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华夏风云》

正文 第6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4-206:56:00

    时间划到了1964年。

    初春的一天,一辆吉普车急匆匆地行驶在大巴山中的战备公路上,车里坐的是同样神色匆匆的李海飞和潘晓。

    正应了潘晓当初冒险之下做的决策,海峡对面有“客人”到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可来的这位却让李海飞和西公的同志们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该怎么对老侯说……

    来者谓谁?叫堂堂的部委领导如此愁眉不展……

    那还得从抗战胜利后老侯与女儿的最后那一别说起了。

    2012-4-206:59:00

    抗战胜利后,老侯的闺女不能直接回德国,而是取道去了瑞士。

    在那里,多诺万将军的美国战略情报局接纳了她。

    在那里,她见到了自己过去的许多同事。

    这些昔日的纳粹情报专家们纷纷投靠了西方,美国人许诺给他们稳定的收入和虚假的身份,保证他们不会出现在任何针对法西斯战犯的被告席上……

    于是,新的铁幕拉开了……

    一批经验丰富的暗战专家加入了西方针对东方的冷战阵营。

    历史背景:

    1961年深冬,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一次由中央军委的老总们和国务院一些部门领导出席的不寻常的会议,讨论中国核导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实际就是中国还有没有能力、要不要马上发展导弹核武器。会议由**主持,周恩来、邓小平等人都出席了会议。

    会议刚进行不久,就陷入僵局。一些同志认为目前正艰难地支撑着一个6亿人口大国的吃饭穿衣,"大跃进"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和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国家急需输血,他们担心再拿出大笔资金发展导弹核武器,无疑会增加国家负担,影响经济的复苏,因此建议"暂缓"。

    争议相当激烈。周恩来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表示要决心搞下去。他的态度得到**的支持,认为不能放松,更不能下马。周恩来提出,自已动手,从头摸起,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搞出原子弹来。

    老帅们坚决要上。他们认为,只有尽快拥有原子弹和导弹,才能早日确立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中国说话才能有份量,也才能从根本上冲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封锁制裁及核威慑。因此,老帅们建议中央:即使卡紧脖子少吃几口,也要继续干下去。

    性情豪爽的元帅外交家陈毅直截了当地说:干!就是当了裤子,我们也要搞核导弹。有了这个东西,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子就硬了!而平日沉默寡言的国防部长**,也表示支持:原子弹要上,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出来,哪怕架在火上也要把它烧响……

    1957年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开国领袖**暗下决心,即使没有外援,也要造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有了这个宝贝,新中国就再也不用惧怕东西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中国人真正挺直腰杆扬眉吐气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造原子弹,说起来一句话那么简单,内中蕴涵的能量绝不可以小窥,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凝聚了多少科研人员和军人的智慧与心血。这里边还不包括苏联对我们的讹诈和单方面撤走专家、设备……

    中国人是最不惧怕讹诈的。

    无数个日夜,无数人用无数的辛苦和汗水为新中国的核大厦构造基础……

    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后,美、英、法、苏4个核大国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都实行严密的封锁。**马上召集政治局会议,在1959年7月作出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造出来。

    为了记住1959年6月发生的这段"国耻"事,中国领导人特意将研制自己的原子弹的工程定名为"596工程"。

    造原子弹动用了全国各行业各部门的各个单元,工程之浩大程序之烦琐是空前绝后的……单单一个小小的数据,清华大学物理及数学系的师生们用一台手摇计算机反复运算,一丝不苟的连续运算无数次……

    当时的国际友人们也很支持中国的这项事业,早在1951年10月,居里夫妇的女婿、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委托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化学家杨承宗转告**: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就必须要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他还将亲手制作的10克含微量镭盐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作为对中国开展核科学研究的支持。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中悄然进行。

    然而,隐藏在角落里的人们会让新中国顺顺当当的响起那声惊雷么……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