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09-1013:14:45

    此时,近代中国的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所谓的旧军阀逐渐被新军阀取代,北洋军阀这个末代王朝摇摇欲坠。

    南京政府以实现国内统一为号召,向坐镇北京、披了中华民国陆军大元帅和安**总司令两条授带的张作霖发出了宣战书。蒋、冯、阎、李四兄弟联起手来进行“北伐”,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奉系军队再牛,也架不住人多,只好节节败退。

    日本人急了,比老张还急。倒不是为老张着想,而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着急。

    张作霖虽说滑头,一直对日本人阳奉阴违,但终究是割据一方的诸侯,相对而言,在他身上做文章容易。但北伐军是要立志统一全国的,一旦实现这一既定目标,跟日本打交道的便成了天天嚷嚷着要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中国中央政府。所谓的“满洲权益”别说扩大了,能不能保住都得另说。

    对于那些专以挖中国墙角为能事的“中国通”们而言,更是等于要了他们的亲命。

    情急之下,土肥原赶紧给国内发急电,要求派兵阻止联军北上。

    但兵岂是那么好派的。再怎么说,那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仗,干卿何事?

    无论如何,需要一个借口。

    这时,日本参谋本部接到报告。报告中称,北伐军已经进入山东,正向济南挺进。

    好了,借口有了。

    山东的问题一向很特殊。一战后,本来凡尔赛会议要签字,把原来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让给日本。但国内反响太大,一个“五四运动”差点把老北京城掀个底朝天。

    最后,不仅几个高官被学生一顿海扁,连北洋政府内阁随后也引咎辞职了。如此一来,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就有了理由:领导都撂挑子不干了,我们更没法担这个责任。

    于是,拒绝签字。

    后来经过谈判和交涉,山东主权已基本收回。但这个句号画得并不圆满,日本在山东仍然保留了相当多的特权。

    对于日本人来说,“山东权益”仅次于“满洲权益”,那是老虎的屁股,摸都摸不得的。

    日本军部立即以保护侨民利益为由,派第六师团登陆青岛,企图阻止北伐军继续北上。北伐军刚刚攻取济南,尚立足未稳,就遭到了第六师团的恶意挑衅和进攻。最后济南城被攻克,北伐军败退。日军在济南烧杀抢掠,造成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

    在这次遭遇战中,担任北伐军统帅的蒋介石差点也被日军飞机扔下的炸弹给终结掉。

    明眼人都能看出日本人这次是存心找碴打架来的,事已至此,老蒋也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最后捏了捏鼻子,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命令北伐军绕道济南,继续北伐,先把奉军赶出平津要紧。

    此前,徐州会战已基本决定了奉系在这次北伐战争中的命运,张作霖的两大盟友孙传芳和张宗昌都在这次会战中全线溃败。等到济南失守,两个人更是惨得一塌糊涂,一个部下也不要,跑到大连避难去了,另一个则通电下野,余部向北伐军缴械投降。

    见奉军败局已定,土肥原赶紧再回头再劝张作霖往关外退。

    2009-09-1013:58:20

    作为一个三代单传的技术型特务,他很清楚,一旦北伐军伐上了瘾,趁势打到东北去,那么关东军朝思暮想的“满洲权益”就真的鸡飞蛋打了。

    可是老张在北京才刚刚过了一年的大元帅瘾,再说现在台上能给旧军阀长脸的已经剩不下几个了,所以根本听不进日本顾问的“真诚劝告”,死活不肯离开北京城。

    土肥原生气了,真的生气了。

    他原本也是坚定的“挺张派”,没想到老张的所作所为如此“令人寒心”。他终于想通了一个问题。

    一个像张作霖这样的人,决不会低眉顺眼甘心于服从日本人的调遣。他是大鹏,不是奴才。而日本人要的却是奴才。

    即使张作霖回到满洲,也只会和从前一样,决不会对日方作出任何实质性让步。

    现在是到想一个万全之策的时候了。

    办法还是有的,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张作霖干掉,一方面杀鸡给猴看,另一方面,还有机会重新挑选代理人。

    就和打牌一样,如果牌不顺,一个值得尝试的办法就是换副牌改改手气。

    和土肥原一样,关东军也有此想法。

    说起来,日本国在近现代战争中的疯狂和倒霉,都与一个外人看起来摸不着头脑的“下克上”现象有很大关联。而这个所谓“下克上”现象,最早就是得名于日本关东军。

    在日本俗语中,那些做事我行我素、从不向领导请示汇报的人,就叫做“关东军”。

    这在国有企业里,我们一般管这类人叫做剌头,属于需要帮教的一类。但在日本国内,这些剌头是谁也不敢惹的,因为他们都是手上拿着枪的军人,是“爱国主义”的代表,弄毛了他们,轻者把你归到“非国民”(相当于中国的汉奸)一类去,重者就要“死拉死拉”的了。

    这么无法无天,政府不管?

    政府不是不管,是不敢管。

    日本在德川柄政时代,是没多少人把天皇当棵葱看的,那是言必称幕府将军。

    等到西方入侵,带动幕府制度随即被取消,天皇就又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因为按照日本土产宗教——神道教的理论,天皇是神的唯一代表,代表神来统治万民。

    不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政体上并非君主**,而是君主立宪制,也就是说,国家大事应由政府,也就是内阁来负责。

    但内阁却没法全盘负责,说难听点,它能负到三分之一责就算不错了。

    日本内阁本身,就足以编出一本笑话集。

    作为典型的豆腐块做的政府机构,它一不小心被人哄下台的次数和频率可称超纪录。

    别的国家,政府被迫下台,一般都是反对党或选民的功劳。可是在日本却不一样。内阁下台,十有**都是因为犯了军队的冲。

    日本有一个雷死人不偿命的现任武官制。根据这个制度,政府内阁中管军事的常委——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即陆相和海相)都必须由现役军人出任。

    该制度龌龊就龌龊在,现役军人必须由军队委派,一旦军队对内阁稍有不满,只要让那两个“自己人”辞职就完事了。旧的走了,新的军部又不派。内阁一共也没几个大臣,一下子空出两个位置,还怎么干法,于是只能垮台。

    2009-09-1107:50:34

    到后来,看到内阁垮台的实在厉害,有人提出把现役改为退役或后备役,不过很快又被军队逼着退回去了。有了这个要命的制度,等于是政府下面的小把把被人家捏在手上了,要你软就软,要你硬就硬,由不得自己。

    现任武官制体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宪法的一个核心概念:维护统帅权。

    统帅权就是说,军队是由天皇老子掌管的,跟政府没关系。

    换言之,就是军政分离,军队可以无法无天,甚至凌驾于政府之上。

    在内阁里面,不是有陆相和海相吗?他们管的那摊就叫陆军省、海军省,只不过他们实际上管不着军队。

    在工作分配上,他们作为政府的代表,至多只能管管招兵买马或提供给养这类活,至于海军陆军都有些什么计划,准备怎么打仗,跟谁打,军队自己不说,他们半句也插不上嘴。

    日本真正能够掌管军队的最高机构,是军部。

    在军部里,陆军叫做参谋本部,海军叫做军令部,这两帮人平时也是互不服气,互不隶属,甚至经常要抬杠的。

    军部头头们虽然名义上直接对天皇负责,却丝毫不用担心天皇会真的干涉他们的行动。

    因为大多数时间里,那个被尊奉为全民偶像的天皇基本是躲在幕后的。

    他只听,却不直接处理国家军政事务。

    这个听也只限于他认为需要过问的大事,比如说日本和谁打架了,他会把首相或军部参谋长召到皇宫里问问,咱们打得赢打不赢。

    按照日本传统的精神胜利法,一般标准答案都是:请皇帝陛下放心,胜利永远属于大日本帝国。于是,天皇就放心地回皇宫洗洗睡了。至于为什么会打起来,打得到底怎么样,似乎都与他无关。

    上有所为,下必效焉。看到军部表现得如此牛气,下面的那些军队和军人也跟着学样,个个都喜欢逞英雄,充好汉,先斩后奏的事屡见不鲜,弄得政府只能天天跟在后面擦屁股,盖图章(当然是橡皮图章)。

    这些日本军人在历史学家那里有个特定称谓,叫做昭和军阀(昭和是裕仁天皇的年号)。

    事实上,在对待张作霖的态度上,日本国内的军人和政客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分歧的。当时的内阁总理田中认为张作霖虽然不够意思,但在东北已叶茂根深,且表面上对日本人还算客气,一脚踢开的话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合适人选。

    但是关东军就没这么好说话了。他们认为,之所以“满洲权益”一直无法得到应有保障,事情坏就坏在张作霖这个“不知报恩”的老狐狸身上,所以非得把他除掉不可。

    关东军的娘家人日本参谋本部实际支持了这一观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