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0-1520:21:47

    (2)

    文的不行,就来武的,你不说,那就让拳头说话。

    好汉不吃眼前亏,深知暴力哲学厉害的许劭终于开口了,不愧是业内大腕儿,金口一开,字字珠玑,且千古流传: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那意思是说,我看你这个人啊,在太平世道是一个贤臣;在混乱年月,是一个奸雄。

    真正的酷评,可谓一针见血啊。

    许劭先生一生为无数看过面相,做过鉴定,真正的准确率有多少实在不好说,但我认为,这次是他看人最准的一次。要知道,那时的曹操同学还是个小青年,许劭先生仅凭肉眼观察人几眼,外加几句简单的谈话就都能准确预测出此人的就业前景(能臣、奸雄二选一),连心理学都懂,还能看到此人今后可能是个野心家,真是不简单啊。相对而言,桥玄、何顒的眼光就差远了,只看到这人的优点,却不知道人是可以变的。

    不管是贤臣还是奸雄,都必须有本事才行啊,这样看来,许劭还是很看好我的啊!

    得权威专家这么一个宝贵的鉴定意见,虽然是五五开,曹操还是很满足了(大喜而去)。

    强调,此时的曹操并不是野心家,他没有当野心家的打算。他只是一个热血青年,他想当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真正的好官。

    他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20岁的时候,曹操被保举为孝廉,这是他官场迈出的第一步。

    正如许劭所说,如果是和平盛世,他绝对是有料的人,成为一代名臣不是梦。

    但这是乱世。

    许劭还说,乱世中的曹孟德是奸雄,这句话也不那么靠谱,乱世中的曹操也是世之能臣。

    东汉如果你被推举为孝廉后,一般是先入朝当郎官,成为二梯队员,干上两三年,在皇帝身边混个脸熟,然后外放出去当地方官。如果地方上表现好,再调回中央入朝为官。

    曹操不是一般人,他爷爷曹腾同志虽然挂掉了,但仍然活在人们心中,他父亲曹嵩,一直在朝廷里混,也是搞关系的高手。

    曹操要想上进,自然也得借点老一辈的光。

    不久,曹操入朝当上了郎官,之后经尚书右丞司马防推荐曹操就担任洛阳北部尉。这个司马防不太有名,大家可能记不住,但对他的儿子一定非常熟悉,可是三国后期呼风唤雨的人物——司马懿。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司马防是看好曹操的,后来的司马懿也是看好曹操的,不过,他更看好的是曹家江山。

    这是曹操同志第一次担任实权职务,但他起初并不想干,并不是他嫌官儿小,而是因为这个洛阳北部尉的确一个烫手的山芋。

    在汉朝,县尉是县官的副手,主要负责社会治安,大县设两名,小县设一名,而洛阳作为京师,当时是国际化的大都会,首都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部,每部设一名尉,东部就叫东部尉,北部的就叫北部尉,负责抓小偷逮强盗这类治安管理一类的工作,地位相当于警察分局长。警察局长主管抓人审案,在任何时代都是个实权人物,但曹操担任的这个洛阳北部尉就另当别论了,要知道,洛阳是首都重地,和现在一样,不到京城你不会知道自己官儿小,随便一杆子打过去都能打倒一大片厅局级。而且这些高官个个脾气火爆,实在不好惹,如果一不留神得罪这些大爷,自己的乌纱帽怎么丢的都不清楚。所以,这个洛阳北部尉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苦差事。

    他钟情的是洛阳县令。

    但命运就是这样,并不是事事皆如人意,朝廷如此安排,你就服从分配吧。

    不好干,也得干,而且得好好地干。

    服从分配吧。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先将衙门装修一番,然后做了十多根五色大棒挂在大门口,反复声明禁令,我的地盘我做主,谁胆敢违反,打死再说(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够狠,但也有不怕狠的。

    似乎上天有意要考验一下曹操同志的决心,几个月后,一条大鱼自己撞上门来。

    那人是宫廷大红人蹇硕的叔叔,违反宵禁令,深夜独行被逮了个正着。蹇硕是小黄门,东汉的小黄门属于高级宦官,能爬上那个位置,也算是宦官中的成功人士了。小黄门负责在皇帝和后宫之间跑腿,两头讨好,两头吃香,是皇帝的心腹。除此之外,小黄门还有一项让人眼馋的特权:一般都受尚书事,照现在的话说他们除了给皇帝跑腿外还在中央办公厅兼职国务秘书,帮着起草中央文件(皇帝诏书)、处理国家大事,你说,这个位置要紧不?

    这个蹇硕,由于在小黄门位置上表现突出,后来还被提拔为西园八校尉之首的上军校尉,连大将军何进也得听他使唤,你说,拉风不?

    曹操虽然生长在宦官家庭,却对宦官很不感冒。

    管他皇亲国戚还是张三李四,打死再说!

    许多人以此为例,认为曹操同志具有依法办事的精神,并推及曹操的理念是依法治国。

    其实,这纯属是误解。

    要知道,曹操同志差不多算是蛮干了,蹇硕的叔叔违反禁令是不假,但罪不至死啊——即使该同志罪该万死,也不应该被曹操处死。

    在一般人眼里,封建社会非常黑暗、非常**,非常腐朽、非常不**律,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以汉朝为例,老祖宗的法律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就是许多搞法律的专业人士头大,你说他们**制不?

    那时候讲究以孝治国,大义灭亲那玩意儿在汉代是没有市场的,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都是如此,不像现提倡大义灭亲,谁要是举报了自己亲属还能得政府的表扬。那时规定,禁止卑幼控告尊长,卑幼对于尊长的犯罪行为要尽隐瞒的义务。晚辈隐匿前辈、妻子隐匿丈夫都不是犯罪,都不受法律追究,哪怕长辈犯的是死罪;同样,长辈隐匿犯罪的晚辈,丈夫隐匿妻子也不予以追究,这叫亲亲得相首匿。

    什么最重要,亲情!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