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09-0715:35:52

    刚当上师长,张作霖就向日本关东都督(关东军司令前身)打招呼,说了一大通好话。无非表明两层意思,一层是自己对日本有好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亲日派”,另一层意思是“我办事”,“你放心”,一副惟命是从的样子。

    忽悠完军人,马上又忽悠政客。老张随后又主动了拜访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表达的意思也差不多,只是更加声情并茂一点。

    不过,老张的热情起初并没有打动这些日本军政要员的心。道理很简单,那时候上门来拍马屁搞投机的人太多了,都排着队拎着烟酒来的,比张作霖更大的官也没少见。

    老张走后,他们只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又一个投巧取巧的。随后便把老张的名片顺手扔进了废纸篓。

    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等到发现宗社党也不行了,日本人终于意识到张作霖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于是逐渐达成了共识:要扶就得扶这样的实力派。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老日”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很为从前漠视这位主动送上门来的“亲日派”感到悔恨,一咬后槽牙,便开始下血本了。

    先是把储存在海参崴的价值百万元的武器拿了出来,卖给奉军,然后是把放在天津的压箱底货倒腾出来:一万支步枪,十二门大炮,都如数交到了老张手里。此时,第一次直奉战争刚刚结束,奉军在关内吃了败仗,损兵折将,狼狈退回。这批军火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又一年,奉军“整军经武”(整训部队),又一下子给运来近四百万的军械。

    就连奉军的兵工厂也是由日本派专家帮助量身设计并建造的。那时除了清末张之洞搞的汉阳兵工厂,整个中国还没几座像样的兵工厂。就靠着这个兵工厂,奉军在军械弹药上已经能做到自给自足。

    除了给东西,还派人。

    日本对内发出了要打工就给奉军打工的号召,前前后后介绍了一大帮子人去给老张做军事顾问。当然这些家伙也都居心叵测,业余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奉军中剌探军情,物色和培养亲日军官。

    不过,就军事素质而论,日本顾问们倒也不是白给的,后来赫赫有名的“关东群雄”,比如本庄繁(后任关东军司令)、板垣征四郎(后任关东军参谋长)都曾在奉军中担任顾问。

    这些人大多是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人人在军事指挥上都不是吃闲饭的,遇到紧急情况时,控制不住表现欲,经常想上去表现一下。遇到这种情况,本着“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原则,老张也乐得让这些“高级打工仔”上去卖点力气,替他挡上一把。

    比如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奉军被直军追得无路可逃,眼看连家都回不去了。本庄繁跑出来,请求代为指挥。这位未来的关东军司令还真不是盖的,一下子就把直军挡住了,奉军残部才得以顺利撤出关内。

    甚至有时看到作为“自己人”的老张在打架时吃了亏,“老日”连板凳都坐不住,不顾观众不得进入场内的规定,捋起袖子就上阵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愣是把老张的十一人足球队变成了十二人。

    典型事件是阻止郭松龄“叛乱”。

    郭松龄,长得人高马大,人称“郭鬼子”,其部向来为奉军中之精锐。小郭为人恃才傲物,既看不起老派(跟老张出生入死、两肋插刀混出来的那些哥们儿),也瞧不上同为新派的“士官系”(大多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就连对自己的老板张作霖,也经常当面耍态度,给脸子。

    他对老张的看法,除了认为他偏袒老派和“士官系”外,还不满意他“热心内战、对日本妥协退让”。

    面对这样一个愤青,老张也不胜其烦,索性让他出国考察去了。

    考察回来,小郭汇报学习成果,第一项就是要把老张赶下台。

    2009-09-0808:00:37

    起先,他和老愤青冯玉祥约好,老少愤青准备一道手拉手找“卖国贼”老张算帐。没想到老冯没几下就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小郭牙一咬,脚一跺,直接点起三军人马,奔老张在奉天的窝就来了。

    当时奉天空虚,拱卫部队猝不及防,被小郭揍得鼻青脸肿。老张精明一辈子,这回栽在了自己人手上,急得差点儿精神失常,慌乱中,连下野电文都预先起草好了。亏得张作相、吴俊升这帮老弟兄拼死护主,加上郭军自己内部开始闹不团结,才最终得以转危为安。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曾指派关东军赴援,并调动重炮部队阻止郭军进攻,算是在关键时候救了老张一命。

    正是有了日本这个后台老板的“大力援助”,原本并不占有绝对优势的奉系很快就在旧军阀体系中独占鳌头了。

    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日本军政要人们作为“幕后英雄”很是欣慰,接下来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收获的季节要到了。张兄应该有所表示了。

    但是他们等啊等啊,等到花儿也谢了,实质性的利好消息却没有多少。莫非张大元帅生病或是突然脑子透逗了,没法理这一茬?

    派人去看了,老**康着呢,气定神闲,面色红润,比谁都精神,也比谁都精明。人家只是来了个闷声大发财,拿到好处后跟个没事人一样,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日本人明白了,老张没病没傻,只是耍起了无赖。

    这就意味以前在他身上的所有投资都无一例外要打水漂了。

    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日本人再能装孙子,也没法不被激怒。

    从事前事后的种种迹像上看,如果说耍手腕,很多日本政客都还不是老张的对手,即使是久经宦场考验的老牌官僚。

    这不,老张又伸出了热情的手。谈嘛谈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老张虽出身草莽,却不是那等不讲义气的人。

    事实证明,老张就是这样不讲义气的人。

    他一再伸手,明里是要跟日本人谈判,暗里却是要通过忽悠,再弄点军火和好处过来。

    曾经的山大王经历留给了老张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付日本人,他也是用的从前屡试不爽的三斧头:赌,混,搏。

    他知道日本人想要他做什么。从内心来说,是一万个不情愿。但他心里拎得清,这就是个饵,而且是个百试不爽的饵。有个这个饵,就可以让你想吃吃不下,想吐吐不出。

    因此,他赌日本人再怎么恼羞成怒,也没法明着跟他翻脸。因为还指望着这个饵呢。

    混,则是在与日本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不传秘诀。

    其实,通过以往的一次次谈判,日本在表面得到的实惠不少,比如放宽移民限制,取得东北的土地商租权和内地居住权,又比如在东北增设日本领事馆。日本人也曾为之狂喜一阵,晚上高兴得连觉都睡不着。

    第二天醒来,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他们原先想得挺美,要通过扩大移民的办法,今天二十万,明天五十万,后天一百万,最后使东北的汉人变成少数民族,日本人则成为社会主流,不费什么力气,就把东北变成日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没曾想,你快,人家更快。人老张就是闯关东的后代,搞移民?谁怕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