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1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819:19:18

    (2)

    最高兴还是曹操,辛辛苦苦打拼这么多年,终于有自己的第一块地盘了。曹操将东郡的治所(首府)从濮阳迁到东武阳。对于铁哥们鲍信,曹操也没亏待,乘机推荐他做了济北相,相互有个照应。

    虽然当太守了,事实上境内的黑山军仍然虎视眈眈,活动很猖獗。

    初平三年(192)春,黑山军于毒趁曹军主力驻扎在顿丘,偷袭东武阳。

    哎呀,再不回击,连办公室都快被人端掉了,手下大多数将领劝曹操火速增援。

    曹操想了想,没动。

    曹操不是不动,而是要异动——他要去攻打于毒的大本营。

    你端我的老窝我端你的老窝,看谁无家可归!

    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曹操隐居那些年的课外书也不是白读的,他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如果于毒不回援,老窝将被端,于毒将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如果他回援,曹操准备半路截击。

    这是曹操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计谋,而且活学活用,曹操将扮演孙膑,而那个于毒,就让他扮演可怜的庞涓吧。

    好在于毒比庞涓更聪明一点,得知情报,撤出包围,就开溜了。曹操虽然没能干掉于毒,却乘机把东郡境内的黑山军全部肃清。

    这是曹操引来了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除获得一块落脚之地,他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一个奇才——荀彧。

    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这么说吧,他服务曹魏20年,地位相当于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鲁肃。曹操起家之初,人才库里武将是不缺的,相对而言,参谋队伍就单薄多了,原因很简单,由于曹操还处于创业的初级阶段,名气不是足够大,实力不是足够强,地盘就一个东郡,许多人都处于观望期,真正敢舍本往他那里下注的并不多。

    荀彧差不多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投机,而是真心实意想做点事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荀彧是个有抱负的人。

    荀彧本人不光是一匹千里马,还是一个伯乐。三国时期的颍川郡是个很奇特的地方,人才辈出,荀彧是颍川人,他为曹操曹操举荐了大量重量级的人才:戏志才、钟繇,荀攸,郭嘉、陈群、杜袭等等,他推荐的这些人也是他的老乡,颍川人。

    这个戏志才,史书上介绍的不多,但不等于这个人不重要,荀彧来后,就把他推荐给曹操,当了帐下主力谋士,曹操十分器重,但不久之后,戏志才发病早逝,没能熬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于是曹操写信叫荀彧重新推荐一个。

    于是,荀彧推荐了更厉害的郭嘉。

    荀彧出生于世家大族,他的祖父荀淑,是东汉名士,还是李膺的老师。荀淑有八个儿子,个个都是满腹经纶,被称为八龙。荀彧出生于高干家庭,他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东汉的士人很有特点,他们和擅权的宦官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十分有气节。也有个别人除外,如袁绍的叔叔袁隗、父亲袁逢就和宦官勾勾搭搭,纠结不清。

    如此下作,只因为宦官太厉害。

    荀彧的父亲和叔叔都是高官,也怕宦官,为了保全自己,荀绲特意让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干女儿为妻,终于和宦官拉上了关系。

    这是一桩政治婚姻,那时,谁要和宦官勾勾搭搭是会被人瞧不起的,但奇怪的是,这次那些好事之徒没见谁出来唧唧歪歪地说三道四,原因有两点:一个是荀彧的家族势力强,去惹他,欠揍啊。一个是荀彧同志从小的名声不错,是个好苗子,连南阳那个曾经给曹操相面的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也大为惊异,情不自禁地称赞荀彧为:“王佐才也。”

    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王的人才,荀彧,你行吗?

    汉末被称为王佐之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王允,一个是荀彧。

    但从后来的实际表现来看,王允获此殊荣是言过其实了,而荀彧则是名至实归,当之无愧。

    公元189年,荀彧步入仕途,一开始他被举为孝廉,这相当于是官场的预备队员了。事实上荀彧的运气是不错的(和家庭背景有关),他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被外放到基层去锻炼,而是直接分配在宫里当了一名守宫令(掌管国家文件耗材如笔、墨、纸张等东西)。

    不久,灵帝去世,董卓进京,眼见董卓的胡作非为,在宫里当库管员的荀彧嗅出了危险的气息,他意识到前景很不乐观,于是弃官回家。

    他回家,不是为了隐居过田园生活,而是还要出去避祸。

    他告诫老乡:天下就要大乱了,咱们颍川是兵祸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背井离乡(宜亟去之,无久留)。

    呵呵,你蒙谁啊?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