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9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 )( )    2012-09-0119:17:03

    总之,刘备经过一系列人事调整,形成了自己的人才队伍体系“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的格局。( )也就是说,法正同志荣幸地成为刘备身边的大红人。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一带)人,不少人说实际上他已经力压诸葛亮光荣地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对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诸葛亮和他各有长处,诸葛亮前期主要负责后勤和统筹,行政工作做得多一些;而法正紧跟刘备,军事谋划多一些,不能狭隘地说谁比谁更厉害,我认为,一定要讨论他和诸葛亮之间谁是老大,正反两方坐在一起,非得三天三夜不可,而且就凭现在三国志那点极其有限的资料,也不可能得出什么明确的结论,因此这实在是一件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

    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刘备实在很喜欢法正。

    要知道,刘备同志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法正、张松两个带路党党员是居功至伟,张松同志还倒在了胜利的前夜,刘备深感惋惜之余,自然会把对张松的这份感情叠加在法正身上,因此刘备对法正是信任的,也感激的。

    当然,法正能得到刘备的信任,自己也是很有本事的,军事上的东西我们姑且不谈,法正也是个多面手,比方说,当红娘。( )

    刘备占据成都时,甘夫人早已去世,而孙夫人已经被接回了东吴,而关于糜夫人的记载虽然不详,但据推测,她可能早于甘夫人去世,因此刘备同志实际上是单身。像这样的成功人士单身,那就是地地道道的钻石王老五啊。

    领导日夜操劳,怎么还是单身呢?

    不能。

    因此,手下人充分发扬婚介所为人们服务的红娘精神,开始为领导的个人问题张罗,当然,领导选对象也得有点特殊要求,比方说家庭出身等等,大家看来看去,立即想到了一个人——吴懿的妹妹吴氏。吴懿是实力派,娶了他妹妹,就相当于和一大批刘璋旧将搞好了关系。

    但刘备一开始还有点心理障碍,他认为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自己刚刚霸占了刘家的地盘,现在又要霸占刘家的女人,说出去影响总是不大好。

    法正则不以为然,他以晋文公娶亲侄儿的老婆为例子(晋文公逃难到秦国时曾娶了亲侄晋怀公子圉的妻子怀嬴),鼓励领导放下思想包袱,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成功人士往往是不受礼法指责的,晋文公是如此,何况他是抢侄儿的老婆,何况您和刘瑁之间连亲戚关系都谈不上,你还没有他做得过火呢。X X 网 站 。

    刘备不是不想娶,而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现在法正同志把事情解释得明明白白,自然就不会有什么

    考虑到刘璋治理益州,法纪松弛,刘备特意命令法正、诸葛亮、李严、刘巴、伊籍等五人开始制定蜀汉的第一部法律——《蜀科》。

    由于已经失传,具体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没有见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虽然是五个人共同制定,它体现的却是诸葛亮依法治国的思想,也就是诸葛亮在这起草这部法律是起主导作用的。《蜀科》里面的法律条文都比较严,它的颁布出台,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的豪强地主。

    一些地方的实力派开始对此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

    而内部的人对此也颇有微辞,比方说法正,于是就劝诸葛亮改变一下。

    成都刚刚到手,你就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把那些实力派惹急了,来个狗急跳墙,可不是好玩儿的。因此,还是应该以汉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为榜样,“缓刑弛禁”,放宽约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大家安心生产才是正道。

    诸葛亮知道法正的思想很有代表性,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法正,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著名的《答法正书》:“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累,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土,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敝,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矣。”

    信中义正词严地指出,由于秦王朝昏庸无道,刑罚苛严,导致百姓怨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的的教训,采取了宽大的措施,取得了成功;而要当今主公入蜀地的情况和汉高祖大不一样了,益州已历刘焉、刘璋两代领导人的治理,地主作威作福,因此只能采取严厉的法律约束他们的行为,然后恩威并施,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新秩序,因此认为益州今日当缓刑弛禁,这是不对的。

    以依法治蜀,赏罚并举,你们就不要纪检组组长地发杂音了。

    其实也不要怪法正同志有意见,因为这位老兄以前在暗弱的刘璋手下干,自由散漫惯了,当然不乐意诸葛亮猛地来一刀狠的。万一自己一不小心触犯法律,栽在诸葛亮手上那就惨了。

    因为法正同志的性格,据史书的介绍是很恩怨分明,你对他好,他一定要报答,你得罪了他,他也一定要报——是报复。

    也难怪,法正以前在刘璋最大不过是一个县令,现在自从加入带路党后,地位突飞猛进,很快刘备手下数一数二的大红人,担任蜀郡太守(蜀郡治所在成都,蜀郡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党政军一把手)不说,还是刘备的主要谋士(谋主),要权有权,要整个把仇人,那是小菜一碟。

    这世上最让人厌恶的就是小人得志,所谓的以权谋私、公报私仇,法正这种事没少干,史书的记载是他擅自杀了好几个和自己有过节的人(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这事干得的确很糙,最后逐渐引起了公愤,有人向诸葛亮反应,希望他能把群众意见向领导反应一下,打击一下法正的嚣张气焰。

    当时能有资格和法正抗衡的也只有诸葛亮了。

    但诸葛亮不想去,因为他对问题看得很透,他知道去也可能也没用:“当初主公在荆州公安的时候,外面怕孙权、曹操,家里怕孙夫人,现在他在益州得到法正的辅佐,主公终于得以施展他的宏伟蓝图,我们就不要拿这些事情去烦他了。”

    如果把他拿下了,领导怎么办?

    以大局为重!

    为了蜀汉的宏伟大业,就让个把小人物为蜀汉的进步事业做点牺牲嘛。

    诸葛亮是个品格高尚的人,而法正的人品很成问题,他们在许多方面很不对胃,但他们都知道以大局为重,相互尊重,刘备同志的事业就是那么搞上去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