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5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1-1514:08:54

    松木后来能做到大将,当然并非笨蛋一个,他终于发现了马占山的意图:既不是往北,也不是往西,而是往东(当然也不是他猜的那个东)。

    再次拉网,围追堵截。

    在调高波旅团之后,又加派宇都宫师团本身所属的那个骑兵联队(骑兵第18联队)迅速前往助阵。

    与松木相比,高波就更不傻了,朝廷派来的嘛。他都不用松木指挥,给个方位就行,其它我自己搞定。

    在从北往南赶的时候,他已经分出骑兵第14联队绕远路追击,准备对马占山进行包抄。

    第二天,骑兵第14联队果然已跑到马占山前面去了,马占山还没从巴彦出来,他们已在巴彦南部现身。

    巴彦南部有条河,它叫乌河。要包抄马占山,必须渡过这条河。

    那就快渡吧,时不我待,让马占山再溜掉就不好了。

    马占山没溜,等他们渡河。

    在前面,我们不止一次见识过半渡而击的打法,在江桥,马占山也没少用这一招。

    但我们要知道,真正善战之人,从不重复。

    说到底,打仗这东西,如果你光会看看兵书,背背理论,套套公式,那就只能学习赵括好榜样了。

    所谓用法之妙,存乎一心是也。

    半渡而击,毕竟不等于空手套白狼,那也是要有点资本的,起码得有点火力配备吧(比如江桥战役时的那个捷克式机枪连),马占山现在全是轻装上阵,没有重武器,想“击”缺乏条件。

    不过他有替代品:骑兵的冲击力。

    马氏新战术第三课:乘敌不备,短促突击。

    第14联队的前锋刚刚离舟登岸,还没来得及跨上马背,马占山已指挥骑兵,挥舞着马刀,旋风一样地冲了过来。

    狠着劲砍啊。

    日军被打懵了。

    我说,都是近卫师团的一流部队,别哭丧着个脸,拿出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来嘛,longlongago,我们中国有位将军叫项羽的,就这么干过,还成功了呢。

    日兵甲:你倒说得轻巧,典型地站着说话不腰疼,项羽那有多少人马,而且他是有备而来,砸个烂锅,毁条破船都在计划之内,不一样。

    日兵乙:马占山没打招呼,我们也没准备,马鞍还没摸着呢,怎么打啊。

    日兵丙:快给我一条船,让我划回去,准备好了再来……

    马占山的骑兵告诉他们:不要想了,有本事游回去吧。

    日军除了江岸上被砍死的外,乌河上淹死的也有不少。

    真该在家好好学习一下游泳技术再来的。

    对岸的日军骑兵很多,可是只能看到干着急。等他们咋咋呼呼地划了船赶过来,马占山和他的骑兵们又跑得没影了,剩下的工作就只能是给自己人收尸。

    吃了亏以后,人的心情难受哇。

    第14联队一个劲地找马占山的踪迹。赶上来的高波骑兵旅团和宇都宫师团骑兵第18联队也帮着找。

    几天之后,马占山终于又在东兴附近出现了。

    他必须要过江去和吉林自卫军会合,在沿江这么狭小的范围和地域内,没有办法不被看到。

    日军大队人马蜂拥而上。

    马占山依托大青山竭力殂击。

    这一次自然条件帮了他大忙。大青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不比平原,日军的飞机大炮很难发挥应有效力。

    马占山深知这一点,所以日军来得再多,他也蹲在山上不挪窝。你来你的,我打我的,反正我哪里也不去,这里最安全。

    史料记载,在这次大青山之战中,双方经历四次血战,从7月14日开始,一直打到7月20日结束,一连六个昼夜,不眠不休,而战事激烈程度,“较去年江桥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种说法,认为日军在此战中死伤千余人,“遗尸遍野”。这个我倒不是很相信,毕竟这时候马家军的阵地作战能力与江桥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可以确证的是,马占山带来的枪弹肯定打得差不多了,否则不能与“去年江桥之战”相提并论。

    (351)

    2010-01-1514:37:16

    作者:zysanbing回复日期:2010-01-1510:12:32

    迫击炮是曲射的基本不可能防空

    ————————————————————————————

    关于战争细节的讨论,往往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马家军由于均系马队,因此所有武器必须便于携带,如果能带炮的话,也只有带迫击炮。首先,一般情况下,迫击炮肯定是不能防空的,甚至连一般野战炮都不能。不然还要高射炮干什么。但是例外情况还是有的。这取决于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一个就是迫击炮本身的改装。迫击炮的确主要是进行曲射,但稍微改装后也可以用于平射和直射。我查到资料说抗战中八路军也有过这种尝试,把迫击炮改成直射,朝碉堡眼里打。另外一个就是飞机的状态。飞的高,当然谁都拿它没有办法,你拿高射机枪来都未必有用。但如果飞得足够低的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江桥抗战中,就有把步枪集中起来打飞机并成功的例子。后期抗战中,也有老兵用枪榴弹等武器把飞机下来的回忆纪录。比起枪榴弹或步兵,迫击炮总应该好使一些吧。

    老关并未武器方面的专家,帖子中的很多东西也都是根据手头已有史料记载,可能未必准确,不过提出来后大家可以共同讨论。

    2010-01-1515:00:06

    作者:juvefancj回复日期:2010-01-1511:08:28

    好帖!我才看到一二八淞沪抗战,不过一直以来有个问题或者请求。

    关兄可不可以把每大的战斗或者战役后的伤亡数字在最后汇总一下,比如江桥抗战,淞沪抗战这样的。虽然在文中都有所提及,但都是用“数千”,“过半”等一些较模糊表达。最后没有准确的数字,而这往往又是史学爱好者们比较关注的。

    —————————————————————————————

    不瞒诸位,这个准确数字我确实拿不出来。有人说日军战报是准确的,死几个,伤几个都列列在目。我承认,某些方面他们确实比我们要来得客观一点,但日本人不是美国人,其实他们也是造假大王。别的不说,就举一个江桥抗战的例子。不说日军的战报还好,一说出来吓你一跳。我记得好象是说死了十几个,伤了十几个。简直开玩笑,李向阳的平原游击队也不止打死这几个鬼子吧。后来还有一个,说是确实在江桥倒了“99”个(数字倒很吉利),但是是冻死冻伤的,不是被马占山部队打的。我气得都不想看下去了。要这样,你们何至于在江桥停步不前,调那么多部队去小小的江桥,而且要打一个多月,并且连本庄繁这样的关东军老大都对马占山敬服三分,要知道日本人对战败者是从来看不起的。要知道,本庄繁时代的关东军,还不像武藤时代的关东军那么牛,然而给人印象,就好象他们是地球人占领外星球了(阿凡达?)。

    这个我认为还是要分析日本人的心理。一般的说,他们跟苏联和美国作战,是不大敢瞒报伤亡数字的。一者是因为后者确实太厉害了,整建制的灭它,再怎么瞒也瞒不了。二者是他们认为输在苏美手上,理所应当,但是如果跟中国人打,还要付出大的伤亡,就是件很丢面子的事,所以他们在中日之战中瞒报伤亡率一点都不奇怪(最好零伤亡率)。

    其实战争是为目的服务的,不是在搞杀人竞赛。我们只要知道,在二战前后的弱国中,我国是抵抗强盗之国最为英勇的(欧亚很多国家打都没打就投降了)。此为世所公认。作为不对等战争而言,我们能拖住日军就是胜利。老八路所谓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并非虚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