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9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2119:12:32

    (3)

    刘协没法,只好派人请高人出来救场——贾诩。

    贾诩这个人,看好他的人实在不少,尽管有无数人捧他,把他吹得像一朵花一样,但是他把李傕他们忽悠进长安,让长安变成一座死城,就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也无法让我喜欢。

    就像核燃料一样,利用得好,就可以为大家带来光和热,如果利用不好,造成核泄漏、核辐**,给人类带来的污染也是很严重的。

    很显然,贾诩同志带给这个国家的不是光和热,而是核辐**。

    这样的乱臣贼子,即使再有才,也是枉然。贾诩是个聪明人,他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对不起政府对不起领导对不起全国人民,因此当李傕要给封侯,他不要,要他当实力派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尚书仆**),他也没答应。不仅不答应,还玩起了谦虚:“尚书仆**是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但我贾诩没啥名气,恐怕别人不服啊(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贾诩明白,照李傕等人如此肆意妄为地瞎搞下去,大家早晚得完蛋,他可不想陪他们殉葬,因此进京之初,他就明确了一点:香水有毒,高官厚禄也有毒,不能和李傕他们走得太近,这样死得也更难看。为人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如此一来,李傕就太感动了,这年月,居然还有不爱名,不爱利,不爱财的主儿,感动之余是钦佩,于是尊重他的心愿,封他当了国务秘书(尚书)。

    虽然官儿不大,虽然四人帮内部虽然彼此不服气,但大家对贾诩这个高参还是既爱又怕(亲而惮之)。

    李傕和郭汜闹翻后,李傕立即聘请这个凉州军团墨水最多的人担任宣义将军,辅佐自己。

    现在皇帝要摆平那些胡人,也只好靠他出马了。

    献帝派人找到他,先把他狠狠地表扬了一番:贾诩同志,你以前对国家忠心耿耿,表现很好,是很有成绩的,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是很满意的。接着话锋一转,又敲打起他来,现在那些胡人就在门外,大喊大叫,影响市容市貌不说,还破坏安定团结,影响很不好,你看着办吧。

    皇帝点将,贾诩再也不好意思玩深沉了,只好硬起头皮上。

    要说贾诩这人还真有两下子,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对付胡人还是有一套:他先找到那些胡人将领,好酒好肉款待一番,接下来就开始说一些只有在酒桌子上才管用的话,也就是俗称的酒话:你们先回去吧,你们的福利待遇国家是会考虑的,不过国家目前有困难,宫女是不大可能的(这是实话),但国家可以给你们加官进爵,给你们一点金银珠宝打包带走(不给人家肯定不走),今后你们发家致富了,有车有房了,还愁没老婆吗?

    糖衣炮弹的威力是巨大的,那些头脑简单的胡人被贾诩同志描绘的美好前景所深深吸引,他们仿佛看到海市蜃楼就在前方向他们招手,于是他们当即决定,带兵回老家过自己的小日子。

    胡人雇佣军给忽悠走了,皇帝的危险警报解除,但对不可一世的李傕而言绝对是利空,杨奉走了,雇佣军也走了,他一下从大神堕落成为衰神。这时有人旧事重提和平协定一事,李傕手里也没什么向郭汜叫板的资本,没法硬气,他只有务实地选择接受,不过为了照顾老婆的情绪,对交换条件也做了人性化的修改:把交换地位极其重要的儿子做人质,改为交换地位极其不重要的女儿,门槛降低了,甲乙双方都乐于接受。

    协议正式生效,双方握手言欢,不打仗了,皇帝终于自由了,文武百官也自由了,接着,按照协商好的条件他们要跟着张济、郭汜搬到新家——弘农郡,而李傕领兵出长安,驻扎池阳。

    皆大欢喜。

    但精明的李傕忽略了如下问题:张济和皇帝都是来调解他和郭汜之间的纠纷的,调解完毕,最多两人各自释放自己手里的人质,还他们一个自由,不打仗就是了。皇帝还在长安城里办公,还受自己控制,为啥要皇帝和大臣跟着张济跑?

    一个小小的疏忽,竟然酿成大错。原本靠绑架人质收取赎金过活,现在皇帝要远走高飞,看来今后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

    皇帝来自己的地盘安家落户,不经意间,四人帮中的小弟弟张济轻松成为最大的赢家。

    但郭汜是不甘心失败的。他突然醒悟过来,我怎么这么蠢,居然把皇帝给放跑了?皇上,你们还是去我的地盘(高陵)做客吧。

    而客人被他整怕了,不管他怎么热情好客,都不同意。刘协派人告诉郭汜说:“我前往弘农郡,只是想到弘农郡离洛阳祖宗祭庙要近些,没有别的意思,别误会啊。”

    这样说谁信啊?郭汜不同意。

    都铁了心,谁也不肯让步。

    眼看好不容易逃出虎口,又要重返狼窝忆苦思甜,实在晦气,万般无奈,汉献帝只好使用绝招——绝食。

    绝食是弱者的武器,在许多时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没用的,但此举显示出献帝宁愿饿死也绝不屈服的决心。

    这次皇帝大人豁出去,就很有效果,即使生猛如郭汜之流,也害怕把皇帝饿死啊,真是如此,那他的罪过可大了去了,青史留名不说,还将享受万人唾骂。

    郭汜还不想被口水淹死,因此他被迫选择让步:“那就继续往前走,大家研究研究再说。”

    研究研究,和谁研究?那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因此汉献帝的危险警报并没有解除。

    果然,到了八月,一向活跃无比的郭汜同志再次蠢蠢欲动,这位老兄撕掉伪装,打算霸王硬上弓,用武力把皇帝一行强行劫走。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