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3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219:42:50

    (7)

    民间一直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这个榜单准确不准确不好说,但以典韦同志的狠劲儿一定可以进前三的。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人,他身材魁梧,长相凶悍。他最得意的兵器是大双戟,曹操把他亲切地称为“古之恶来”(恶来是商纣王部下猛将)。从后来的事实可以证明,曹操的确说得很准,典韦的确是曹魏版的恶来,但恶来同志虽然勇猛异常,但却是不幸的,武王伐纣时就被周武王给劈了,而典韦和恶来的命运也差不多,革命尚未成功就被张绣给杀了。

    典韦除了长相很有特点,还很有个性—非常讲义气。比如当他听说老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有仇,便很够哥们地要为老乡出口气。

    可李永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他曾经当过富春县的县长,自家的防备很森严,典韦想为朋友两肋插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典韦怀揣匕首、坐着马车,上面带着酒肉,装作成等人的样子在李永家门口候着。大门一开,典韦趁机冲了进去,干净利落地杀掉李永和他的老婆。

    杀人后,一般犯罪嫌疑人都是慌里慌张地跑出来,生怕被人抓了现行,但典韦实在很牛逼,他像没事人一样泰然自若地走出人家的院子,然后到车上不慌不忙取出刀、戟,设置连车子也不要了,又自顾自地往前走。

    李永的家就住在街上,也算是当地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这么个大人物遇害,影响自然很不一般(一巿尽骇)。

    大家见过嚣张的,但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于是周围义愤填膺的群众数以百计,喊打喊杀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但大家都只有远远地跟着、看着,估计这个冷血杀手不是好惹的主儿,这年月大家都现实得很,都不愿自己的身体吃亏,因此没谁敢上来见义勇为(追者数百,莫敢近)。

    看来,欺软怕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呵呵。

    后来的事实说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典韦同志的确是不好惹的,想把他绳之以法也是不如一代,因为他走了四五里地,遇到受害者的同伴嚷嚷着要为朋友报仇,对方还是以多打少,但都不是典韦的对手,典韦同志居然从容脱身。

    初平年间,典韦同志光荣参军了,在张邈的司马赵宠手下当差。

    很快他就得到了表现的机会。

    当时军中牙门旗又长又大,这么个大家伙,没人能举起它,实在让人望而生畏,但典韦同志一上场就不同了,他一只手一发力就把它立起来了。

    生猛!

    后来典韦转到曹操阵营,因为能砍,能打,很快就升任夏侯惇手下的司马。

    夏侯惇可是曹操的嫡系,典韦由此进入曹操的视野。这次曹操身处险境,眼见不能脱身,于是派出了典韦。

    敢死队一共几十个人,每人穿两层铠甲,没有盾牌,人手一支长矛迎战。

    爱拼才会赢,这次看你们的了!

    吕布攻势如潮,箭如飞蝗。

    好个典韦,连看都不看,对手下人说:

    “敌人距我十步时才告诉我(虏来十步,乃白之)!”

    不一会儿士兵就报告:

    “已经十步了!”

    “那就五步才告诉我!”

    “已经到了!”

    典韦最喜欢的武器是韦好持与长刀等,而且他的大双戟很重,有80斤(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需要指出的是,汉代的一斤没有现在的一斤那么重,大概左右250克(一说220克)左右,因此,典韦同志的武器实际只相当于现在的40斤左右。

    但这次典韦决定放弃不利索的大双戟,他改用小戟。

    戟、矛都是三国时期的主要武器,戟分为大小两种,其中小戟的功能最多,平时可以剁肉,打仗是近战武器,功能类似于匕首,三国中有记载的如刘备、太史慈都用。

    典韦一声呐喊,一跃而起,他手持十余支小戟,一边带头冲锋,一边以戟掷敌,凡是被他击中的,全部应声倒下。

    狭路相逢勇者胜!

    吕布的士兵招架不住,终于退了。

    恰好天色已晚,曹操才得意顺利脱身。

    经过此次血与火的考验,曹操立即提升立下首功的典韦为都尉,接着升他为校尉,把他留在自己身边。给他的主要任务统领自己的几百亲兵卫队,巡视军营大帐,保卫领导的人身安全。曹操的亲兵都是经过特别挑选的,思想政治过硬不说了,军事素质也必须要好,一遇恶仗、大仗,别人啃不动的,常常让典韦带领他们冲锋在前。根据史料上分析,典韦同志带领的亲兵队伍很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卫军,后来他死后,继任者也非常著名——许褚。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