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华夏风云》

正文 第2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4-1419:14:00

    领袖书房的灯常常是彻夜不灭,蒋公在这里批阅行文和战报,指挥在江西和赣南的中央军精锐部队对那里的红色苏区进行围剿。外敌当前,蒋委员长首先想到的不是团结各派力量共同抗敌,而是为了争夺地盘和清除异己向江西的红军首都瑞金发起了强大的攻势。

    位于重庆南岸黄山的领袖行辕戒备严密,特等**手遍布山上山下,黑衣军统们幽灵般的身影游荡在山间的丛林与小径上,重庆宪兵部队中的精锐部分盘踞在山间的堡垒中,轻重火力严密监视着通往山上的各个通道,别说是游击队了,就是只耗子想摸上来估计都要冒生命危险。

    老侯一行人来到了“云釉”楼外,忽然,楼门从里边被推开,两名身强力壮的卫兵拖着一个衣冠不整的军人从里面快步而出。

    那军人边被拖着边声嘶力竭的哭喊着“校长啊!我为党国立过战功啊……”卫兵毫不理会他的叫嚷,直接把他拖向山脚的小树林,看样子,是要处决了。走在队尾的黄亮忽然心里一惊,这个军人似乎在哪里见过,于是他示意别人等先行,自己快步尾随卫兵们而去。

    小树林里,卫兵们将那人推倒在地,拔出手枪正欲**击时,却被黄亮及时制止。

    黄亮向两位卫兵出示了镶嵌着金色梅花标志的派司,两卫兵立即收起枪,立正向黄亮敬礼。

    在蒋官邸,很少有不认得这种数量稀少但分量千钧的金色梅花标志的人。走在台阶上老侯耳边传来两下沉闷的枪声,脚下不禁颤抖了一下。

    卫兵们敬礼后离开了树林。

    黄亮俯**子,揪起那个已经吓昏过去的军人的领子仔细查看,这下他看清了,原来这家伙竟然是在武汉码头上有过一面之缘的恨天氏!

    说起来,这恨天氏并非江湖中人,而是被国民政府召回国内的一名留学欧洲的军事指挥员。

    在赣南,他的部队被穿草鞋的红军打得七零八落,自己只身逃回了重庆。

    蒋委员长当然不会轻饶了贪生怕死的手下,于是,险些命丧枪下的恨天氏便成了我们这个故事中后边章节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2012-4-1419:17:00

    老侯等人胆战心惊地来到厨房。

    委员长的厨房比他们想像中的要气派,但并不豪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有些清雅淡泊。

    领着来的那位军官对老侯点点头,意思是交给大家了。然后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了。

    大家愣了一会,老侯赶紧张罗着让大伙各自动手,开始为委员长和夫人准备年夜饭。

    在来的路上,那位领袖侍从室的军官和老侯扯了会儿闲篇。

    言谈中得知,委员长早年娶宋夫人时曾随着夫人皈依了基督教,因此,从那时起,委员长便改吃素餐。

    来重庆后,曾经吃过号称“川菜一绝”的大厨师罗国荣的菜,甚感满意。罗国荣归隐后,还没有哪位厨子的菜能让委员长吃顺口的,加上前线战事紧张,军务繁忙,委员长忧国忧民,心火渐旺,能让他老人家遂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老侯听了这些是喜忧参半。

    为什么这样讲呢?

    喜的是,他本人就是罗大厨子的关门弟子之一,川菜绝活的精髓基本上摸的轻车熟路,要说烹饪川菜没有谁比他厨子侯更有把握的了;忧的是,蒋委员长不吃荤只品素,川菜里素的少,而且辣的居多,除了小吃甜点外,基本上就没有基督徒热爱的内容了。

    同行的另一位师弟插嘴道:“听说蒋公喜欢扬州菜,不知大师兄对扬州菜的手艺如何啊?”

    考!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当初师父一再教诲他们要多钻研几门以备不时之需,可惜的是几位师兄弟没一个放在心上的,这不,机会来了,可本事的没有,这才叫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埋怨有啥子用?

    老侯抓耳挠腮之时忽然看到了跟在队伍尾巴上正东张西望看风景的黄亮,哈哈!怎么把这东西给忘了?他可是淮扬派的大弟子啊!

    既然在就不怕喽!

    进了厨房后,大家都在忙活着,老侯却发现黄亮没影了。

    这下可把老侯吓出身冷汗来。正着慌时,黄亮推门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个穿白色厨师服,高帽子压的很低的人。

    墙上的挂钟当的一声,时间已经指向下午2点。

    大家都在忙碌,配菜的摘菜的备料的刷锅的,厨房里显得非常繁忙。

    不由分说,老侯一把将黄亮扯过来,把自己身上的行头给他套上,反手把那个新来的往边上一搡“去,自己找活干!兄弟啊,今天哥哥和大家的命可都攥在你手上啦!”

    晕头八脑的黄亮被推向灶台。

    黄亮定下心,仔细观察了一下灶台上已经配好的菜码,心里明白了**不离十,这帮麻辣串串,分明是要我好看啊!行啊!做好了大家一起回去,做不好,我能脱身,看你们咋整!就这么地啦!

    说起扬州菜,黄亮还是有些研究的。早年间师从扬州大明寺的空了禅师研修扬州素食,黄亮是10位学生中悟性最好的,空了禅师圆寂前把他毕生绝学传授给了这位俗家弟子,一再叮嘱要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没想到的是,今天却要把这门佛家的清雅手艺奉献给独夫民贼品尝,尽管黄亮心里头是老大不乐意,但也不能看着老侯和众兄弟们真的因此而家破人亡。于是,横下心来吩咐道:“马上!给我把这些劳什子全部重来!肉的一律不要!听清楚了!叫我闻到一丝荤腥今天谁也被想活着走出去!”

    厨子们都惊着了,互相看看,发现这烧茶的小2今天的表情黑严峻,知道不是说着玩的了,急忙稀里哗啦的穷忙了一通,这才把荤腥之物全部清理干净。接下来,黄亮看看墙上的挂钟,估摸着时间给大家简单讲了讲素食的小典故:素食古已有之,作为素菜,主要原料是蔬菜、瓜果之类。到西汉之前,无论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素菜的品种都是大同小异的。到了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从此,素菜出现了一个新品:豆腐菜,把素菜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得到较大发展,全国各地佛寺林立。佛教宣扬的“戒杀放生”与儒家传统的观点“仁”相结合,使素食之风大盛,出现了有目的地专门吃素的人群。此后,吃素不再仅仅是普通平常事了,蒙上了一层“庄严”,一层“清高”。此时出现了“寺院素菜”。

    隋唐时期,素菜得到了很大发展,已形成独特风味。到了南宋时期,再次掀起了素菜的**,在汴梁已有专门的素菜馆。到了清朝时期,素菜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了与享有盛名的四大菜系并立的又一菜系。

    传统素菜可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与民间素菜三个流派。寺院素菜讲究“全素”,禁用“五荤”调味,且大多禁用蛋类;供帝王享用的宫廷素菜,追求用料的奇珍、考究的烹调技法、外形的美观述意;民间素菜用料广泛,美味而经济,为人们普遍接受。

    “正心修德”是素食烹饪的一大特点,烹饪者不能有杀心,不能有二心,烹饪时要全神贯注,不得为事外的杂事骚扰。

    “现在都给我认真听着:马上备出按照我给出的料量的10份量来,不能多也不能少,要精而又精。

    材料:

    莲藕320克熟冬菇粒1茶匙胡萝卜粒1茶匙生粉3汤匙调味料:盐1茶匙糖1/2茶匙胡椒粉少许

    这道素食叫香煎藕饼,是今天的甜点,要先把料备齐。做很简单,把莲藕磨茸,加入各粒料、生粉、调味料拌匀,分成4等份2烧热油2汤匙,放入莲藕茸,用锅铲稍压平,慢火煎香即成。注意:莲藕茸隔水蒸熟再煎香,容易控制其形状。

    听我的吩咐再做,否则做了冷了就废了。”

    黄亮精神抖擞地又吩咐着老侯:“老大,对不住了!今天是没法子,恁得听兄弟的安排。马上叫师傅们把厨房里全部所有的豆腐抬出来!千万不要破坏了豆腐的形状,今天的素宴可全靠豆腐唱头台了!”

    老侯哪儿敢怠慢,马上,十二板雪白鲜嫩的豆腐被从美国造的冷柜里抽出。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