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2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2320:34:40

    (5)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人。先后效力于孔融、刘繇、孙策帐下,最后成为东吴名将。

    太史慈他从小十分好学,后来在郡政府担任负责起草公文的办事员。前面我们说过,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体系,在汉末州已经正式升格为一级政府,因此。他们的关系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省、市、县三级行政体制。一般说来,市里听省里的,郡里听州里的,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东汉有点特别,郡政府的太守行政级别是二千石,州领导州牧还好点,和太守差不多,大家可以和平对话,而刺史只有六百石,相当于县处级干部,遇到脾气好的太守倒好说,把州领导当上级干部,如果郡领导恰恰自己实力大,地盘大(如南阳郡),外加脾气大,往往不买州领导的帐。就像现在的一个上校,要他指挥少将,的确很难。

    你是何许人,凭什么听你的?

    而当时,太史慈供职的东莱郡郡政府和青州州政府的关系就很不好,虽说郡政府隶属于州管辖,但郡里却常常不服上级,两级政府经常扯皮,朝廷不知道原委,判断一件事的非曲直的依据往往是先看到谁的奏章就认为谁有理,所谓的先来后到、先入为主是也。因此州郡两个政府都深谙官场规则,汇报有争议的工作都是迅速写好报告,迅速上报,从不拖拖拉拉。

    一句话工作上的事情,咱们先下手为强,比赛脚力,反正上面只听一面之词,咱们谁先到谁算赢。

    一次州郡政府又为工作上的事情杠上了,这回是州里的公差跑得快,太守自然不甘落后,于是决定选一个能跑的人去超越对手,选来选去,太史慈同志因为人年轻、身体素质好被选上。

    其实领导的眼力是很好的,太史慈不仅人年轻(才21岁),而且脑瓜特别活络,人特别油,派这样的同志完成这项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太史慈接到任务后,星夜兼程,很快就到达了京师洛阳。

    遗憾的是,他还没来及擦汗,就惊讶地发现州里的公差已经到了,正准备递交公文呢。

    情况紧急。

    太史慈走到公差面前说,你也是来交公文的?

    公差不认识太史慈,他如实地说,是呀。

    太史慈故作关心地问,公文在哪里(章安在)?

    公差不知是计,回答说,在车上。

    太史慈热心地说,哎呀,给朝廷报告千万要仔细啊,你的公文有没有什么差错没有(章题署得无误邪),我给你看看。

    公差从车上取出公文,太史慈接过来,看也不看,直接用刀子把它划烂。注意,东汉有纸张,但尚未通行,像公文往来一般不是竹简就是丝帛。

    公差又惊又怒,气得直跺脚(吏踊跃大呼),好端端的,你毁我的公文干什么?!

    太史慈故作神秘地把他拉到一边,看这事儿弄得,但也不能全怪我吧?要不是你不把公文给我,也没有这回事啊。事已至此,咱们要么一起受罚,要么一起逃亡。

    倒打一耙,公差很生气,要知道,丢失政府机密文件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公差对太史慈的身份已经猜出**不离十,你倒是为你们郡里立一大功了,我可惨了。你为什么也要逃亡?

    太史慈说,我来到任务只是看看你们的公文递上去了没有?但不想一时大意,毁掉了奏章,回去也难免受罚,因此我们还是逃吧。

    公差信以为真,和太史慈一道逃亡,谁知半道上太史慈使诈,又悄悄溜回来了,把郡里的文件递上去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朝廷自然相信郡政府,州政府有口难辩在这场争斗里处于下风。

    太史慈在郡里出尽风头,但在州里,他却成为一个反面人物。

    考虑到自己一个小公务员得上级也没什么好果子吃,太史慈也觉得后悔,索性辞职不干,跑到辽东郡避祸。

    人怕出名猪怕壮,不久太史慈的英雄事迹传到北海相的孔融同志耳朵里,孔融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文人,他对太史慈十分欣赏,多次向他母亲打听太史慈的下落,还送很多东西给老人家联络感情,目的就一点,太史慈回来后,您老人家就让他上我这里来吧,北海欢迎你!

    太史慈回来后,恰遇孔北海同志在都昌被黄巾军管亥部的包围,在母亲的动员下,太史慈同志在家里休息三天就上路了。

    所幸的是,太史慈发现管亥的包围圈并不严密,于是他趁晚上偷偷混进城,终于见到了孔融。

    太史慈很有胆量,他请求带兵破贼。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