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8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0919:16:39

    (2)

    出道的时候是愤青,现在成了内阁总理,人都要老了,还愤青,王允实在搞错了方向。以前严于律己,现在严于律人,律来律去的,朋友律没了,同事律没了,盟友也没了,反倒律出一大帮敌人(李傕等人)来。

    私分国有资产,亏你想得出!

    王允不同意吕布的建议,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对的,是为了国家好,但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某些事情从道理上看是对的,但在事实上却不一定行得通。王允这颗子一落下去,效果立即显现,大家都觉得王允是个不通人情的人。

    在大家的眼里,你王允身为当权派当然不愁吃不愁穿的,却黑我们的财路,大家凭什么拥护你!

    杀掉蔡邕,得罪了一大批人,不分董卓的财产,又得罪了一批人,原先志同道合的人差不多都得罪光了,王允就这样一步步把自己引入死胡同。其实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容易,解决不好,后果也不严重——毕竟董卓是个死人,他的财产随便怎么处理,他也不会有意见,即使分配不公,他也只能上阎王爷哪儿去起诉。而你死我活的政治问题解决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从后来的事实也可以说明,王允是一个不错的官员,他的能耐如果受人指挥去冲锋陷阵那是够用的,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对于治理国家而言,他只有空洞而死板的理论,他只属于赵括式的夸夸其谈的人物。

    一句话,如果他被人家领导,行,如果他领导人家,不行。

    但历史老人喜欢开玩笑,偏偏把只能被领导的人,扶上了领导宝座,于是,问题发生了,悲剧也发生了。

    最终把他逼上绝路的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人事问题,具体说是董卓原班人马的下岗安置问题。

    董卓手下猛将如云,随他去死的,只有他的兄弟、侄儿。若以地位而言,第二梯队的中郎将最高,但以能力而言,本事最高的却不是他们,而是排在第三梯队的几个校尉,像后来闻名全国的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贾诩等人刚刚能力非凡。而且这些校尉手握重兵,把他们惹急了,要出大乱子的,狗急还跳墙呢?

    因此,怎样处置这些人就成了一个比处理董卓财产还要棘手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内心有愧也有鬼的吕布提出自己的主张:干脆把他们全部杀了,斩草除根,一了百了。

    不愧是武将啊,提的建议也是杀气腾腾的。

    这和当初提出瓜分董卓郿坞财产一样,都是用**思考问题的结果。

    董卓固然是罪孽深重,但他手下大多数是奉命行事,怎么能一竿子打死呢?再说,人家手上的部队都是精兵劲旅可不是吃素的,杀人家,可能吗?

    一开始王允在这个问题上倒是很体贴的,他和士孙瑞商议,用皇帝的名义下诏书,给予其他将领宽大处理,放人家一条活路。所谓与人方便,于己也方便嘛。

    真要是照此执行,倒好了,就没有四将犯长安了。

    事实证明,王允是好人,但好人不一定能办成好事。

    王允是一个好官,但好官不一定能玩政治。

    文件还没下发,政策还没有落实,善变的王允很快又改主意了。

    他认为这些人原本受董卓差遣,干点杀人放火的事也是身不由己,属于胁从不问,原本无罪,那下诏书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而凉州军团的人想法就不一样了:老大董卓死后,大家人心惶惶,六神无主。是好是歹,朝廷也没人给个说法,这么办?

    王允不想给说法,不但不想给,这位哥们反而打起了歪点子,他觉得董卓手下人虽然没罪,但留着始终是安全隐患,还不如解散凉州军团,放他们复员转业,一切都安全了。

    说得轻巧,那么多以打仗为生的职业军人,解散就意味着失业,谁肯啊?

    这时有人建议,董卓死后,群龙无首,不如请德高望重的皇甫嵩出山,主持凉州军团大计(实际上是收编他们),然后再关东联军联系,以防万一。

    这是一步好棋,但书生气十足的王允依然拒绝接受,他给出的理由很是古怪:派皇甫嵩安抚了凉州军团,关东联军起疑心怎么办?

    所谓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王允很快就将为自己的患得患失付出代价,而且是血的代价。这个国家很快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如果亡羊补牢,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化解矛盾,那是可以的,但王允似乎被之前胜利冲昏了头脑,一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是战是和,是杀是抚,你老兄总得说句话啊。

    没有,什么都没有。

    王允认为没必要,反正我们也不你治罪。王允认为时间一久,那些人自然会想通,自然风平浪静,一切平安。

    幼稚。

    但凉州军团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你不给说法,就明显就是要秋后算账的架势。

    问题就这么拖着,时间一久,出问题了。

    由于朝廷一直没有拿出解决凉州军团遗留问题的合理方案,甚至连一句安抚的话都没有,因此凉州军团的人心里更加没底了。

    这时候,流言飞语满天飞,一条消息如重磅炸弹般地在人群炸开了锅:

    有人说,朝廷的意思是要杀光所有凉州的人(当悉诛凉州人),而凉州军团的人更是重点清洗的对象。

    这原本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联想到蔡邕同志仅仅因为受到董卓信任,就被无辜牵连进去一棍子打死,实在是冤。何况自己这些人算是董卓的铁杆粉丝,杀人放火这类的事情没少干,其下场是可想而知的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