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4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10-2109:15:02

    现在能指望的只有国际联盟(国联)了。等着让它来说两句摸心口的公道话吧。

    一提到国联,我敢肯定,大多数人都要嗤之以鼻。因为我们通常印象中的国联,就是一个英法操纵的傀儡,一个啥事也干不了的国际软蛋。

    然而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样的。

    不错,国联没有武装部队,缺乏常驻组织,决议需要全体会员一致通过才能有效,对国际事务也反应缓慢。这些都是它的缺陷,也是国联最后解体的重要原因。

    问题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际机构敢声称自己完美无缺。

    就连联合国不是也被呼吁要进行改革吗?

    事实是,国联在当时的作用很大,大到没一个国家敢于随随便便绕开国联,去走它的阳关道或者独木桥。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赢了,可是不知道日本其实赢得非常侥幸,算是惨胜。

    惨胜了以后,日本希望俄国能多少给点好处,以便让它体体面面地收场。没想到,老毛子不服气,一个子不肯给,还气乎乎地甩了一句:要打的话奉陪,咱们重新来过好了。

    可是“胜利者”日本早已累得半死不活了,根本就没力气再打下去。这时候只好去求国联,让它出面做工作,劝俄国来谈判,这才勉强争来了一个南满铁路和旅大港。

    日本人是有这个特点。谁比它厉害,它就服谁。它能服国联,说明国联并不是一块不中用的嫩豆腐。

    对其时大多数国家来说,国联就是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代表,说的话还是有人听的。

    而且在这之前,确实也有过成功的解决案例。

    比如欧洲的保加利亚和希腊就曾为领土争端打得难分难解,国联把双方都说了一通,先让他们停火撤兵,然后做调解和仲裁,最后就把事情给摆平了。

    如果说我们在东北执行“不抵抗”政策是错误的,那么至少在找国联帮忙这件事上肯定是没错的。

    不找国联,就傻了。

    9月21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三天之后,中国政府代表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

    作为年富力强的南方外交家,施肇基几乎是王正廷的翻版。

    两人是浙江同乡,不过施同学似乎拿本本的热情更高一些,在美国拿了一个文学硕士还不过瘾,又接着去读了哲学博士。

    施肇基比王正廷大上五岁,人生经历也是相当丰富。

    早年间他曾给张之洞做过英文秘书。

    说起来,这位张大人还与抗战颇有缘份。当年,他一手创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汉阳兵工厂。这家兵工厂引进同时期德国的先进设备,专门生产一种步枪。这种步枪很有名,一直到抗战,中**队还在大量使用。

    对了,这就是汉阳造。

    想想有些后怕,如果没有这位晚清老祖宗给我们提供汉阳造,抗战怎么个抗法还真不好说,难不成大家都拿着戏班的斧钺勾叉去和日本兵拼命吧。

    张之洞的秘书中有一个更有名的人:留辫子的国学大师——辜鸿铭。

    辜鸿铭有句名言: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仅此一句,就让我对辜大师心生敬仰。

    (113)

    2009-10-2114:25:29

    hahengxu兄:

    1、关于近现代史,其实现在的史料和专著非常多,但与古史相比,对每个人的鉴别和判断能力要求却更高,因为那里面的很多观点都是相互矛盾的。有的更离谱,好象写论文一样,竟然是先立论点,再罗列论据的。看这些东西,确实需要有一些独立的思维,否则会迷在里面。一般而言,我在文字后注明(“”)的,都引自原始史料,并尽量采用文言的。

    2、《阿信》中描述的,是当时日本基层民众的真实生活。我一直在文中提到的小泉八云,这是一个研究日本的专家。按照他的说法,日本是一个非常能坚忍的民族,是肯饿着肚子打仗的,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人民苦,国家实力就一样弱。而且《阿信》时期(阿信小时候)实际上是日本历史上经济比较困顿的一个时期,叫做昭和恐慌,那时候饿死人都有,但你挡不住它穷兵黩武。

    3、至于“很大一部分来源于918事变后对中国资源的掠夺”,我跟liw200兄的观点差不多。其实日本早就崛起了,不然中国也不会吃它的亏。当然,东北占领,对这样一个缺资源的国家肯定是个利好。

    4、至于发帖,我一直在努力哈。可以说我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了。因为我写得比较慢,有的史料又拿不准,经常对比来对比去,然后修改也比较多。当然,有大家鼓励,我一定更加上劲。

    谢谢各位仁兄对在下的支持。

    2009-10-2114:29:23

    能跟辜鸿铭一起混,没两把刷子绝对糊弄不过去。

    时人评价施肇基,每遇大事不慌不乱,虽泰山崩于前而脸不变色。

    当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五位中国全权代表,好几个都是日后中国外交界力能扛鼎的一流外交家。

    除了顾维钧、王正廷,还有一位,就是施肇基。

    注意,以上三位,都是人精,而且不是一般的人精。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国际外交实在是一门很难搞的复杂学问。

    爱祖国爱人民,外语说得比中文还溜,能言善辨,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优秀外交家的必备条件。

    可是还不够。

    你还必须像一个法学家一样,对国际规则了如指掌,并能为我所用。

    申诉前,施肇基仔细研究了国联的基本法《国联盟约》,并参考了希、保两国的案例,从而制定了自己的申诉策略。

    在申诉书上,他没有先讲双方的责任问题,也没有要求制裁日本,而是根据《国联盟约》第11条规定“不允许会员国进行战争”,以此请求国联理事会出面干涉。

    策略很简单,谁是谁非先放一边,现在最重要的是你不仅不能再进攻其它地方,还要恢复到事变以前的状态,同时必须先把该赔我多少钱确定下来。

    至于责任问题,有的是时间慢慢和你算。

    从前的希、保冲突就是这么解决的。

    日本方面有些紧张了,毕竟它对国联还是心存敬畏的,知道这个国际裁决机构并不是它家里的橡皮图章,想怎么盖就怎么盖。

    外相币原亲自来到位于日内瓦的国联总部督阵。

    起先日本不愿意把冲突交由国联或第三国调解,主张由中日双方直接交涉。

    施肇基是个明白人,什么没见识过。当年的“中东路事件”,东北地方当局吃的就是所谓“直接交涉”这个亏。

    所以他当即予以拒绝,坚持这件事必须由国联出面摆平,而且表示愿意接受国联的任何处理结果。

    日本人没辙了,只好同意和中国代表在日内瓦开辩论赛。

    施肇基是正方辩手,他提出的辩题就是坚持申诉书上提出的严正要求。

    反方辩手是日本驻国联代表芳泽谦吉。

    这位兄弟也是外交界的一位老油条,做过多年的驻华公使,在所谓的“中国通”中也能排得上号。另外,他的岳父很有名,是政友会的党魁、后来组阁任首相的犬养毅。

    芳泽在发言辞中自然先要帮关东军护犊子,把那晚柳条湖的情形拿出来,一个劲地说中国有错在先。

    不过由于施肇基在申诉中避开了双方责任,他这一拳算是打在了棉花上,软绵绵的,没起到什么实际效果。

    见各位代表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芳泽赶紧变招,又开始搏同情,指天发誓说日本从没对东北起过什么坏心眼,这次出兵纯粹是保护日本侨民的“自卫行动”,只要日侨安全就会撤军。

    最后的结论是:我军完全是一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惩恶扬善之师,出兵完全是事非得已。

    施肇基立即抓住反方辩手的破绽,指出《国联盟约》中根本没有出兵保护侨民的原则,日本的“自卫”纯属不正当行为。

    芳泽顿时哑口无言。

    既然国际法都不允许,你的部队还赖在人家那里算什么事?

    (114)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