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0-1516:32:34

    (9)

    东汉的老板是比较抠门的,那时也不兴高薪养廉,公务员的工资是很低的,以中二千石级别的部长(九卿)为例,他们每月的工资是9千钱,外加72斛大米,部长们的月薪相当于现在每月**千块,年薪10万,也就相当于现在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堂堂中央部长日理万机,就拿这么点薪水,的确不高。

    万户人口以上大县县令的年俸为一千石,实际每月到手的工资是4千钱,外加大米21斛。这样算来,这位县太爷的月收入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三千多块,也就是现在一个普通农民技工的收入,看上去很袖珍。东汉的地方官是比较可怜的,中央干部逢年过节还有红包(皇帝赏赐)拿,而二千石以下的低级官员除开死工资,什么年终奖、全勤奖、绩效工资、福利待遇通通没有,如果平时不收受红包,搞点贪污受贿,就凭这点工资,别说买车买房,恐怕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县令的尚且如此,其他小地方的公务员更不要说了,工作相当具体,薪水相当迷你,如此条件还要艰苦奋斗,实在难为他们了。

    当然,职务越高,收入越高,高薪阶层也是有的——三公。号称万石,每月只有350斛谷米,按现在的物价水平,也就是月薪2万块,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很牛气的了。如果加上节假日有皇帝的赏赐,以及各种灰色收入(这就不明说了吧),应该相当凑合吧。

    凑合?看怎么比,如果花钱买的,那就相当不凑合了。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头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曹嵩同志投资五千万,一年的收益回报(年薪)是二十多万,请问,正常情况下,曹嵩同志要收回投资需要多少年?

    正确答案是:二百年!

    还凑合吗?

    好在,曹家老底子厚实,不用贷款不用按揭,否则就是把棺材板卖了都不够啊。

    花五千万买一个空头总理,疯了,真的疯了!

    根据资料显示,东汉通行的货币有三种:主币是五铢钱,除此之外,黄金和丝绸也能当钱使用。、

    汉朝五铢钱大约有3.5克,而汉灵帝时期发行的是新版“四出五铢”又称“四出文钱”,大约3.6——4克左右。那时的钞票就只有一个面额,一枚就是一钱,大小都是它。

    虽然分量很足,但奇怪的是,思想传统的老百姓还是不买账,新钱刚一发行上市,就引起骂声如潮:“京师将破,天子下堂,百姓四散而去”。

    的确很准。

    和一般人想象不同的是,东汉的黄金计量不像现在以克论,而是以斤论,非常大气。按官方牌价,东汉一斤黄金大体上值一万钱,仅相当于现在的五千元人民币而已,价格实在非常温柔,不像现在一克能卖400多元的天价。以至于后来的刘备取得益州后,打赏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等功臣,一出手就是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五铢钱五千万钱,看上去非常大方。

    要知道那时没有银行,没有支票,没有信用卡,曹嵩同志要掏腰包的支付款是天文数字般的一个亿,我估算了一下,如果用现金(五铢钱)支付保守估计也有36万公斤,约合360吨!即使全部采用黄金支付也要一万斤,而东汉的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半市斤左右,大体上曹嵩同志应该孝敬皇帝两吨半黄金,马都要累死几匹!

    真是有钱人啊。

    接

    2011-10-1516:51:29

    (10)

    曹嵩先生出手就一掷千金,如此阔绰,连见多识广的皇帝也被这败家子气派所震惊,震惊之余是感动。

    原本卖价一块钱的土豆,居然有人向你问,十元,卖不卖?就是你也得感动啊。

    这年月,如此稀缺的大傻冒,就是打着灯笼火把也难找啊!

    但有个小小的程序性问题,原来的太尉位置上有人——崔烈。

    而且人家的官位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也是给真金白银买的,只不过出手寒碜了点——500万钱,皇帝让了他一个五折优惠的友情价,先当司徒,表现好,提升当太尉。

    由于曹嵩同志对名次的感情实在太深,他使劲儿往里砸钱,当然不可能要二流货,自然是非太尉不要。

    要把人家活生生地挤下去,多不好意思啊。

    但从经济效益角度讲,曹嵩同志显然更有诚意。

    曹嵩是古今第一官迷,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皇帝是古今第一财迷,在这方面,两人是不缺共同语言的。

    竞争上岗,能者多劳,管他崔烈还是崔狗,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

    皇帝决定按经济规律办事。

    笑纳了,成交!

    在中平四年(187)十一月,曹嵩同志斥巨资,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朝思暮想的太尉。

    皇帝致富了,自己也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官瘾,双方实现了合作双赢。

    事实上,他只过了一把瘾。

    因为到第二年的四月,曹嵩同志就不幸下课了,满打满算,他在职时间不过半年。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一亿钱,高消费半年,又被皇帝耍了。

    也别怪皇帝不仗义,东汉的三公原本就最难当,尤其是灵帝同志,典型的认钱不认人的主儿,在他眼中,各级官位,管他是县令还是三公,都是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放着这么一大笔资源不好好开发利用,那是大傻帽。

    卖!

    买完了,怎么办?

    把人撤了,空出位置接着拍卖!

    一个空头总理的印把子就可以在市场上卖天价,而且勤洗勤换,操作简便,如此一本万利的买卖,不干是傻蛋。

    再说,那时也没有消费者协会帮助打假维权,皇帝大人的霸王条款,你不服不行。

    不好意思,市场竞争激烈,只好委屈你了,曹嵩同志。

    当了一个冤大头,似乎亏大了。

    也未必,因为失去的东西他会拼命地赚回来,一向精明得脑袋冒烟儿的曹嵩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呢。投资那么大,绝对不是为了献爱心,为了炫富、为了好玩,失去的东西他会施展吸金**加倍捞回来的。

    事实也是如此。

    至于具体他施展了何种法术又如何捞钱的,史书上没说,我们也不不能瞎猜,我们只知道后来他被陶谦派人干掉时,随身财宝都装满了百多车!这就是他这多年辛勤劳动的最终成果,你说他是亏了还是赚了。

    除了赚钱,还有一样东西,比金钱还值价。

    那就是儿子曹操的前途。

    曹操小时候非常机警聪明,是个小顽童,但他却不把这种聪明才智用在学习上,而是很厌学,成天吊儿郎当的,东游西荡,而且不服管,给患上多动症差不多,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个典型的问题孩子。长大一点,这些坏毛病也没多大的改观,为人有时也很讲义气,和一般的街头小混混没啥区别。

    不同的是,街头的小混混除了偷鸡摸狗、调戏妇女外,是玩不出多大名堂的,但曹操同志就不一样了,他除了有一个了不起的爷爷,还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

    这样的家庭背景,想不嚣张都难啊。

    曹操的品行还是让有些人看不惯,比如他的叔叔,为了挽救这个桀骜不驯的问题孩子,常常自告奋勇地跑到他父亲那儿去告状。

    告状起多大效果不清楚(以曹阿瞒同学的一贯表现来看,估计接受点家庭暴力是免不了的),但副作用却极为明显:曹操很讨厌这个叔叔,两人关系紧张。也难怪,自古以来,打人小报告的行为都是归为叛徒、间谍一类,都是不受欢迎的。

    曹操决定给叔叔一点颜色瞧瞧,武力对抗是万万不敢的,但其它的歪脑筋还是可以试试的。

    他用的法子是装病——抽风,而且配以痛苦不堪特写镜头。

    侄儿抽风,好管闲事儿的叔叔赶紧去告诉曹嵩。曹嵩赶到,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曹操同学活蹦乱跳,哪里像个病人的摸样?

    曹操后发制人,我没事啊,叔叔不喜欢我,他才巴不得我中风呢。

    反间成功!

    这样看来,曹操同学从小还极有表演天赋呢。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曹嵩原本就对弟弟经常告状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下曹嵩同志再也不相信弟弟的话了。

    其实早曹操10岁时候,就已经是一个胆子特大的人。

    有一次他在老家的涡河里游泳,不巧遇上一条蛟龙(应该是水蛇一类的东西)。此时,曹操显示出他过人的胆量,不但不逃跑,反而主动出击,与蛇共舞。

    水蛇眼见讨不到什么便宜,只好溜走了。

    曹嵩拜曹腾为干爹后,曹操也和父亲一起搬到京师洛阳,开始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后来,曹操和袁绍认识了,俩人逐渐成为要好的朋友。

    当然,要指望两个纨绔子弟在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可能的,搞点恶作剧倒是蛮在行。

    有一次,曹操同袁绍一起去观看别人的婚礼,看着人家闹热,两人也想帮着添把火——打算将新娘子抢走!

    不图别的,就为刺激,找个乐子,娱乐一把。

    这可是高难度任务,要知道,抢人老婆,坏人好事历来都是被人切齿痛恨的,何况参加婚礼的亲友团人数众多,要是人家被抓住,喜剧就悲剧了。

    天大的困难也难不住这两个机灵鬼。

    他们先溜到主人的花园中藏起来,等天黑尽了,猛然放声大喊:“有贼,快抓小偷啊!”

    声东击西,效果不错,参加婚礼的人们纷纷从房内跑出来,曹操乘乱钻进房内,拿把刀子将新娘劫持出来。

    玩大了,那就赶紧跑吧。

    也许是由于做贼心虚,袁绍慌忙中掉进了带刺的灌木丛中,怎么也爬不出来。还是曹操同学脑瓜活络,急中生智大喊道:“小偷在这里!”

    这时袁绍同学也顾不得疼痛,从灌木丛中一跃而起……

    由此可见,曹操的胆略实在让人刮目相看。

    综合那天晚上两人的表现来看,曹操胆大、灵活善变,当仁不让是首犯,而袁绍的表现实在不如曹操那么出彩,也就是个从犯,但千万不要以为袁绍同学胆子不如曹操。

    那要看什么时候。

    有段时间,曹操和袁绍为一些事情关系处得很僵,袁绍决定给曹操一点颜色看看。考虑到自己说又说不过,打又打不赢的实际情况,袁绍决定玩点阴的——派出杀手去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