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2513:36:33

    (5)199年袁术气死后,后事怎么处理是个问题。

    虽然家当不多,也是有的,比方说那么多部下,他们就面临一个何去何从的方向性选择。

    袁术野心勃勃、言而无信,本人没什么朋友,以前有个孙坚,又死了。树倒猢狲散,于是袁术的长史养弘、大将想到投奔孙策,毕竟大家曾经好过一段时间,但不料半路上被庐江太守刘勋截击,全体被俘。

    刘勋的好运来了。

    袁术的堂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不敢呆在寿春,带领袁术的家小和部曲男女,和一个棺材(袁术的棺木),到皖城投奔刘勋。

    兵其实刘勋的好运还不止这些,他不但得到了很多人马,还得到了一位高参——刘晔。

    刘晔,字子扬,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的战略家,魏国的三朝元老。

    刘晔出身于皇族,本人很早就出名的,著名的人才评论家许劭就断言他有佐世之才。

    在大家心目中,刘晔是个文弱的谋士,事实上刘晔是谋士不假,但他并不文弱,相反还很彪悍,从小都很彪悍。

    刘晔七岁时母亲去世,临终前叮嘱说父亲刘普的仆人品行不好,爱诬赖人,要兄弟俩多多提防,长大后人找机会除去他。但刘晔的确很早熟,长大?不用等那么久,十三岁我就可以了。

    13岁,即使照现在的标准看也是未成年,但刘晔充分发挥自己道氏理论缺点优点杀掉仆人。那个仆人是父亲的亲信,不明不白地死了,父亲很生气,难道这个孩子从小就有暴力倾向?

    但当他了解到刘晔杀人的动机后,更是又惊又喜,毕竟是自己的儿子,那么早熟,何必责难呢?

    和王朗、刘繇等善于治理不善于打仗不同,刘晔的强项是参谋军事,他目光敏锐,为曹魏屡献奇策,不管是灭蜀汉、还是灭吴的计策都有(以后会具体细说),而且实用性、针对性都很强,但刘晔同志不愧是三国中最郁闷的高参,虽然他在曹魏很受欢迎,但他最重要的计策曹魏却没有采用(以后会具体讲),相当于是闲置报废了。

    在199年的时候,刘晔同志还是很走运的,那时候,扬州有支农民军头目,他们的头目叫郑宝,知道自己本事有限,于是热情地邀请当地的名人刘晔入伙,当头目。刘晔是堂堂皇族血统,怎么会干土匪那种打打杀杀的活计呢,太没品味也太没前途了吧。

    刘晔理所当然地拒绝了,但郑宝等人依然不死心,打算强行绑架刘晔,反正就看好你了,你必须领导大家共同致富。

    现在的刘晔比较为难了,答应吧,自己内心一万个不乐意,不答应吧,自己会被绑架。

    恰好此时,朝廷派使者到扬州,机会来了!

    刘晔一面把使者请到家里,一面向郑宝发出邀请。

    郑宝以为自己的事情有眉目了,毫不怀疑,屁颠屁颠地赶来。

    等待他的是明晃晃的大刀,郑宝同志菜还没有吃上几口就被刘晔砍下脑袋。

    其余的部下看见领导都挂掉了,自然不敢闹事,但他们仍然要坚持实现领导生前的遗愿——推举刘晔当领导。

    这些人再不能一推了之了,放任出去,可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呢。

    于是刘晔把他们交给庐江郡太守刘勋,全部是白送,一分钱也不要,

    而刘勋的反应自然是惊诧不已,是啊,现在什么世道,谁都巴望不得自己的兵越多越好,哪有不图名,不图利白送东西的道理。

    刘晔的说法倒是非常谦虚,郑宝的部队一向以抢劫为生,我能力有限,即使接手也是一个烫手山芋,养不活他们,还不如交给刘将军你来打理。

    刘勋的兵力骤然大增,虽说人多力量大,但有时人多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比方说要管那么多人吃吃喝喝,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

    刘勋决定借粮。

    刘勋派堂弟刘偕向豫章太守华歆借粮,但混乱世道,粮食就是宝贝,你队伍那么多,需要的又不是一点点,借给你,我去喝西北风啊?

    于是华歆以自己也很穷,还要养活一大堆人为由,不肯借粮。

    虽然华歆没有借,但他还是很够义气地派人带着刘偕四处化缘。

    他们原计划在海昏(今江西奉新县西)、上缭(今江西永修县)向刘繇的旧部告借三万斛。但刘偕去磨蹭了一个多月,嘴皮都磨干了,才勉强借得两千斛。

    一个多月,计划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完成,回去太没颜面了。

    刘偕等人窝着一肚子火,私下里向刘勋汇报工作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敌人太抠门,这样的人就该被剿灭。

    刘勋一想也是,你不借,好办,我就来抢!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