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9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9-0119:12:42

    后来孙策像大黑马一样杀出江湖,平定江东,王朗、许贡是孙策的重点打击对象,他们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许靖这个难民更是无人管了。

    万般无奈之下,许靖又开始自己的逃亡生涯,他这次跑得很远——交州。

    交州虽然很安全,但实在太偏远,尽管交趾郡太守士燮对他这个社会名人也不错,但许靖还是念念不忘中原和江南的好风光。此时,朝廷已经旧貌换新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上位,他四处招贤纳士,在交州,曹操也派了一个叫张翔的人前来网罗人才。

    许靖有名,自然是朝廷关注重点,张翔羡慕许靖的名声,有心和他交朋友,但许靖端起了名人的架子,不干(欲与誓要,靖拒而不许)。

    这就难办了,你还没有当官都这个德性,我怎么帮你的忙呢。

    虽然拒绝了来使的好意,但许靖同志对朝廷是很向往的,为此他还单独给曹操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长信,痛诉自己的不幸遭遇的同时,还热情地讴歌曹操同志的丰功伟绩,最后亮出底牌:我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其实我是想到朝廷工作的,您老就成全我吧。

    信写得很好,主题鲜明,层次清楚,感情饱满,如果曹孟德同志读到后,一定会深受感动的。但一向能掐会算的许靖同志可能不会想到,曹孟德同志已经无缘读到这封情深意长的求职信了,他步入许都的路,其实早已经被封死了——还是因为他得罪了人。

    史书上关于这一段伤心往事是这样记载的“翔恨靖之不自纳,搜索靖所寄书疏,尽投之于水”。

    呵呵,意思很直白,就不用我翻译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完了。

    曹操那边是不要指望什么奇迹了,而益州那边却传来了佳音,刘璋得知在在遥远的交州还有一位回玩嘴皮子的社会贤达失业待岗,更是惋惜不已,惋惜过后,刘璋同志决定拿出实际行动帮助这位会算命的许靖先生渡过难关——他专门派人去交州邀请许靖同志到蜀地工作。

    刘璋同志对自己欣赏的人物总是非常大方的,刘备同志的享受的待遇我就不多说了,单说那个许靖一来蜀地,刘璋立即把他当宝贝一样看待,先后让他担任巴郡太守、广汉太守,最后越看越顺眼,让他担任蜀郡太守,主管大成都。

    成都是一座很特别的城市,她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她是极少数从来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城市建成2300年以来,一开始叫成都,一直叫成都,现在还是叫成都,相当传统。其它城市往往是笔名甚多,朝代换来换去,名字也改来改去,诸如大名鼎鼎的西安、北京、南京等都不能免俗

    能给许靖如此待遇,刘璋实在相当够义气,但刘璋绝对想不到的是关键时刻,许靖这个宝贝却掉链子。

    刘备包围成都时,作为成都城防的第一责任人,许靖同志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为领导献计献策、分忧解除,打算翻阅城墙叛逃!

    要知道自己已经65岁高龄了,还要做翻越城墙的危险动作,真不知这位老兄心里是怎么想的。

    光明真的那么好?成都城墙外部的月亮真的更圆一点吗?

    但不幸的是保密工作没做到位,消息泄露,许靖同志没有奔向光明,而是奔向另一个地方——监狱。

    哎,算我看走眼了,怎么会重用这种人!搞不懂的刘璋同志不住地叹息。

    按说临阵投敌比临阵脱逃情节更严重,性质更恶劣,对这种人,古今中外的作法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军法从事,杀无赦。

    而刘璋同志的确是个好心人,想到战事吃紧,杀自己人不太吉利,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虽然侥幸地保住了一条老命,但许靖同志的招牌已经被自己砸得稀巴烂,形象更是一落千丈,臭不可闻,以至于刘备入住成都后也没有打算解放他这个投诚积极分子,这种低素质的人,要他干啥!

    而诸葛亮认为许靖虽然品行不端,但他在社会上人气很旺,运用得当,至少可以当花瓶用。如果贸然处罚他,政治影响不大好看;法正也认为,许靖属于那种有名无实的人,这样的人也不能轻易得罪,弄不好会失掉人心的。

    刘备现在最欣赏的人就是诸葛亮与法正,两个爱将联袂推荐,刘备也就顺水推舟,让许靖出来做官。

    事实上,许靖同志他既不擅长政务,也不擅长军事,他的专长是夸夸其谈,给人算命(人物品评),因此奉行实用主义的刘备也不可能重用他,也只能一直把他当花瓶摆设:刘备一开始封他左将军长史,表面上看是刘备的秘书长,实际上前方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后方全面处理日常事务的诸葛亮,没他许靖多大事情;刘备当汉中王,给许靖的职务是太傅,太傅嘛,地位高、资格老的人才能担任;刘备称帝后,给他的职务是司徒,蜀汉有实权的文官当然是诸葛亮担任的丞相,而司徒也和鸡肋差不多,混吃混喝,坐等退休而已。

    有朋友说前面我写史,对曹魏集团的人物介绍得很多,很详细,但对蜀汉这边的人物介绍得却很少,很简略,说我是偏心眼。事实上不是那么一回事,三国写到现在,相信大家也知道我的观点了,我是跳出三国写三国,曹操不一定全部代表反面,刘备也不一定全部代表正统,他们都是很复杂的人。蜀汉的人物之所以介绍得比较少,不是我不喜欢他们,而是实在没有办法,魏国有《魏书》、吴国有《吴书》,而蜀汉却没有自己的史书,因此,蜀汉群臣的历史资料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都非常简略,而我一向不大喜欢天马行空地随意虚构故事来糊弄读者,因此我的笔下对蜀汉人物的描述自然相对要少一些。

    而刘备入川后,刘备阵营的人才多一些,记载也更丰富一些,为保持公平,只要在历史上有点地位,而史书记载又比较详细的,我都尽量介绍给大家。

    有些人加盟刘备阵营走好运了,比如许靖;但有些人加盟却走背运了,比如彭羕。

    彭羕(184-220),字永年,广汉郡人(注意此广汉县和今天的四川广汉不是一回事,它大体上属于今天的四川**洪)。彭羕之前在益州当抄抄写写的文书,工作虽然很普通,但彭羕人长得高,长得帅(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外在形象不错,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男人如果高富帅那简直是极品,如果不富也没关系,只要人长得帅点,高一点,嘴巴甜一点,好歹也算是精品,好运自然会来:比方说除了好讨老婆外,还好找工作,还好升职,彭羕同志的家境如何我不太清楚,反正三条标准占齐两样,就等着走鸿运吧。

    可事实胜于雄辩,彭羕走背运走得很彻底很极端——把自己的脑袋都丢掉了。

    因为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自高自大,我行我素,且瞧不起人(姿性骄傲,多所轻忽),都是一个单位混饭吃的,何必呢?

    这样一位大爷存在,一次两次,人家可以让你,一天两天,人家也可以忍,但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呢?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人将不人,谁受得了,谁干?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