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荒诞、穿越、离奇的演义巨作-《收复南海》!

正文 第21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8-2013:04:30

    记录:

    【国家气象局回应风能太阳能归国有称各省可借鉴】

    各省根据需要可相互借鉴

    记者:未来黑龙江的这个法律,会不会在全国铺开呢?

    郑国光:因为每个省,人民代表大会都有自己立法的权力,这就要看各个省实际的需要,对不对?也可以相互借鉴,但是要根据自己本省的实际需要。

    记者:气象部门是持着正面态度的?

    郑国光:因为这个立法,和国家的法律没有冲突,我个人持支持态度。

    ——爷爷我放个屁,也要被这帮孙自给收归国有!!!

    2012-08-2013:44:30

    告知:

    解读中华文化中,对宏篇历史人物巨作——【大话孔子】,已播出的前两集更名:

    第一集,原名【儒圣身世】,更名为【苦逼少年】;

    第二集,原名【安身创业】,更名为【守株待兔】。

    2012-08-2013:46:12

    @来二两散酒

    @有事来逛逛@蓝月亮亮靓@雪黑雪白@邀月同宿青山深处@荷塘萤火舞动@田园策划@走过路过错过666

    @CHURENHAO007@二狗子

    @等鬼给你擦眼泪么@江中小白帆@醉后一液@奔奔是条狗@牧人情怀@fantsykkk@打工hold不住啊@白发老野@高尚的虚伪zsl@上善若水忽悠悠@P民无奈@墨黑纸白@风林AA@痴人妄语@格格家的宝贝@你折腾了吗@曹寞@jkx001@二二得三@刚背出刷新@牢属夹@精诚亲爱@边缘人狂想曲@烟就一根了@pipi1221@吃了一个芒果@重作新人男@无码的境界@chyi222ww@使劲召唤@鸟歌139@宋鲁郑@木耳灵芝@hxel@人生舞场@莫名博鳌@我是牛仔不在家@qarryhu@凶神恶煞ABC@退而不富@lghate@血中笑ABC@受欺的市民@历史的遐想2012@有你陪着我Ql@dqlw3@戏子大湿@洒脱傻托@六千里路@蓝衣青鸟@蛋蛋的**丝@海浪中的礁石@张亚军2011@围观_1号@湖北潜江人@中国人丁@随想吧@晨曦林中一声长啸@灰堆寻锦@天丫仁@摸骨高手@一定解放台湾@色会主义人人爱

    @神马都是孚云@暗夜萤火虫1@掷笔按剑@弹铗碰金尊

    @禅家言禅@智愚居士@僧庐听月@隐晦师太@木言风和尚

    @接收专员…………

    各位道兄,楼主倾力打造的大型历史人物巨作,继续上映,敬请欣赏:

    (三十)中华文化——之三:儒道中华

    、大话儒圣

    续:

    第三集

    【风生水起】

    书接上文,孔丘在古共垩纪的瘟子指点下自己创业做起了搞起了教育买卖,要说孔丘属于史上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并无先例可循,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尽管瘟子给指对路了,但孔丘还未走上正道。开业后仅招到撞上门来的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并不成功,而没多久又发生了一起极其严重事件,迫使孔丘停业整顿,期间自己拜会了时任大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聃,结果,孔丘自以为求得真经、悟得大道,辞别老子回到庙祠后这才要重新大干一场、大干一票!

    要说孔丘第一次开业,是有点仓促,准备的也不够充分。取得真经之后,为了这次要重新开业,孔丘闭门思索、深刻总结,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必须全面改进,并总结归纳出四个创新:

    2012-08-2013:49:54

    {教育理论创新:}

    要说孔丘初次开业时讲《诗经》,前文书中楼主已解读过其部分内容,没人来学,自己也对《诗经》做了一次深刻认识与检讨,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玩意确实是没太大用途,学了对工作找工作也帮助不大,但是呢,亦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看到没有,这《诗经》用于陶冶情操、长长见识还是有点儿用的,作为课外读物还是可以的。另外,孔丘也切实感悟到,做教育事业,没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完整的核心理念,是不成的。

    故,孔丘问道老子之后,老子给了自己深深的启发,认为可以提出一套全新内涵的教育理论体系,基于此并能够获得成功。

    2012-08-2013:52:13

    要说孔丘从老子那里求来了什么真经?悟得了什么大道?原来呀,孔丘从老子分析当今世道给出的“德、仁、义、礼、信”这一套社会规范中悟得了门道,孔丘所处当时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这社会太缺德了,不论是软弱无能、势弱甚微的周天子,还是人模狗样、装模作样的官宦大臣们,几乎都是缺德,从上至下、从头到脚,都烂透气了,尤其是这些官宦阶层的一些狗杂碎、兔崽子们是最为缺德不过的。德,本是显性的、外在表现的,缺成这样了,那些家伙们反而还不承认,还狡辩说是“德”还在血液中流淌着呢,这不是胡扯么!

    孔丘这会感叹,完了,“德”是不灵了,“德”这个词已经烂掉了,已经是麻绳穿豆腐——拾不起来了,我何不从这“仁”上入手,这个词相对新颖,似是而非,人人向往而又人人说不清楚、整不明白,我要基于这“仁”来开创一套理论,必能一炮打响、获得成功。而且老子明白无误的告诫了自己“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这再次做事,一定要厚重,不可不厚,不可薄了,薄了是成不了大事的,一定要厚积而薄发。

    2012-08-2013:54:29

    就这样,孔丘把拾不起来的缺失了的“德”去掉,加上心窍开启的“智”,开创了以“仁”为核心,以“义、礼、智、信”为四项基本原则的独特的儒家“五常”核心教育理论体系。上文书中,九重化身尊人太上老君老子之“道”,楼主悟出一个“正三角”模型,不偏不倚,孔丘这套体系,楼主也是给出其模型,如下图所示:

    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有言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孔丘儒家学说所归纳总结的人伦社会规范之五常,楼主本是赞成的,认为这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构件之一,这“五常”的顺序不容紊很重要。问题是,要说到做到才是好,否则,说得好听,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儿,谈何仁哉?

    那么,究竟神马才是孔丘之“仁”?后文书自有分解,暂此不表。

    (题外,好像有一个庄子批儒家五常的幽默小故事,楼主暂未找到,欢迎知晓该故事的道兄分享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