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2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418:57:29

    第十八章:陶谦让徐州

    (1)

    驱逐了名气很大野心也很大的袁术,曹操来不及休息,他将目光瞄准了徐州的陶谦。

    和打袁术一样,属于自卫反击性质。

    因为陶谦带人来抢他地盘了。

    陶谦,字恭祖(132年-194年),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人。

    陶谦运气实在不好。因为当时捧他的人实在不多,踩他的人实在不少,如写《三国志》的陈寿、如著名的算命先生许劭,如写《后汉书》的范晔等等,大家众口一词,口水四溅,把他贬得一塌糊涂,似乎他这个人不文不武,宠信小人,浑身就没有一个闪光点,这样的人,活该被曹操气死,活该被曹操屠城。很不厚道,但陶谦却是一个很厚道的人。

    陶谦是被冤枉的人物。

    其实他和曹操一样,都是治世之能臣,但不同的是,曹操治来治去后来把自己治成为乱世之奸雄,而陶谦终究是个好人,好官。

    这里为陶谦同志平个反。

    陶谦和刘备的身世有许多相同之处,父亲都当过县太老爷,都早早去世了,据说陶谦还是一位孤儿,童年实在没有幸福可言。

    刘备的父亲去世后,他脚踏实地地当起了劳动人民,打草鞋、卖席子,一切从头再来。而陶谦就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他没有幸福,却有快乐:一天到晚就知道贪玩好耍,是个淘气鬼。而且混出了名气,不光全县城的小朋友都知道他,连许多大人也知道。

    我们的家长常常这样告诫我们,千万不要贪玩,贪玩成绩就不好,成绩不好,就没有好工作好前途。但淘气的孩子往往是最聪明的孩子,只不过是聪明才智没用对地方,只要醒悟了,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但陶谦同学醒悟得实在有点晚,14岁时,个别发育快的孩子都长成大人了(一些帝王十二三岁就开始行加**冠礼仪,如汉献帝),发育差点的,也步入青春期了,除了叛逆一点,也该懂事儿了,可陶谦同学14岁时,他还是小顽童。还懵懵懂懂地拿绸缎当红旗(犹缀帛为幡),招摇过市,在一群屁大孩子中称王称霸。

    后来他醒悟,开始交好运了。

    他交的是人人做梦都想的那种—桃花运。

    之所以能交桃花运,那是因为他有许多男人没有的优势,人长得很有特点,换句话说,就是长得帅。恰好被以前的苍梧太守甘公看见了,把他叫到身边,闲聊了几句,然后是越看越顺眼,然后是甘公同志毅然决定,发扬家长制作风,实行包办婚姻,把女儿许配给陶谦。

    以貌取人,这下夫人生气了。

    要知道陶谦同志在当地可是坏出了影响的,怎么能把女儿嫁给这种二杆子呢,怎么往火坑里推呢(妾闻陶家儿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

    甘公呵呵一笑,像算命先生一样**有成竹地说,怕啥,我看那孩子长相那么有特点,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彼有奇表,长必大成),我们的女儿跟着他不吃亏。

    甘公眼力不错,懂事后的陶谦与以前判若两人,爱好学习,很快就步入官场。

    在社会上混的陶谦是个二杆子,在官场上混的陶谦也是个二杆子。一般说来,带二杆子倾向的人都是油腔滑调,是很能混的,但陶谦这个人却很不会混,具体表现在我行我素,毫不给人面子,包括长官。比如说他当舒县县令的时候,太守张磐是既是他的上级,也是他父亲的朋友,人家有意要栽培他,可他却毫不买账,有一次聚会,张磐让陶谦跳个舞助助兴,陶谦却坐在那里玩深沉,竟然不为所动。

    但领导兴致很高,再次要求他进行才艺表演。

    没法子,陶谦只得极不情愿地站起来,谁知该翩翩起舞时,这位县太爷该动不动,只象征性地比划了两下应付了事,比现在的小学生做广播体操还简单。

    而且该同志脸上表情生硬,比人家借他钱不还难看。

    这是什么态度?

    你糊弄谁啊?

    怎么回事啊你,身体转起来啊?太守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提醒他说。

    你不对艺术高度负责,也得对领导高度负责啊。

    不转。

    什么人啊,这算是把老领导得罪到家了。

    好在陶谦同志官运亨通,领导也没给他小鞋穿。

    这次得罪的太守,下一次,他得罪的却是总理级别的三公,差点去坐牢。

    中平二年三月(公元185年),北宫伯玉、边章等率领羌胡进犯三辅,陶谦以扬武都尉的身份与名将皇甫嵩一同出征。后来皇甫嵩被人弹劾,领导换成了没有带兵经验的张温。虽然这个新领导也很看重陶谦,可陶谦却很不看重新领导,死活不买人家的帐(轻其行事,心怀不服)。也难怪,跟着名将混惯了,见惯了大场面,对打仗毫无章法的无能之辈自然是看不顺眼。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