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819:26:54

    (5)

    盲目自信的结果是很严重的。

    自信满满的朱儁到了长安后才发现,斗争形势很不乐观。李傕等人比董卓还不讲理,根本惹不起,自己也被郭汜绑架成为人质,活活气死。

    好友朱儁气死后,正式宣布陶谦同志的种种努力都付之东流。

    既然不能为国分忧,那就现实一点,为自己分忧吧。

    散伙后的酸枣盟军一分为二,一拨人以袁绍为首,另一拨人以袁术为首,大家积极准备打内战。其余的诸侯大都成不了气候,明智的选择是找一棵大树靠着,像曹操、刘表就是袁绍这边的人;而公孙瓒、孙坚就是袁术那边的人。

    陶谦也面临这样的选择。

    和曹操的心中不同,他选择的是袁术、公孙瓒阵营。

    之所以选择袁术,那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袁术一方看起来实力要强大一些:袁绍袁术兄弟间的口水战姑且不说,就说他们的盟友:先说能力,袁术那边,公孙瓒白马将军可不是浪得虚名、人家可是打鲜卑骑兵的专家;孙坚是江东猛虎,破虏将军,是董卓的克星,两人表现得可圈可点,都是打仗的一把好手,而袁绍那边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刘表不消说了,文官的模范;曹操倒是文武双全,但被董卓手下的徐荣打得差点裸泳回来,实在很没面子。

    接着说地盘,地盘可是实力的象征:公孙瓒实力最强的时候地盘横跨四州,而袁绍同志当时只有一个冀州,而且还是靠坑蒙拐骗忽悠来的。袁术也差不多,全面发展,先后把触角伸向扬州、豫州、司隶州、荆州(最后还有徐州),四处开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因此,找合作伙伴就要选袁术那样的。

    此外,从私人交情来讲,陶谦和孙坚比较好,两人一同跟随张温讨伐边章、韩遂叛乱,是战友关系。在陶谦打击徐州黄巾军的时候,孙坚就派手下的朱治帮助过这位老战友(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至于公孙瓒,曾经带着乌桓骑兵到张温手下帮忙,他和陶谦应该认识,后来担任幽州刺史,公孙瓒则幽州辽东属国长史(秘书长),说来还是他手下。

    找啊找朋友,不找关系户,找谁!

    陶谦自己没搞明白,从他做出选择的那一刻起,命运已经注定他和曹操必将成为仇敌。

    此后,江湖的两大门派开始过招,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袁绍一方倾斜:191年4月生猛无比的孙坚被刘表以柔克刚给灭了;192年正月爆发的界桥之战、接着这年的冬天爆发龙凑之战,让一向扬威耀武的公孙瓒名将的光环逐步褪去,剩下一地鸡毛,只好提前冬眠;193年老大袁术先败于刘表,接着去兖州找曹操补损失却被人家海扁一顿……

    陶谦是厚道人,是好官,但能在官场上混的,绝不是老实人。作为盟友,在两派掐架的时,他是不可能淡定下去的,也是袖手旁观,置身事外的。他也想为本帮的发展(当然也是他个人的发展)出人出力、献计献策。

    具体说是,初平三年冬(192年),公孙瓒南攻袁绍的时候,同时叫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出兵己屯发干(今山东旧堂邑县西南),对袁绍构成包围事态,曹操、袁绍对这些帮凶当然不会客气,结果是“太祖与袁绍会击,皆破之”

    陶谦同志最近有点烦,他惊奇地发现自己没干多少坏人坏事,可仇敌却越来越多。太不正常了。袁绍、曹操他们恨自己很正常,关键是自己的朋友也越来越靠不住了。最靠不住的盟主袁术。

    这个死皮赖脸的家伙,打不过曹操,就打自己朋友的主意,竟然封自己为“徐州伯”,他妈的,老子是徐州牧,你就当徐州伯,想抢我饭碗啊!

    郁闷!

    可恶!

    更郁闷的还在后头。

    陶谦发现,这世界的人越来越不厚道了,连小字辈也不厚道了。比如老朋友孙坚的孩子孙策,就很不尊重他这个老前辈,时不时带人到徐州地界和当地社会名流联络感情,小动作不断。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很可爱,但跑到我地盘里来挖墙脚就一点不可爱了。

    陶谦心里当然不爽。

    这年月,世风日下,什么都靠不住了。

    什么都靠不住了,靠谁?

    靠自己,出路在自己的手上。

    之后陶谦决定改变策略,化敌为友,根据《后汉书》记载,那时汉献帝还在长安,被李傕等人控制,陶谦立即派人到长安,名义上是看望皇帝,实际上是想和李傕他们修复破损的关系。

    陶谦主动示好,四面楚歌的李傕没理由不答应,于是他封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封溧阳侯(也有人认为陶谦的徐州牧是董卓给的,此处有争议)。

    陶谦明白,李傕给的官衔再多,也是空的,要想得很实惠,还得自己动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