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长春宫词

正文 第52章 相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众人陪伴太后登上凤辇,夏元熙和诸位娘娘也都上了步辇,一路往玄武门行来。『言*情*首*发

    到了玄武门,众人登上宫墙,只见玄武门外的空旷场地上五品以上官员早已来得齐了,在场地另一边百步开外也立了数个箭靶,另有箭靶前数十步悬着的若干枚铜钱。因为今日里要习练骑射,无论是&#25991官还是武将,多有骑马挎弓携箭而来的,马嘶声不绝于耳,远远望去,一个个英姿飒飒。

    夏元熙请示过太后,向王怀义颔首示意,王怀义向前走了几步,高呼:“奉皇上口谕,重阳骑射习练开始。”

    城下诸臣齐声领旨,一时间果然有几个&#25991官武将纵马出来射箭。有的箭法甚是平常,三箭中能射中靶心一箭,有的箭法也颇为高明,能射中靶心两箭,能射中靶心三箭的犹如凤毛麟角。相比之下,到底还是武将们的箭法多少都要高明些。

    太后一边瞧着城下的射箭,一边颇为感慨,向夏元熙道:“看着这些,哀家倒想起你父皇的箭法极是高明,昔年他去敬国公府向哀家求婚时,就是凭借一手百步穿杨的箭法,才入了哀家父亲的眼。”

    夏元熙道:“父皇的箭法自然是无人能及,儿臣幼时也经常得父皇点拨,后来在战场之上多有凭借箭法而克敌建功的。”

    皇后笑道:“父皇的箭法那是何等高明,儿臣在家时也多有听父亲提起过,父皇来敬国公府求亲时,父亲也在场。父亲说,祖父在百步之外设了一张孔雀屏风,言道只有射中屏风上两只孔雀的头才能得母后下嫁。京中世家公子前来求亲的无数,却无人能做到。惟有父皇,开弓两箭,恰好射中一左一右两只孔雀的眼睛,技惊四座。此事早已在京中流传,实在是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

    德妃笑道:“嫔妾也曾听说过,现今京中有些千金小姐选婿时,也用射箭中选的法子,就是心慕先皇和太后的天作之合,而兴起的东施效颦。如若射箭中了啊,就叫做‘雀屏中选’,欢天喜地至极呢。”

    太后听她们说起自己年轻时的韵事,脸上不由得泛起淡淡红晕。本来太后就保养得宜,虽然年过半百,望之不过如同四十许人,现在双颊泛红,更添了些娇艳,就仿佛三十出头年纪。

    太后轻轻叹息道:“那些都是先皇和哀家年轻时的事了,现在想来,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四十年了。”

    谨婕妤跟着凑趣道:“先皇和太后是郎才女貌,百年好合。皇上承继了先皇和太后的才能,又加以发扬光大,实在是一代英才英主。”

    太后本来心情愉悦,听了谨婕妤的话微微含笑颔首,忽然又想起一件隐秘的心事,神色微微一黯,不由得又叹了一口气。

    夏元熙揣摩到太后的心境变化,冷冷地瞥了谨婕妤一眼,又向太后柔声道:“父皇的箭法通神,儿臣又不能亲自下场射箭,母后一会儿瞧瞧老五和老九的箭法,也很是不差。”

    太后勉强笑道:“哀家倒是许久没见过他两个射箭了,一会儿倒要好好瞧瞧。”

    此时只见场中又纵马驰进来一员武将,张弓如满月,去弦如流星,一支箭笔直向远处的箭靶飞去,“夺”地一声,正中靶心。此人随即搭上第二支箭,向另一个箭靶射去,紧接着又是第三支箭。

    待他射完,两旁候着的军校连忙跑上前去,把刚才射过的箭靶连着箭□□,高高举起,向四面展示了一回。众人看时,果然见这三箭俱都射中靶心,不由得纷纷赞叹。

    太后不由得道:“看了这么久,倒是数这个人的箭术最为高明。此人是谁啊?”

    夏元熙道:“他是羽林军校尉李定之,也是宫里面庆美人的哥哥。”

    太后看了看李庆儿,含笑点了点头,又向夏元熙意味深长地道:“朝中很多年轻的将领,也都很有才能,皇上不妨多留意看看。”

    夏元熙心知肚明,点头一笑道:“儿臣明白,咱们大夏朝必不会让有才能的人埋没。”

    忽然又有一匹马奔驰进场中,一支箭如闪电一般激射而出,将一枚悬挂着铜钱的红线射断之后,又向箭靶飞去。还未待那铜钱落地,那支箭已经射中靶心。第二、第三支箭也是如此炮制,每次都是先射落箭靶前悬挂着的铜钱,然后又射中靶心。拉动弓弦声、箭矢疾飞声、箭中箭靶声、铜钱落地声,有条不紊地一一响起,三箭皆中,顿时场中响起一片轰天价的叫好声。

    再看马上这人,和前面的李定之不同,并非是一员武将,而是一身&#25991官打扮,穿着六品的深绿官袍,身材颀长,剑眉星目,一派仪表堂堂。

    太后也有些惊异,道:“这是一名&#25991官,难得却有这样好的身手。这又是什么人哪?”

    夏元熙道:“此人是前军中的长史江承辉,英国公江修庭的长子,平日里办事很是干练,没想到弓马这般娴熟。”

    太后“哦”了一声,道:“原来如此。那就是慧贵人的兄弟了?”

    纤尘见自己兄长在太后、皇上、&#25991武百官面前如此露脸,心中忧喜参半,听太后问,便婉声答道:“启禀太后,他是嫔妾的长兄。”

    太后点了点头,向夏元熙叹道:“英国公是从龙的老臣,这些年虽然身子不好,不在朝中任职,但是对大夏还是一片忠心耿耿。哀家每每想起这些老臣,心中都很是惦念。这慧贵人的哥哥,哀家看着也很好,想必得英国公府上家风熏陶,定是位忠臣孝子了。”

    夏元熙一边含笑看着纤尘,一边与太后对答,道:“江承辉自请去北疆效力,儿臣已经准了。朝中能干的年轻臣子,儿臣都会给他们机会。”

    太后点头到:“年纪轻轻,多加些历练,也是好事。”

    再看场中,李定之向江承辉一抱拳,道:“江兄箭法高明,小弟佩服。”

    江承辉笑道:“李兄也是箭无虚发,承让,承让。”

    李定之神色峻削,目中却流露出钦佩赞赏之意,道:“久闻英国公府家学渊源,百闻不如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江承辉年少气盛,难免好胜之心,素闻李定之在羽林军中的名声,也有些仰慕之意,向李定之笑道:“小弟素来也钦佩府上李老将军的威名。李兄,今日正好有这样的机会,你我比箭较技如何?”

    李定之瞧了江承辉半晌,忽然展颜一笑,道:“好,只是不知李兄要如何较量才是?”

    江承辉道:“你我各自纵马驰出两百步,然后一起回身开弓射出三箭,谁射中的红心多,谁就算赢,如何?”

    李定之点头道:“一言为定。”

    二人刚要催马起步,忽然从斜刺里又纵出一匹马,马上之人银白箭袖,束发银冠,笑道:“你们要比试箭法较技,也算上本王一个。”

    二人一怔,江承辉连忙拱手道:“见过临川王。下官不敢冒犯唐突王爷。”

    夏元昭长笑道:“公平比试骑术箭法,怎么能叫冒犯唐突呢?咱们大夏素重勇武,无论是亲王郡王,还是平民百姓,只要身手好,都可同场较技,你们只当我是一名普通兵士罢了。”

    李定之和临川王平素里也是熟识的,只点了点头,说了个“好”字。

    江承辉见李定之并无异议,便笑道:“那下官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夏元昭笑道:“这才是正理。”

    三人计议已定,各自纵马奔出两百步,在马上不约而同陡然回身,一个犀牛望月的姿势,拉满了弓,三支箭不约而同同时正中第一靶的红心。就在第一个箭靶的红心还未被射中之际,又有三支箭向第二靶飞去,紧接着又是第三靶。三个靶心被射中,前后差别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九支箭已经整整齐齐射在了三个箭靶上。

    夏元昭纵声大笑,道:“痛快,痛快,好久没有这么痛快地射箭了。五哥,你看怎么样?”

    晋陵王夏元舒策马缓步从一旁走过来,微微含笑,道:“不错。看你们射箭射得这样高兴,连我都动了兴。”

    夏元昭笑道:“五哥你连弓都没带,看来本来也是不打算射箭的。你若是也技痒,我借你弓箭一用如何?”

    夏元舒结果夏元昭递过来的弓,掂了掂,也还算趁手,又从夏元昭箭壶里抽出三支箭。

    夏元昭抬眼瞧了瞧远处的箭靶,每个箭靶的红心已经各有三支箭了,便笑道:“只怕五哥你没处射了。”

    夏元舒微微一笑,道:“不妨。”

    说着,他已经张开弓,分别在右手食指和中指、中指和无名指、无名指和小指之间各挟了一支箭,竟然是一弓三箭。只听一声霹雳般的弓弦响,三支箭闪电般飞向三个箭靶,在原来的三支箭之间硬生生地挤进了位置。

    守箭靶的兵士急忙拔起箭靶,高高举起来向四周展示,只见每个箭靶上都是并头的四支箭正中靶中央的红心,没有一支箭偏出红心丝毫。

    顿时,如雷般的欢呼声叫好声响彻了玄武门外。

    夏元舒、夏元昭、李定之、江承辉四人相视一笑,颇有些惺惺相惜之意。

    忽然,从宫城方向走来一个内侍,满脸堆笑:“两位王爷,李将军,江公子,太后宣诸位上城墙见驾。”

    作者有话要说:

    </p></p>

    </div>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