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0-1619:09:22

    (9)

    公道自在人心,久而久之,刘玄德同志还是声名远播。

    有一次北海国国相孔融遇到黄巾来攻,抵挡不住,叫部下军官太史慈来平原,向刘备求救。

    刘备又惊又喜,向太史慈说:“孔文举(孔融字文举),竟然知道世界上的某个角落还有我刘备啊?!”

    孔融是名人之后(孔子的后代),自身也很有学问,属于文化名流(建安七子之首),承蒙对方如此抬爱,刘备自然也很仗义。当即决定派出3千兵去救,原本战斗力不咋的黄巾军看到救兵来了,都四散而逃,孔融得以解围。后来,他们竟然成为好朋友。

    和名人交上朋友,自然就是圈子里的人了。

    刘备,你已经不是无名之辈了。

    其实对刘备同志而言,他在公孙瓒哪儿虽然是打工性质,但收获还是不小的,除了升官,他还认识了一个人——赵云。

    朋友,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

    赵云,字子龙,常山国真定人(现在河北正定)。他一身都是胆,被蜀汉士兵亲切地称为虎威将军。演义中,他和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并列为五虎上将。当然演义毕竟是虚构的,实际上蜀汉并没有评选所谓的五虎上将,而是后世的人们出于对蜀汉英雄的敬仰,在心底里为他们颁发的荣誉。不管咋样,这五个人都是武艺超群的。

    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早年在郡衙当差。这里要解释一下,东汉的一尺没有现在一尺那么长,只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因此,赵云同志的标准身高大概就是1米84左右。初平二年(191年),猛人袁绍诈取冀州牧后,身为冀州人的常山老百姓反而不服新领导管束,他们一致公推赵云为头目,率领大伙去投奔袁绍的邻居——公孙瓒。

    这年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知道傍大款啊(袁绍实力强、名气大),对于赵云另类的举动,公孙瓒搞不懂了。

    真的搞不懂了。

    他忍不住好奇地问赵云:“我听说你们冀州的人都乐意听袁绍的,为啥你知道迷途知返,要来投奔我啊(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赵云回答很实诚:“天下大乱,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也搞不懂谁是真正的主人(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我们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贤明的主人,谁好我们就跟谁。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赵云把公孙瓒比作心目中的太阳明主,公孙瓒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但高兴归高兴,他没有把关怀的阳光照耀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他也没有算重用这个年轻人,因为赵云并不是他特别喜欢的类型。

    公孙瓒是个贪图享受的人,他喜欢的是油腔滑调的地痞流氓、古惑仔。

    而真正的实力派他却敬而远之。

    其实公孙瓒的眼光一直是有问题的,赵云他不能用,刘备他不能用,却和一帮地痞流氓称兄道弟,最后不输得精光才怪。

    这一年,刘备来投奔公孙瓒,两人同在田楷手下做事,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刘备对赵云非常热情,就像老大哥一样关照。赵云为刘备主持骑兵业务,慢慢地,觉得刘备是一位宽厚仁慈的老大哥,可比那个鼠目寸光的老板公孙瓒强多了,便有心追随。

    但刘备此时也是公孙瓒手下的打工仔,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

    虽说在这个黑吃黑的年代,挖人墙角是司空见惯,但刘备实在不好意思对老同学下手。

    跟不了刘备,长期在鼠目寸光的公孙瓒手下打工,赵云始终觉得窝囊,他开始寻找机会离开。

    不久,赵云兄长病亡,赵云乘机请假回家。

    只有刘备知道他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心里倍感惋惜。赵云对刘备承诺:

    总有一天,我们会见面的。

    是的,总有一天,我们会见面的!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