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5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719:14:01

    (3)

    两人对徐州这块大肥肉都垂涎三尺,都想对徐州下手。令人奇怪的是一向对徐州怀着刻骨仇恨的曹操却没有动手,原因有两点:一个仇人陶谦已经死了,二个吕布投靠了刘备,徐州的实力大增。曹操估计硬打,一时半会也拿不下来。

    何况,现在的曹操也很忙—他在苦练内功,搞屯田,迎接汉献帝,笼络人才,总之,为了将来的发展,他忙得不亦乐乎。

    徐州,就暂且放一放,我相信,它早晚是我的。

    而行动最积极的要数袁术。

    袁术之所以要对徐州下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他已经自封徐州伯,如果不拿下徐州,自己这个徐州伯有名无实,那太没面子;第二盟友陶谦已经挂掉了,夺取徐州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第三,眼看那个新来的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就白捡了一个大馅饼,袁术的肺都快气炸了;第四更可恶的刘备违背陶谦同志一贯的方针政策,居然倒向袁绍的怀抱,并不是自己同一条战线的人,既然他不是自己人了,就用太客套了;最主要的是袁术一向是瞧不起刘备(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觉得这个无名之辈比较软,好打。

    既然有N条动手理由,还犹豫什么呢,赶快行动吧。

    建安元年6月,(196年),袁术带领大军正式攻击徐州。刚刚过上太平日子才2年的徐州,又迎来了新的考验。

    该来的迟早是会来的,原以为最先上门的顾客会是曹操,没想到袁术更有诚意。面对这个一向看自己不顺眼的袁术,刘备也不慌,他派张飞镇守下邳,自己带领队伍和袁术在淮阴(今江苏淮安)、盱眙(今天江苏盱眙东北)一带决战。

    最终的结果是双方打了一个多月,不分胜负,进入相持阶段。

    相持,比的就是韧劲儿,看谁熬得过谁。

    尽管刘备很有韧性,但事情的最终结果,却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问题出在他兄弟张飞身上。

    原来,张飞驻守下邳的时候,和陶谦手下旧将曹豹不和,张飞一怒之下居然把人家给宰了,这下,城里乱套了。

    消息灵通的袁术看到有机可乘,立即邀约吕布,要他袭击下邳。

    一般说来,吕布是不会趁人之危落井下石的,毕竟在他落难的时候是刘备同志大方地收留了他,是他的恩人,而他对袁术,一向没有好感。

    但吕布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因为两个字—利益。

    袁术承诺,只要你背后袭击下邳,我就给你最急需的东西—粮食,一共20万斛。

    当时灾害频发,加上战乱、瘟疫,粮食已经成为比金钱还亲的宝贝。我查了一下,当时许多军阀过的都是“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的日子。粮食多了就丢,不够就抢,饱一顿、饿一顿的,普遍都缺粮食,而袁术的士兵饿得慌,大家下河捕鱼、捕虾、捞田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袁绍在北方,估计没那么多鱼虾可吃,他们手下的人主要吃纯天然食品—桑椹;最惨的是刘备同志,虽说陶谦同志在位期间,徐州曾经是一块乐土,但经过曹操的两次大扫荡,老百姓纷纷逃亡,谁还有心思种地?

    他手下人既没有搞屯田,也不捞鱼捕虾,后来败给袁术,而是选择互相残杀,吃人肉过日子——实在凄惨。

    粮食,永远是刘备同志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最有远见的是曹操。

    这位仁兄也曾经遭遇断粮之痛,比如曹操和吕布在兖州打仗期间,因为缺粮,也不得不裁员,遣散了部分士兵,节约开支。

    曹操很快意识到,没有粮食,就没法招兵买马,就没法打天下。

    但他很快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建安元年(196),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

    所谓的屯田,就是农民和士兵耕种国家的土地,向国家交纳田租。

    严格说,屯田也不是新生事物,早在西汉汉文帝时期就陆陆续续有了,汉末三国时期的陶谦也搞过,但真正把它形成一项制度,纳入规范化管理的是曹操。

    曹操的屯田分为民屯、军屯两种,民屯就是老百姓种地,受益和国家分成。

    民屯每50人为1屯,值得一提的,屯田是实行垂直管理,是不隶属于郡县的。也就是说发生农民叛逃、犯罪、管理人员贪污等等事情,都是内部处理,地方官是无权过问的。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