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2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619:17:46

    (3)

    老百姓饿肚子的问题解决了,按说也差不多,但陶谦这个人是在是很有些想法的人,他还想解决上层建筑的问题。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黄巾起义能成功,也是因为宗教问题,要不是张角同志宣传道教忽悠群众,他们的组织也不至于那么发达。

    因此,意识形态问题很重要。

    张角虽然是在冀州起家,但鲜为人知的是,道教的发源地却是在徐州,黄巾起义后,天天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太平道差不多是朝廷眼里的邪教组织了,而道教也受到牵连,而那里的人受道家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思想一下子像纯净水一样很不现实,因此陶谦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但道教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估计想通过放一两部宣传片、贴几张标语、开几场群众大会消除影响是没有用的。

    对付这个庞然大物的最好手段就是另一个庞然大物。

    而佛教“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的理念

    在陶谦看来,对付道教的最好手段就是佛教。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大概是东汉,东汉的许多皇帝都信奉佛教,包括汉桓帝、汉灵帝,因此,当时的佛教绝对是很受官方欢迎的,不像是太平道,人人喊打。

    当时陶谦手下有个叫笮融的下邳相督管广陵、下邳、彭城运粮,是个财神爷,他在陶谦的默许甚至是授意之下,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修了一座规模很大的浮屠(佛塔)寺,可容三千余人,经常叫老百姓没事就去诵读佛经。这还不算,政府还出台政策:凡是信佛都可免役。

    这里说一说东汉老百姓的税负。

    要说老百姓的税负,就必须先说一个户口管理制度—编户齐民制度。

    为啥?

    因为编户齐民,既是一种户口管理制度,又是一种税赋制度,在历史上很有名。简单地说,凡是列入国家正式户口的平民百姓(商人、官员、皇亲贵戚他们的户口单列,除外),对国家都有相应的义务。具体说来包括田租和人头税两种。田租看上去比较温柔,三十税一。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由于东汉的许多田地都掌控在豪强地主手中,农民往往从他们手上租种土地,国家的优惠政策往往只对地主有效,地主对农民可没那么温柔,还要加收地租,三成很正常,个别心狠的竟然加收达五成。这种情况在东汉末年,尤为突出,灾害频频,农民为生活所迫,只好把仅有的土地低价卖给地主,国家阳光雨露还照不到农民身上。

    因此,田租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对普通人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除了田租,还有人头税,这个,看上去也不美。

    人头税包括口赋和算赋两种。口赋是对小朋友征收,7岁起开始收取,每人20钱,还有3钱的战争附加税(马口钱);汉朝的财政是公私分明的,皇帝的是皇帝的,国家的是国家的,比如口赋就是皇帝的私房钱,比如特产税、工商税、矿产(铁、铜)税等等都是皇帝私人收入。其余的农业税、算赋就是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可乱来。一般说来,皇帝的个人收入是多于国家收入的。

    算赋是面向广大15?——56岁的成年人征收,名义上也是属于军费性质,(当然,不打仗也得交),每人每年120钱。

    这样算来,正常年景下,一个成年人大概每年要交纳120钱税收,一个家庭包括老人、包括几个孩子加在一块的税收大约是300钱,大约相当于现在150来块(56岁老人免税),农民负担似乎不重。

    其实不然,要知道,东汉的土地许多都是集中在豪强地主手里,许多人要种地,只有上他们那儿去租种,因此,除了国家的,还得另外交纳田租。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在税收面前不搞一刀切,规定对商人要加倍收取;其实不光是商人,被歧视的还有奴婢(汉朝的奴婢较多),也要加倍;更让人疑惑的是,和现在提倡晚婚晚育不同,汉代老祖宗的观念实在太过前卫,提倡的是早婚早育,早结婚,早享福,你不响应国家号召,可以,经济处罚:对于15到30岁还未出嫁的老姑娘(其实也不老),竟然要5倍征收!什么时候嫁出去,什么时候降下来。

    典型的性别歧视,“老”姑娘不是人啊?

    现在看来,广大适龄女青年如果不快速找一个好老公把自己嫁出去,日子还是很苦的;但和男同胞比,她们那点委屈就不算什么。

    男同胞交税不说,还要服役,23岁到56岁人人有份,叫更赋:它包含劳役和兵役两项。

    劳役就是更卒,就是你每年到县上无偿打一个月义务工,干些修路架桥一类的活计,不愿去的,好说,交钱就行,一次交纳三百钱(一说是二千钱),政府找人帮你打工,叫过更。

    既有田租,又有人头税,既出力,又出钱,加起来这就比较吓人了。

    一句话,东汉老百姓是负担是很重的,到了东汉末年,宦官当道更是如此。

    哎呀,信佛教竟然有这么大好处啊,那不是菩萨显灵是什么,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这下好了,不用动员,群众就奔走相告,大家把信奉佛教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