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荒诞、穿越、离奇的演义巨作-《收复南海》!

正文 第13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0916:38:41

    史上大汉天子刘邦打下天下以后,为了控制住江山,封刘姓为王,后来发生了史上“七王之乱”;而到了晋朝,司马家族也是对自个儿家封王,又发生了“八王之乱”。而朱元璋,没在这方面吸取教训,儿子又多,又给自己的儿子封了一大堆王爷。老朱在世之时还好,能够震住这些儿子;一不在世而又把皇位传于隔代人,没打扫干净余下的儿子可都有意见了。

    朱允炆呢,从爷爷朱元璋手里继承下皇位之时,年方二十来岁,是一个玉面书生,师从当时的大儒方孝儒,深受儒家熏陶,人是不错,一心要效仿史上的仁道明君,以仁、以文治国。这时候的大臣,以史上汉、晋发生的乱七八糟叛乱为鉴,建议削藩,而朱允炆这个玉面书生心地善良、犹犹豫豫,对自己的这个有雄才大略的四叔朱棣总是舍不得下手。

    而当时的燕王朱棣呢?在高人姚广孝的指点下,不论朝廷什么原因,装疯卖傻、就是不去当时的京都南京、不入虎穴,并且恰恰在自己的孙子出生的那天晚上,也做了一个自己孙子将来应是皇帝的梦,这个梦可不要紧,“既然老爹的孙子能当皇帝,那我的孙子也能当皇帝”,一下子又燃起了朱棣争夺皇位的**。削藩终于削到自己头上了,官兵包围了王府,朱棣也做好了准备,与其束手就擒、不如放手一搏,临危时刻,挺身而起,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后成功夺去了皇位。

    2012-07-0916:40:03

    要说这老皇帝在位之时、新皇帝上位之前,削藩可是头等大事,尤其是把有雄心、露头角、不表态拥护的藩王拿下、干掉可是重中之重,不论这藩王在封地民望如何、民意如何、能力如何、魄力如何。燕王朱棣的反篡成功,就是鲜明的例子(楼主前两天还看见主流媒体网上有批判朱棣的文章呢)。其实当时燕王朱棣的处境,远非后世之侯:

    其一、燕王已被剥夺了兵权,与朝廷的大军相比几乎是以卵击石;

    其二、燕王没有舆论支持,发起靖难之役并不被当时的儒官士人以及百姓认可,谴责燕王大逆不道、燕贼篡位;

    其三、当时的小皇帝朱允炆并不是阴险的皇帝,那是玉面书生般的仁善之君,那是真正受到朝野一致认可与拥护的君主。

    2012-07-0916:41:10

    燕王朱棣就是在这种种诸多不利的情况下,在同活神仙刘伯温不相上下的高人姚广孝的参谋下,最终取得了成功。其军师姚广孝可不是嘴斜眼歪之人,那道行也是在本套书中的活神仙元公真人诸葛文成之上,是朱棣获取成功的重要推手。

    翻开历史,惊然发现,我们史上能有一番作为的帝王,大多数不是开朝打江山的帝王、就是靠非同寻常手段上位的帝王。“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了给自己正名,不论其或残暴、或开明,都是上位后要干就一番事业,拥有自己的政绩,永乐大帝朱棣就是如此;而立为太子、作为储君扶上位的帝王,尤其老皇帝、太上皇还在世,首先是要做好阿斗,战战兢兢地维护好自己的皇位宝座,能有一番作为的确实不多。

    2012-07-0916:42:15

    对于史上大明王朝,一头一尾两位皇帝最为我们老百姓所熟知,颇为有趣的是,对于开头皇帝明太祖,大家知其名朱元璋而不知其年号“洪武”;而对于收尾皇帝明思宗,则恰恰相反,大家不知其名朱由检而知其年号“崇祯”。

    要说这大明王朝里,最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皇帝,那非末世的崇祯皇帝莫属。这大明王朝末世、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年方轻轻、血气方刚的花季之龄十七八岁即位,欲振作图强、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而有所作为。上台后,首先铲除了史上最大的宦官“九千岁”魏忠贤及其羽翼;为了治理好国家,也是经常问计于臣,每天天不亮就早早上朝,料理朝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生活简朴、不贪女色,全力图谋重振大明强威,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