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4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0118:46:07

    第七章,董卓,狼来了(1)

    外戚死了,宦官也死了,人世间最邪恶最强大最爱闹腾的两股势力霎时间灰飞烟灭了,天下太平了吗?

    没有!

    因为,新的野心家又粉墨登场了。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新时代的野心家、阴谋家董卓先生登场讲话!

    为了这一天,鄙人已经等了很久,感谢何进先生,感谢政府!感谢宦官张让先生,感谢太后何女士,感谢各位官场同仁,感谢你们给了我这次机会,能够走上舞台的中央尽情地表演!

    感谢大家!

    还有说的吗?

    有!

    哦,我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你们几拨人在皇宫里打得锣鼓喧天,够闹热的,怎么不通知我董卓一声呢?我都看见洛阳城里的火光了,皇帝呢,他在哪儿?我现在需要马上找到他!我要护驾!

    快速前进!

    张让等人自杀后,闵贡扶着少帝等人连夜返回,由于没有灯光,只能凭着萤火虫微弱的光亮摸索着前行。8月28日,大家为少帝和刘协找来两匹马,颠簸着返回。

    而那些领朝廷俸禄的大臣眼看大局已定,才陆续赶来保驾护航,真让人佩服他们超强反应能力。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能让领导看见就是胜利。

    该来的,来了;不该来的,也来了,比如董卓。这家伙原来是受何进邀请,打算清除张让的,即所谓的“收让军,以清奸秽”,没想到张让先下手为强将何进彻底洗白,最后张让自己也走投无路,自绝于政府和人民。

    都死了,全省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邙山脚下,董卓和小皇帝相遇了。这一贴,就粘上了,粘上了,就甩不掉了。

    饱受惊吓的少帝突然看见这群天降神兵,更是惊恐万分,竟然连眼泪都流出了。那个从前花钱买司徒位置的崔烈,跑在队伍的最前头(故太尉崔烈在前导)。看到董卓大军,他也想摆摆老领导的威风:

    “皇帝有令,队伍后退。”

    董卓也没给这个崔烈好脸色:“我们星夜兼程来护驾,你们没保护好皇帝,还有脸在这儿指手画脚的!信不信我宰了你(我不能断卿头邪)!”

    说完,竟然直接走上去,像参观稀有动物一样仔细地瞅着少帝。这种大胆的举动在当时绝对属于大逆不道。

    董卓是西北汉子,据说人长相比较凶残,看上去像恐怖分子一样,面对如此有特点的人,少帝当然心里直发毛了。

    接下来,董卓和少帝举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当然,谈论的话题无非是询问小皇帝这些天宫廷发生了什么事啦,有谁欺负你啦,自己感觉如何啦等等。

    可少帝明显没有从恐慌中缓过劲儿来,说话语无伦次,给董卓的第一印象极差。

    笨嘴笨舌的,今后怎么当皇帝啊,董卓心想。

    董卓这么想,还不忘奚落这个14岁的小皇帝一番:“看你,看你,怎么搞的,信任宦官,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

    其实少帝是很冤枉的,当皇帝有些日子了,但还从未正儿八经地办过公,自己太小,不是母后做主,就是舅舅何进辅政。怎么国家一乱,什么都往我头上推啊。

    董卓对哥哥刘辩的印象欠佳,但对弟弟刘协的表现却很满意。

    董卓走近刘协,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我是董卓,来,让我抱一下,”

    别看刘协比哥哥小5岁,论年龄也只相当于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可智力发育明显超前,面对彪形大汉董卓,毫不怯场,回答问题也有条有理。

    这个董太后带大的孩子表现不错,聪明可爱,我董卓和董太后说起来也是本家,有机会把他扶上去,我也好当个开国元勋。

    都说董卓是野心家,但实话实说,董卓的野心也是像气球一样是一口一口吹大的。一开始,接受何进密令进京的时候,他或许还没有我要控制国家,我要架空皇帝,我要做窃国大盗之类的宏伟蓝图。他内心真实想法应该是先带人进京,看看形势再说有,机会就干他一票,捞一把就走——不然,他就不会只带3千人进京了。

    没想到,朝廷里的实力派全部死光光了,天上掉下大馅饼,自己原本是打算来个京师观光旅游的,捞一把就走的,现在看来,应该考虑定居于此啊。

    还是大城市好啊。

    少帝一行在董卓的保护下浩浩荡荡地回到皇宫。

    洛阳皇宫依然一如既往地恢弘肃穆,地上血迹早已被打扫干净,却有一样东西挥之不去——血腥。

    是的,是血腥。

    国家发生了动乱,进城盘点一下损失,发现这次损失可大了,死几千个宦官没什么,人死了大不了重新招聘就是了;烧毁几间皇宫也没什么,今后还可以搞灾后重建;最要紧的是皇帝的公章不见了!我说的不是一般的玉玺,而是是秦始皇同志遗留下来的那枚公章——传国玉玺!

    东汉皇帝有六颗印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这六颗玉玺,全在;除此之外,东汉皇帝应该有七颗,那第七颗,也就最重要的一颗——传国玉玺。

    蹊跷的是传国玉玺不见了!

    很重要吗?

    当然!

    什么都可以灾后重建,什么都可以复制、克隆,唯独传国玉玺不能!

    秦朝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东汉情况要宽一点,皇帝的、皇后的、藩王的印都可以叫玺。由于皇帝的印信都是用玉做成的,又叫玉玺。传国玉玺是秦始皇命人用蓝田玉(一说珍贵的和氏璧)打造而成,上面刻有丞相李斯的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公元前206年,秦国灭亡后,刘邦从秦王子婴那里得到它,把秦玉玺作为汉朝的国印,从他起,将一代一代传了下去,遂成为“汉传国玺”。

    可别小看这枚印章,它可是皇帝的身份证,真正的镇国之宝啊。

    关于传国玉玺的故事更是丰富多彩,我看至少可以拍一部长篇惊险悬疑剧,收视率一定不低。

    西汉末,外戚王莽篡权,派弟弟安阳侯王舜向老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老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掷到地上,玉玺破相了——摔掉了一角,最后王莽还是搞了一个玉镶金,补了一块黄金在上面。虽然外形上不那么美观,但其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却丝毫没有减退,不管野心家也好,政治家也罢,要想当皇帝,都必须拥有这件宝贝,否则你这个皇帝就是自封的。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朝末代皇帝刘协“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曹魏帝国。传国玉玺落入曹丕的口袋,为了掩盖自己篡夺汉室的行径,曹丕充分发扬当今小商小贩贴牛皮癣的顽强精神派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真是狗尾续貂,欲盖弥彰啊。

    呵,在上面乱写乱画,也不怕城管罚你!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jiathis./share?uid=899569

    更多t_1460232.html

    上一节dir_8964.html

    目录t_1461523.html

    下一节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