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6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2118:58:56

    (7)

    当得知袁绍要拥戴他当皇帝的好消息时,刘虞的确很激动。

    这种时候,谁都不会淡定。

    而刘虞不是兴奋,而是气愤。

    他立即把脸一沉,表示坚决反对(固拒之),让当皇帝也不干!最后他还板起脸,义正词严地教训了一番(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

    那意思是现在天下大乱,你们不思为国雪耻,反而想着耍谋诡计,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这种天下掉下来的馅饼,他偏偏没接,因为他是政治立场异常坚定的政治家,不是野心家。

    一丝一毫的野心也没有。

    何况上天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实在傻得很可爱。

    有时我忍不住要想,袁绍要他当皇帝,如果他真正当了,会怎么样呢?历史会改道吗?

    实际上,那时诸侯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谁也无法制止动乱,换谁都不行。即使他当皇帝也不行。

    动乱,引发战争,战争,能制止动乱。

    所以,作为政治家的刘虞可以暂时改变幽州,却不能永远改变天下。我说的是暂时,后来的事实说明,即使是幽州,他也无法彻底改变,因为在幽州的地盘上,他还有一个老冤家、死对头叫公孙瓒。

    换句话说,东汉公司,无论怎样,迟早都得关门。

    这大概是东汉公司的命运吧。

    虽然图谋宣告失败,但袁绍同志仍然痴心不改,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退而求其次,继续鼓动刘虞兼任内阁首辅(领尚书事)。你不当皇帝,就当内阁首辅吧,咱们重新组织政府,国家大事也不要你操心,只需要给我们点好处,给我们发一顶官帽子(承制封拜),其余的事儿交给我们办理就行!

    袁绍也知道他这个车骑将军是自封的,没通过官方权威认证,严格说和注水猪肉没什么两样,假冒伪劣,原本是不作数的。

    让他郁闷的是,刘虞反应还是一如既往地冷漠,他根本没兴趣去接这个唾手可得的馅饼(复不听)。

    不是我的,我坚决不要,白送的也不要。出于对袁绍这种可耻行径的鄙视,同时也为了让袁绍们死了那份心,刘虞索性把他们派来的使者给斩了(遂收斩使人)。甚至还扬言宁肯跑到匈奴去喝西北风啃黄沙(奔匈奴以自绝),也不与你们合作。

    你们这些人啊,一肚子的坏水,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把人得罪到家了。

    遇到这么一个脑袋不开窍的人,袁绍暂时也没辙了。

    汉献帝不能干,能干的刘虞又在玩谦虚,国不可一日无君,那该选谁呢?

    事实证明,袁绍虽然人在江湖,却心系朝廷,虽然遭受一系列无情的打击,但参政议政的热情却有增无减,他还在积极开动脑筋,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

    终于有一天,他思想观念突然解放了:既然你们都在客气,那我就不客气了。

    袁绍想到了自己当皇帝。

    那不是野心家吗?

    天下乱了,谁管那么多啊?

    但此事要慢慢来,先看看群众的反应再说。

    他决定对曹操的思想来一次火力侦察。一次,袁绍把捡来的一块玉印在曹操面前晃来晃去的,由于汉朝只有皇帝才用玉印(即所谓的玉玺),其余的大臣依级别分别用金印、银印、铜印,因此,袁绍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老朋友,看看,我有这款宝贝,总有一天要当皇帝的。

    尽管曹操对袁绍拙劣的表演恶心不已,但他却不说破,只是半开玩笑地说:“我怎么会听你的指挥啊(吾不听汝也)。”

    都是朋友,还是不说破的好。

    估计是这个袁绍想当皇帝走火入魔了,他并不死心。许多事自己说影响总是不大好,于是他派出说客对曹操说:“现在袁绍兵强马壮,事业蒸蒸日上,两个孩子已经长大,后继有人。天下的群雄,谁能比得过他呢?”言外之意很明显,他很强,他的儿子也很强,汉朝的江山迟早是他袁家的囊中之物,你还是从了他吧。

    曹操内心泛起的不再恶心,而是痛恨。他真恨不得杀掉这个野心家,但目前自己事业刚起步,还没有能力对付他。何况许多事还仰仗他帮忙,还不能和他彻底翻脸,那就把这事儿放一放那个,有机会再说。

    要说袁绍这个人还真痴情,后来击败公孙瓒后,他又重新做起皇帝梦。曹操不支持不要紧,那就不管他,只要手下人拥护就行。问题他不是人家肚里的蛔虫,别人的想法他怎么清楚呢?

    为慎重起见,他让手下一个叫耿包的人向外透漏口风,看群众的反应再决定。

    群众很快就有反应了,还异常激烈,他们众口一词:耿包同志擅自散布反革命舆论,妖言惑众,陷老板(袁绍)于不忠不孝的境地,实在是大逆不道,论罪当诛。

    搞了半天,就弄出这么个结果。

    原来自己人都不支持我当皇帝啊。

    尴尬之极的袁绍没法,为防止引火烧身,他赶紧杀掉倒霉鬼耿包,以绝后患。

    天下乱了,我该何去何从?

    这是曹操面临的问题。

    对曹操而言,他原本要想讨伐董卓,但诸侯们都形同行尸走肉,毫无作为,他们也不想作为。

    而死心塌地跟着袁绍混是绝不可能的了,分手是迟早的事情。

    自己的几千人似乎不算少,但前次在荥阳徐荣已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没有后勤保障、没有援军,凭一己之力孤军深入,两三万人都无法取胜,何况自己现在那点人和枪,塞董卓的牙缝都不够。

    独角戏不好唱啊。

    关东联军散伙了,想办事的,他没这个能力。有能力的,又不想办事,那些口口声声一心为国的人都在抢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军阀割据政权。

    天下乱了,作为英雄的曹操消失,作为枭雄的曹操登场了。

    这时鲍信为他出了一个金点子:“现在袁绍假借盟主的身份狐假虎威、扩充地盘,野心勃勃,看来又是一个董卓二代,我们现在没法搞定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黄河以南,发展自己的势力,静观其变。”

    这是比较文明的说法,直白一点就是信神信鬼不如信自己,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自己另起炉灶埋头苦干,他们会地盘,咱们也会地盘。

    是啊,都是有手有脚的人,谁不会来两下子。

    春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

    曹操点点头。

    实际上曹操的目光还要长远得多,现在依靠他,将来消灭他;现在当孙子,将来当大爷。

    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混战中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