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8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11-2014:05:27

    张炎睡不着觉,全师官兵也都睡不着。

    颓势之下,苦思而无良策,只有采用19路军的看家绝招了:夜袭。

    这是当时中**队在战力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经常使用的一招——乘你不备,咬也要咬死你。

    扭转战局,只在今晚。

    随后成立敢死队,有60个人自愿加入(“慷慨请决死”)。

    我曾经看到过有的描述上,把敢死队说成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是大把撒袁大头起的作用。

    我独不信。

    捧一堆钱在你面前,买你的命,让你立刻去死,你愿意不?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谁无妻儿老小,谁无活着的渴望。蝼蚁尚且贪生,而况人乎?

    但是眼下要想取得胜利,已别无它法。

    只有抵死一拼,才有希望。这是一个无奈的决定,也是一个悲壮的决择。

    敢死队员在出发前全部用炸药枪弹缠满全身,人人视死如归,义无反顾。

    我只能说,他们是一群真正的勇士。

    晚上七点半。

    在夜幕的掩护下,敢死队摸掉岗哨后,分批潜入姚家湾日军营房。

    危险袭来,这帮九州鬼子却还毫无察觉。

    白天打累了,睡得很香是吧,正好收拾你们。

    虽然只有区区60个人,但这是60个猛人。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大不了把身上的引线一拉,跟你们这帮龟儿子同归于尽。

    一场暴风雨过后,60勇士无一生还,而且没有一个留下姓名。

    “阿难闻沙罗树林周围十二里之间,虽一毫发之尖,亦无插入之地,然刚强之灵魂,遍及各处”

    ——大般涅槃经

    遭此“飞来横祸”,尚睡眼朦胧的日军着实受了一番惊吓,加上此时19路军里应外合,从外围发动了总攻,更使得他们阵脚大乱。

    久留米旅团顿时炸了窝:自己营里都在到处爆炸,这阵势,十面埋伏啊。赶紧跑吧(“以为大军袭至,遂大溃”)。

    当然是往背后的蕴藻浜方向跑。

    好在岸边留了一手,有小股部队在看守着船只。部队一边抵挡19路军的进攻,一边跳上船往南岸划。

    可你倒是跟对岸的弟兄们打个招呼呀:我们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一声招呼也没打。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这是吃了败仗跑的,又不是什么好事,打什么招呼。

    当然也可能是根本没来得及。

    北岸的日军白天打了一天,累得半死,到了晚上就想睡觉。南岸的那群人却不用打仗,精神自然好得很。

    他们没轮到上前线,正在后方郁闷着呢,忽然听到对岸喊杀声一遍,赶紧跑到岸边一看,水面上已经影影绰绰来了一大帮人,正划着船向南岸驶来。

    看不清楚。但八成就是支那人。因为日军虽然喜欢搞偷袭,对于夜袭却并不擅长也不热衷。

    那还等什么,枪炮一齐上,给他们来个半渡而击!

    渡河的日军惨了,糊里糊涂地就被南北岸的“中日联军”前后夹击,包了饺子。

    半江瑟瑟半江红,用来形容这帮倒霉蛋的下场再恰当不过。

    同一天,千呼万唤的第9师团(金泽师团)终于登陆上海。

    本来按预定计划没这么快,是师团长植田在接到下元的急电后,命令所乘船舰加快速度才心急火燎赶过来的。

    这边刚瘫倒在地,那边人就到了,接力配合得倒还算默契,但是已经晚了那么一点。

    在蕴藻浜“意外”遭到重创后,久留米混成旅团已经一蹶不振,想硬也硬不起来了。

    不管野村多么冤枉,既然败了,板子就还得打在他屁股上。

    陆军可不会说它的久留米混成旅团是不听招呼才吃败仗的。责任还在海军,这帮人根本就不会打仗,自己打打不赢,给他部队指挥吧,却把我们给的那一份也搭进去了。

    海军的存在,真是帝**人的耻辱。

    听说上海那边又败了,军令部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下去,这回连他们也没了自信:是不是我们海军真的陆战不行?不会吧……

    打仗可不是请客吃饭,参谋本部一点没客气的,连思想工作也不做,就立即宣布走马换将,任命第9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陆大21期)接替指挥,成为日军的第三任主帅。

    (204)

    2009-11-2021:06:31

    在陆大毕业生中,植田谦吉比下元要高上2届,算是他的师兄。此人在军队里向有“陆军长老”之称,劲儿劲儿地,比较会摆谱。他引以为豪的业绩,便是参加过一战,作为随军参谋,到西伯利亚和奥匈联军打过仗。

    这位老兄走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威风八面地视察了一番阵地。

    当众秀了一把后,他让人分别给19路军和上海市政府送去了“哀的美敦书”(即最后通牒)。

    内容是要求19路军撤出原防线,并且必须离租界边境有40里距离。如果不干,就要乱来了(“不接受该项条件,日军将有自由行动之事实”)。

    植田还“通情达理”地留了两天时间给19路军,以便他们早点“自行撤走”。

    军长蔡廷锴拿着通牒去给总指挥蒋光鼐看,问他怎么答复。

    蒋光鼐都懒得给植田写回信,说就用大炮给这位牛哄哄的陆军中将送个信吧。

    我们19路军可不是吓大的,你尽管放马过来。

    站在植田的角度,能这么鼻孔朝天地讲话,倒也不全是做给对手看的。

    那是相当有点底气(盲目不盲目先不去说它)。

    第9师团(金泽师团)虽不属于一等老牌师团,战史却也很悠久,早在日俄战争时就参加过旅顺口战役。因此,该师团的到来,算是给已陷入困境的沪上日军打了一针强心剂。

    再加上原有的久留米混成旅团和海军陆战队,日军总兵力已达到1万7千人。

    植田认为,这么多人马投入上海战场应该绰绰有余。再说,我在西伯利亚跟德国人都交过手,难道支那军比奥匈军还要厉害?

    事实上,19路军能做到寸步不让也是因为腰杆很硬。

    2月14日,作为总预备队的两师一总队,合编成第5军,张治中(此前为中央陆大,即黄埔军校教育长)任军长,并正式进入上海战场,统归蒋光鼐一体指挥(实际仍由蔡廷锴负总责)。

    如果说19路军是地方军中的老大(老西北军已瓦解,东北军不提也罢),那么第5军则是当时中央军中的绝对王者。

    里面部队的来头都大得吓人。

    两个师的前身是中央警卫师,曾经作为政府的保镖卫队重点培养,此时已成为国内最早的德械师。

    总队虽然只是团级建制,论战斗力却能抵得上一个师。它实际上应该称之为黄埔军校教导队,官兵素质没得说,所用作战武器也大都为德国进口。

    据说后来的60个德械师编组计划(由于“七七事变”突然爆发,实际并未完成),就是以这三支部队作为种子和样板的。

    按照蔡廷锴的部署,中**队兵分两翼。

    其中,第5军张治中在左翼,在江湾以北(不含江湾)经庙行至吴淞一线作战。

    19路军在右翼,负责江湾(含江湾)至闸北一带的防守。

    2月20日,在自说自话的“哀的美敦书”到期后,植田下令发动进攻。

    新一轮攻守开始了。

    (205)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