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4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1-1215:31:53

    作者:pyrrhicliu回复日期:2010-01-1211:30:38

    关兄,什么时候出版呀?等着看啊!

    ——————————————————————————

    我也希望越快越好。呵呵。

    2010-01-1215:33:40

    作者:厌恨qq回复日期:2010-01-1213:20:15

    问一句啊:如果出版了,那关老师还会在这里继续写吗?

    ————————————————————————————

    放心,会继续

    2010-01-1215:35:20

    要说这个张治邦真够朋友,也深明大义,别人都明哲保身,或者留存实力,他却一下子就拿出了强力援兵:这个营共有3个连,其中8连尤称精兵,连长张宪霆更被张治邦称为“赵子龙”,是心腹爱将。可见张治邦此人之胸怀。

    援兵一到就开始选伏击地形。

    关家小铺两山夹一“沟”,这个“沟”就是公路,从打伏击来看,还算理想。在其前方不远处,有个叫狼窝圈的洼地(这名字着实生猛),正在半山腰,放一个连进去正好,作为伏击主力的8连就埋伏在这里。公路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东山和西山,可安排派来的9连和补充连。

    万事俱备,只等急着要要赶回家去的上田来报到了。

    这一次来的东北军官兵一个个摩拳擦掌,想想前面的兄弟把鬼子打得哭爹喊娘,咱们这些正规军人要再不打漂亮一点,以后真得戴墨镜出门了,怕人认出来啊。

    但是预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很多差距的。

    在一次次挫折面前,极少有人会无动于衷,用一个术语来讲,就是至少得“反思”一下。上田中佐也是如此。

    第一次没探路,很惨;第二次亲自探路,更惨;这一次他学精明了,懂得了投资才有产出的道理,所以咬咬牙,掏了点钱在当地找了一个人(只要舍得花银子,汉奸不愁没有),让他化装成走亲戚的样子,到关家小铺一带进行侦察。

    由于正规部队从绥芬河远道而来,一看就风尘仆仆,所以阵地布防的情况很快就被这家伙发现了。

    对于伏击部队来说,这是一个足以致命的变化。

    凌晨,当李延禄看到正面公路上驶来日军数十辆大卡车时,他也同时接到报告,东、西山出现数股日军,已经对伏击阵地形成了三面包围。

    显然,上田支队已完全掌握伏兵的作战部署,伏击战转眼之间就变成了阵地战。

    设伏的东北军有300人,日军也有300人,数量上看差不多,但日军有备而来,在战斗素质和火力配备上也要强于前者,这样一来,李延禄这边就被动了。

    东山、西山危在旦夕,正面日军也已冲到狼窝圈面前,如果8连稍有畏惧或后退,伏兵无疑将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好个张宪霆,不愧子龙之名,带领所部誓死不退。在身负三处重创,血染征袍,且手枪子弹已打光的情况下,他捡起战死者的长枪,与鬼子兵展开肉搏。

    坚持带来了希望。就在官兵陷入苦战之时,原驻林口的救**主力此时正好赶到,这才把不利的战局扭转过来。

    眼见不妙,上田赶紧脚底抹油,率部沿公路向海林方向溜走了。

    李延禄的设想落空了,本来他是要在关家小铺这里把上田支队给包圆的。虽然这一仗日军也被打死打伤百人之多,但伏军付出了更高代价,共有107人阵亡。

    这些部队可都是“借”来的,“借”之前也没跟人家张治邦说这仗会打得如此惨烈,只说是伏击。伏击嘛,总是自己占便宜,对方吃亏。

    更让李延禄懊恼和惋惜的是,被张治邦称为“赵子龙”的爱将张宪霆也在这107人之内——这位张兄,我老是把他的名字想像成《岳飞传》中张宪和岳霆的结合体,端的是员猛将。

    虽然都是为国牺牲,张治邦本人也不会说什么,但这人情可欠大了。

    不行,非得找人补一补不可。

    找补的这位,当然还是老冤家上田。

    上田不是已经跑到海林坐火车去了吗?

    别说坐火车,就是乘飞机也得把你给扒拉下来,谁让你惹我的呢。

    (342)

    2010-01-1221:26:33

    跟在上田屁股后面追到海林当然不可能。不过李延禄自有办法。

    你不是要从铁路上过吧,我找铁道游击队!

    那地方也有铁道游击队?

    有啊,比老北风的辽南义勇军还正宗呢,人家都清一色地当过铁路工人,而且也属我党武装,真正称得上是微山湖那一支的师兄。

    铁道游击队接到命令后,连夜赶至一个叫高岭子的地方。

    你还别说,搞火车这个活,还非得找这些人干不可。他们基本上都是当地人,路形熟,抄个近路跑火车前面去那是手到擒来,而且由于侍候过火车,对列车的行车特点和时刻表也了如指掌。

    高岭子这地方,听听名字你就知道了,自然是山高林又密,火车在这里只能走盘山路。在其西侧,坡度更大,尤其拐弯的地方,就算发现下面的铁轨有什么不妥,火车也很难减速。

    要给铁轨“动手术”,其实没特别复杂的,就是找一个拐弯处,把道钉全都拔掉,使铁轨错开,然后火车就会顺着错开的铁轨瞎开,一开就开到外面去了。

    这就是专家啊,搞破坏都这么有水平。

    一切办妥。上田支队来了。

    不来不行,因为他们可是今晚大片“列车惊魂”的领衔主演之一,不允许随便耍大牌不来的。

    现在的上田也耍不了大牌了,总共剩200来人,还一个个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蔫头耷脑,直打瞌睡,又能牛到什么地方去。

    下面的情节跟所有车祸毫无二致:拐弯,出轨,翻身,然后鬼哭狼嚎。

    当然,既然是大片,这些就都还不能算完。

    另一个领衔主演铁道游击队开火了。

    这通打,黑灯瞎火,密林深处,车祸现场,突然袭击,估计就算是捡了条命也得做半辈子噩梦了。

    最后逃出去的不足百人。

    至此,镜泊湖连环战谢幕。14天,一口气不歇地打了4仗,基本全歼上田支队,而中方参战者不是新兵,就是游击队员,能取得如此佳绩,足以称奇。

    李延禄一战成名,享誉东满,后来成为东北抗联的一员得力悍将。

    有这么多天煞地煞在这里,可想而知,宇都宫师团在牡丹江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此时,真正担任哈尔滨守备任务的其实就只有一个小弟——宇都宫师团留下的第28旅团(干贺旅团)。

    马占山突然命令主力向哈尔滨以北发动大规模出击,与此同时,调李海青由长春北上,从哈尔滨以西配合进攻。

    就这一下,哈尔滨马上陷入了包围之中——虽然是半包围,那也危险啊。

    负责防守的干贺旅团当时编制并不完整。他的第50联队跟着师团去了牡丹江,只剩下1个联队和2个大队。其中,第15联队防东西两侧,石川茂大队防北面,山利雄大队守城市周围。

    吴松林骑兵旅狂飙突进,率先从北面撕开了石川茂大队的防区,并一直进至哈尔滨对岸的松浦镇。

    双方隔江(松花江)对峙,城内气氛异常紧张。

    (343)

    2010-01-1309:09:28

    当时日军采取的是重点防御政策,从关东军分布在东北的总兵力来看,一共4个师团、1个混成旅团、1个独立守备队,能有一个旅团在哈尔滨进行防守,已经算够意思了,而普通抗日部队轻易也不敢与旅团以上级别的日军硬碰硬。

    但马占山非比常人,他用兵就一个字:奇。你认为他不敢的地方,他可能胆子特别大,而你认为他胆子特别大的时候,相反他倒又会表现得十分谨慎。

    其实马占山非常清楚现在敌我力量对比所发生的变化。

    江桥抗战时,日军由于不明虚实,采用的其实是一种“添油”战术,一开始只出动了一个步兵联队(滨本联队),后来才逐次增加兵力,而现在马占山需要面对的却是一个旅团,虽说另外两个师团都不在哈尔滨,但以日军的机动能力,短时间内驰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如果单看马占山所能掌控的部队,数量上要远高于江桥时期,然而质量上却已有天壤之别,真正有点实力的还是那时的老部队——步兵第3旅和吴松林骑兵旅。

    凭这点力量,搞定干贺旅团都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随时会闻讯赶来的两个师团。退一步说,就算在敌增援之前,成功地拿下哈尔滨,一旦遭敌重兵围困,无疑也等于自投罗网。

    精明如马占山,当然不会这么傻。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对这个江省重镇发起全力一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姬路师团和宇都宫师团为什么要放着哈尔滨不守,那么着急慌忙地到东满去扫荡,其实干的活跟现在城管临时突击赶小贩差不多,都是为了迎接“贵宾”检查。

    这个“贵宾”就是李顿调查团。

    在沈阳,本庄繁早就当着李顿的面夸下了海口,说东北一片繁荣,“满洲人诚心愿意和日本帝国合作”。

    结果李顿一行来了一看,怎么遍地都是抗日武装,到处都是驱日标语?原来人家最烦的就是你们啊!

    这脸没处搁还是小事,要写到李顿的那个报告书里面去事情就严重了。

    马占山就是要让李顿他们看看:我们一直在战斗,同时也让本庄繁难受难受。

    果然,在哈尔滨被围的第二天,本庄繁就像火烧着了屁股似地命令两个师团迅速返回哈尔滨“灭火”。

    此时,姬路师团离哈尔滨约500里路,且身处僻远,沿途交通多被破坏,而宇都宫师团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你本庄繁再急,这两位兄弟也没法变成天使马上飞回来。

    最沉得住气的还是马占山,他似乎也没有要赶紧进城的打算,就是隔着江放放枪炮,让你连个囫囵觉都睡不好。

    不让人睡觉这滋味难受哇。睡不着觉就容易走神,一走神,李顿派出的记者特使就跑到马占山那里去搞采访了。

    在本庄繁命令发布后的第六天,两师团终于心急火燎地赶了回来。姬路师团负责看家,宇都宫师团则上前准备与马占山干架。

    宇都宫师团是在“一二八”会战的后期才奉命赶到上海的,去了以后就站了站岗,什么仗也没捞到打,然后又赶到东北,在牡丹江的山沟沟里面找游击队,弄了一身泥,结果却连只小鱼小虾都没捞到。

    除了憋屈,还是憋屈。

    这次总算碰上了名气很大的马占山,该好好打一仗了。

    没想到的事发生了。

    马占山跑了。

    而且跑得肆无忌惮,跑得热烈奔放,跑得神采飞扬。

    (344)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