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4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820:05:34

    (4)

    董昭(156-236),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人。在三国演义里,他出场的机会不多,也就是一个跑龙套的人物。而且,这位董昭老先生在演义你闻名的不是政治,而是养生。

    估计是罗贯中老先生看到这个董昭特别高寿,就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个养生专家的角色。说是洛阳闹灾荒,全国人民都面黄肌瘦的,曹操发现怎么这个董先生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的呀,于是曹操都要向他虚心请教养生问题。董昭的回答是,粗茶淡饭30年。当然,演义之词,仅供参考。事实上董昭活了81岁(虚岁),虽然现在看来活80岁的人满大街都是,但董昭在那个时代可谓是地地道道的老寿星,要知道,根据资料显示,汉末时期,由于战乱、灾害、瘟疫三座大山的压迫,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2岁,能活那么大一把年纪,实在是奇迹。

    之所以能活那么大,光懂养生、光有运气那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汉末三国时代可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之一,要想躲过七灾八难,还得会混。有人说混是一种生活,我说,混是一门技术,混得好的,三年两年就能出头,混不好的,十年八载还在原地踏步。

    战争年代,尤其讲究混功,具体说,就是选择一个好老板,群雄逐鹿,大大小小的老板多如牛毛,选好了,荣华富贵,选不好,跟着一起倒霉。

    选老板,最需要眼力。

    而董昭同志的眼力绝对是一流的,他曾经跟过两个老板:袁绍、张杨、但都没干多久就跳槽了,直到跟了曹操。

    董昭早年追随袁绍,就表现出自己的过人才干。当初袁绍和公孙瓒界桥开战的时候,公孙瓒兵力强盛,袁绍处于下风,许多人都不看好袁绍,包括袁绍内部许多人都是如此。更有甚者,巨鹿太守李邵竟然打算带领辖区群众投靠公孙瓒。这当然不能容忍,袁绍听说后,立即派遣董昭征讨巨鹿。

    临行前,袁绍开门见山地问董昭,情况那么糟,你怎么搞定这些人(御以何术)?董昭说,先讲道理拉拢,不服就打(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至于具体计谋嘛,现在还不好说,随机应变吧。

    当时巨鹿郡中有实力的孙伉等八十多人是主谋,董昭率兵到达巨鹿,根据情况,决定以领导名义发布一道通告,结果就轻轻松松顺利擒杀了孙伉等人,带头的死了,手下人也就不闹了,局面很快就控制下来了。袁绍得知后,不但没怪罪,反而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绍称善)。

    不久,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杀害,袁绍又让董昭去任魏郡太守。当时魏郡也乱成一锅粥了,叛乱的敌军上万名,看到新领导来了,也不害怕,居然派使者前来要求做买卖。一群唯利是图的家伙能有什么发展?董昭表面上答应和平共处、互惠互利,暗中却使用离间计,让其内部生乱,然后抓住时机,用武力解决,这样做成效显著:两天内三传捷报。

    董昭的表现实在很给力,但令人失望的是袁绍同志的回报却很不给力,董昭同志不但没有顺理成章地得到升迁,反而差点蹲大牢。

    原来董昭有个弟弟叫董访,在张邈手下做事,前面我说过,酸枣会盟后,张邈因为指责盟主袁绍骄傲自大,就和袁绍一直不对劲儿,袁绍是个疑神疑鬼、小肚鸡肠的人,他听信谗言,打算把董昭抓进监狱做深刻反省。

    这样的地方不能呆了。

    董昭得灵机一动,找了个借口,要求去晋见汉献帝,借机脱离袁绍控制。

    路过河内郡时,太守张杨看董昭是个人才,立即盛情挽留,推荐他当了骑都尉。

    他劝张杨说,你别干傻事,虽说曹操现在实力不咋的,但这个人能文能武,的确有两下子,咱们不但不能得罪他,还应该想方设法和他拉上关系,套近乎,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机会,现在曹操不是想和朝廷加强联络吗,我们就帮他一把,从中穿针引线,那可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好事啊。言之有理,那就立即放行。张杨会来事,曹操也不傻,立即赠送一大堆礼品作为回报。这个董昭,虽然不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人物,却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毛玠为曹操做出了战略规划,董昭则创造条件帮助曹操实现这一规划。

    董昭这个人,许多人说他是谋士,以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演员,是一个够义气的演员。

    估计到曹操的使者去长安处不好关系,但他决定为伸出热情的手帮曹操一把。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