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1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018:41:28

    (4)

    黄巾军蜂拥而至,他还想打,鲍信劝他莫冲动,人家有上百万人呢,你才几斤几两啊。

    他不听,原打算出城彻底解决黄巾军的,结果一冲动就受到惩罚——被黄巾军彻底解决。

    兖州刺史完蛋了,马上选举又来不及,自己又不能干,手下人寻思着另外找领导,来保一方平安。

    陈宫看好曹操。

    陈宫,字公台,东郡名士,虽然没什么官衔,但却是实力派人物。这次看到曹操赶走了黑山军、赶走了南匈奴单于,知道这个人很有些本事。

    再加上曹操的奸雄面目还没有暴露出来,作为本地人的陈宫当然对他另眼相看、寄予厚望了。

    陈宫对曹操很有好感。

    难道兖州的保护神就是他吗?

    陈宫对曹操说,打到兖州去吧,得到那个地盘,你就是兖州牧,还可以成就自己的霸业。至于兖州人可能有点想法很正常,他们的工作,我去帮你做。

    曹操同意了,其实他内心正巴不得呢。

    陈宫这个人,史书上介绍的不多,但应该是在兖州上层社会很有关系,很能混,也很能说的一个人,而且很有点本事的人,至于后来荀攸说他反应迟钝(夫陈宫有智迟),那,其实他很有智谋,唯一的不足就是眼力差点,先看错曹操,接着看错吕布,导致自己悲剧的一生。

    他去兖州没多久,事情就办成了。

    鲍信和兖州治中万潜等人立即赶到东郡,把曹操迎到兖州,做了兖州牧。

    虽然当大官了,但曹操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百万黄巾军,一个没减少,且斗志昂扬,“数乘胜,兵皆精悍”。而他自己只有区区数千人,且老兵少,新兵多,更要紧的是自己手下这些人也没怎么训练,许多人没上过战场,猛地听说敌人有百万,“举军皆惧”。

    既然当官了,就得干活,即使不为老百姓,也得为自己拼命啊。

    192年,曹操率兵开赴寿张与青州黄巾军交战。

    曹操的原计划趁着敌人骄傲,设计迎战(欲设奇兵挑击之),曹操和农民军打过多次交道了,基本上是怎么打怎么赢,他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曹操和他的铁哥们鲍信率领骑兵先期抵达战场,但对方早有防备,

    那就开战吧。

    事实说明,时代在变,对于敌人也必须用发展眼光去看待,轻视敌人是要吃大亏的。

    一番较量下来,手下死伤数百人,而曹操自己更悬,被敌人紧紧包围,要不是鲍信够哥们,在后面掩护他突围,曹操恐怕已经是刀下之鬼了。

    算来这是曹孟德同志第二次死里逃生了(上次是荥阳之战对徐荣)。

    不同的是上次救他的是亲戚(曹洪),这次是亲信——鲍信。

    真是福将啊。

    曹操是安全了,鲍信同志就惨了,曹操同志两次出征,他两次相随,前次输得干净,这次输得彻底,把自己都搭进去,曹操连尸骨都没有找到。

    曹操这一生性格多疑,真心朋友很少,但鲍信可能是唯一的例外,自始至终,鲍信都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真的很铁,很哥们。

    所以鲍信死了,曹操很伤心,真的很伤心,他明白,今后再也不可能遇到这样的真心朋友了。他叫人用木头刻了一个鲍信的模样下葬。

    黄巾军获胜后,乘势向曹军压过来。

    军心原本都不稳,这下随时都有土崩瓦解的可能。

    为了稳定军心,曹操只好强打精神,穿上铠甲,戴上头盔,到军营中鼓舞士气,同志们,你们看我不是好好的吗,没事儿,只要大家好好干,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奖金是丰厚的,未来是远大的。

    失败之后的曹操改变策略,不再贸然出击,不久之后,他开始迎来胜利的曙光。而青州黄巾军盛极而衰,因为面他们临一个大问题——后勤问题。

    黄巾军自身一个大问题就是行军基本不带粮食(那时灾荒年月,似乎也没多少粮食可带),实行流动作战,打到哪儿,抢到哪儿。打下了一座城,大吃大喝,打不下,忍饥挨饿,总之饥一顿,饱一顿很正常。

    上百万人口,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啊?人长期饿肚子是要出问题的。

    黄巾军的根据地青州,已经被袁绍部下臧洪占领,靠那儿补充给养,是不可能了。

    曹操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

    他开始固守。

    不,借用一句足球术语叫防守反击,先防守,有空就反击一下,不断进行零星袭击。

    这下黄巾军苦了,曹操虽然人少,但像牛皮糖一样,打又打不着,甩又甩不掉,黄巾军不堪骚扰。

    万般无奈这下,他们想到了一个应对的绝招——收买。

    说是收买,也不对,他们主要是写信,摆事实,讲道理。

    信的大意是讲你当济南相的时候,捣毁寺庙,毁坏神坛,差不多算一个无神论者了,而我们道家(黄巾军是道教的一支)只崇拜黄帝和老子,其余的大神统统不认,这样看来,咱们的主张是多么雷同啊,既然大家是同道中人,你就不要管闲事了,赶快撤军吧,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大家脸上都好看。

    听上去很美,大家在反封建上是不缺乏共同语言的。

    但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共同点。

    他们希望以套近乎方式能感化曹操。

    但如果他们知道曹操同志的成长史,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想法到底有多么天真。

    要知道,曹操虽然痛恨宦官,痛恨贪官污吏,却是靠打黄巾军起家的,用现在时髦的话说那就是,曹操同志手上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这样的人你找他合作,只能说是搞错了对象。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