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9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1218:36:44

    (5)

    和平不成,那就亮剑吧!

    王允也不傻,他派董卓旧部将领胡轸﹑徐荣在新丰迎击李傕。

    在王允看来,牛辅本事很稀松,想来他手下的马仔李傕等人也就是三脚猫功夫,不足为虑。而徐荣先胜曹操、再胜孙坚,是一员响当当的猛将,加上胡轸,两人搭档对付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李傕,应该问题不大。

    更重要的是,让过去的战友战场上喜相逢,拿武器对话,实在是很有教育意义。

    可事与愿违,久经沙场的徐荣对阵李傕,不但败了还丢了性命;那个胡轸原本是凉州人,并不真心归顺政府,现在也乘机倒向李傕一边。

    李傕取胜后,名声大噪,沿途收集部队,到达长安时已发展到十余万人。恰好樊稠、李蒙等人也率兵赶到了!

    那就攻城吧!

    那时郭汜在城北,他的对手是吕布。

    老主顾上门,吕布当然要亲自出城迎接。其实古时候打仗,并不像小说或戏台上描写的那样规矩绅士,兵对兵、将对将,主将被打死了,部队也将垮了。也讲人多欺负人少,也讲阵法,也讲使诈。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正所谓的白猫黑猫,逮着耗子的就是好猫。

    但吕布这次决定规矩一点,君子一点,要和郭汜单挑:“且却兵,但身决胜负。”

    郭汜同意了。

    两人的武艺都不错,都比较有自信,相对而言,飞将吕布还要技高一筹,单挑的结果是郭汜被吕布的长矛刺伤,自己捡了半条命回来。

    击败一个郭汜,叛军对长安的包围丝毫没有放松。

    但长安城毕竟是国都,城墙非常坚固,连董老太爷修郿坞都参照它的标准,的确非一般的小城市可比,一连几天,李傕他们竟然拿它毫无办法。

    到了第八天,即192年的六月初一,事情出现了转机,吕布手下蜀郡士兵叛乱,他们打开城门,迎接叛军入城。

    城门洞开,天下大乱。

    眼看抵挡不住凉州部队的汹涌攻势,吕布只得把董卓的人头挂在马鞍上,带着自家的几百亲兵突围。临走时,他也很够意思地招呼王允同行。

    大势已去,君子不立围墙之下,咱们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掐指算来,两人在领导岗位只干了一个月,换谁都不痛快,但李傕带十万人的庞大团队来接班,不跑不行啊。

    可王允不走。

    国家被自己搞成这个样子,皇帝还小,没人保护,他能走吗?

    不能!他必须也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以前我一直认为王允是死脑筋,太直、太傻。但现在我明白了,很傻很耿直的王允或许不是一个优秀政治家,但他是一个勇敢的人。

    承担责任也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勇气王允有。

    吕布走后,王允扶着汉献帝逃到宣平城楼。

    李傕、郭汜一眼看见王允,更是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宣平门下。

    没路了。

    12岁的汉献帝看见下面闹嚷嚷的一团,壮起胆子询问道:“你们目无王法,带兵攻打京城,到底打算干什么(卿等放兵纵横,欲何为乎)?”

    李傕仰面回答说:“董太师被人杀害,我们只想为他报仇。”

    董卓的仇人是王允和吕布,现在吕布逃走了,我们只想找王允算账!

    李傕接着上表,指定要求王司徒出面接受质询。

    明白了。

    最后的时候到了。

    王允向汉献帝行了最后的君臣大礼,走下城楼,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李傕满脸杀气地质问王允:“董太师犯了什么罪?”

    这是一句废话,董卓犯罪事迹地球人都知道,还用我说吗?

    但这也是个一个高难度的问题,很难回答的,因为人家是裁判,不管你怎么回答都是错。

    王允无语。

    王允抓住了,皇帝也控制了,但李傕还不敢立即下手杀人,因为王允留有后手。他早就安排了自己的两个亲信宋翼为左冯翊郡太守,王宏为右扶风郡太守。

    汉末的太守别看只管一个市(郡)的地盘,但某些郡实力是非常强的,比如袁术同志的南阳郡,下辖37个县,GDP排名全国第一,财大气粗,比好多省级单位的州(比如幽州、比如凉州)都牛气。在这样地盘当太守,俨然是土皇帝,敢和朝廷叫板。宋翼所在的左冯翊郡,王宏所在右扶风郡,虽然比不上南阳郡这样的经济热点地区那样财大气粗,但地处西京(长安一直是东汉政府的西京),也是发达地区,十分富庶。这年月,有钱就是大爷,有钱了,就可以招兵买马,不可小觑。如果杀掉王允,这两人带兵打过来就不好玩了,因此李傕不敢轻举妄动。

    他决定玩一个花招,把这两人忽悠到一块儿收拾。

    李傕叫皇帝给两人下诏书,命令他们回长安汇报工作。

    这是一个温柔的陷阱,除了三岁小孩,谁都知道。

    宋翼和王宏不是三岁小孩,但他们也像小朋友一样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居然信以为真了。

    其实只有宋翼天真一点,那个王宏原本是不信的,不仅不信,还派人给宋翼递口信,不断给他进行风险提示。还说,董卓已经死了,他手下的马仔好对付,咱们还不如和关东联军联手起兵讨伐逆贼。

    可固执的王宏不听,宋翼自己成不了气候,也只得硬着头皮前往长安报到。

    等的就是这一天,我们已经恭候多时了!

    结果是不难想象的,李傕用死刑对他们二位自投罗网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们和王允全家一同处死。

    事实证明,官场上,如果你想死得快一点,那你就天真一点。

    杀掉仇人王允,李傕并没有放下屠刀,他展开了更加疯狂的报复行动:

    太仆鲁馗,杀!大鸿胪周奂,杀!城门校尉崔烈,杀!越骑校尉王颀。杀!老百姓,杀……

    长安,重新笼罩在血色恐怖之中。

    当百姓难,当官难,连当皇帝都难!

    谁让你碰上的是一群土匪呢。

    也有例外,当初和王允一起策划刺杀董卓的士孙瑞,就很聪明,对于功劳,他不争不抢,全部让给王允,结果王允升官封爵,他原地踏步,什么也没捞着。

    事实告诉我们,为人低调是很有好处的,李傕进京后,直扑首犯王允,王允的下场大家都看到了,而士孙瑞同志因为一直没啥进步,目标小,毫不起眼,李傕他们竟然没拿士孙瑞当仇人,连从犯都不算,他照常吃吃喝喝,照常上班下班,由此安然无恙地躲过血腥杀戮。

    大家都知道,李傕四将进犯长安导致东汉内乱的升级,许多人都把它归咎于书呆子王允,说是如果他处理得当,天下就如何如何。

    这是不准确的,其实不管王允多么努力,也不管他有多大的能耐,东汉公司面临的命运有且只有一个——解体。几年间东汉朝廷蜗居一直在长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从中央政府变成了地方小朝廷,而这个小朝廷周围更是强敌环视:且不说一般的小军阀,大一些如:公孙度占据辽东,公孙瓒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曹操占据兖州,董卓、李傕、郭汜等占据司州,马腾、韩遂占据凉州,张鲁占据汉中,刘焉父子占据益州,刘表占据荆州,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孙策占据江东……

    东汉的地盘就这样被瓜分完毕,这些人地盘比朝廷大,人员比朝廷多,实力比朝廷雄厚,要他们跟着朝廷的指挥棒转,那纯粹环是做梦。比如李傕等人起兵反叛,就没见哪位英雄挺身而出主持公道——如果他们和长安的王允、吕布里应外合,其结果还真难说。难能可贵的是大家的动作非常整齐划一:都选择作壁上观,想坐收渔翁之利。

    诸侯如此冷血,东汉不亡都难。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