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9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2-2120:00:20

    铁门关一旦失守,东面就全完了,自然不容有丝毫闪失。

    幸得佟泽光旅的先头部队第226团(李九思团)及时赶到,才得以化险为夷。

    3月11日,受考验的是接替王长海的刘景山。

    吃亏这个东西就跟伤口一样,一时半会是难以愈合的。老婆山上的日军怎么看西北的那块高地都不顺眼,非得把它铲平不可。

    知道对面的中**队没有重武器,服部旅团在关外老婆山北坡的白台子建立了炮兵阵地,从早上7点开始就对松亭山进行覆盖式炮击,刘景山团被打得头都抬不起来。

    3个小时过后,炮火转向,集中向高地西侧轰击。

    这也是日军炮兵的一个典型打法,即先整体再局部。整体攻击是为了施加压力,首先从精神上压垮对方,如果对手精神和意志力稍弱,这一轮还没结束,就立刻会出现慌乱,乃至溃退的局面。

    东北军的很多部队就是因为吃不消这种急风骤雨式的炮击而迅速败下阵来的。

    但与东北军相比,29军的战斗纪律和意志显然要坚挺得多,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被你干倒的。

    这种情况下,整体攻击也能实现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火力判断对方在阵地上的兵力配置。

    炮弹一排排砸过来,你不可能一直趴着不动,肯定要移动的。一移动,就能看出虚实。

    高地西侧的是一个营,正是兵力相对较为薄弱的那一侧。

    局部的炮火都是奔那里去的。

    果然,在炮击过后,日军便集中了一个大队向高地西侧发起猛攻。

    激战数小时后,高地西侧落入敌手。

    正面是强敌,西侧又失守,松亭山眼看有不保之虞。

    在后方,萧振瀛也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择。

    此时,少帅张学良已提出辞呈,何应钦虽还未明令履任,但已实际视事。古北口和喜峰口都打得如此激烈,乃至一个师长(关麟征)一个旅长(赵登禹)都受了伤,两个人又都是前线负总责的军事主官,这令何应钦如何不忧心如焚。

    他从北平发来电报,对赵登禹的伤势甚为关心,并提出,如果“伤势较重”,难以坚持,可像关麟征那样,把前敌总指挥一职交给他人,这样,“损害较少”,也不会影响部队的作战行动。

    接到何应钦的电报,萧振瀛并未贸然作出决定。

    临阵换将,向为兵家所忌,何况喜峰口争夺战正处于生死攸关之时,如果此时把赵登禹这样的主将换下来,无疑会动摇军心。

    他先打听了一下赵登禹的伤情,得知后者只是腿部受伤,并不十分严重,心内稍安。

    接着,他就给赵登禹打了个电话:听说你腿上挂花了,要不要紧?

    是慰问,但还有更多的意思包含在里面,那就是你还能不能战,或愿不愿再战。当此之时,别说受伤了,有人没受伤都可能装病躺医院。萧振瀛知道赵登禹不是这样的人,不过他更希望听到一个明确和响亮的答复。

    (442)

    2010-02-2209:02:05

    回答果然没让他失望:区区小伤,无足挂齿。

    萧振瀛暗自松了口气——

    那么,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死于前线,为国尽忠。

    后者慨然应诺:好!

    对于赵登禹这样的爽直汉子来说,这一个字的承诺可不是随便说说,那是要用行动兑现的。

    既然信得过兄弟,我就决不会给你萧大哥丢脸。

    接了萧振瀛这个电话,赵登禹的腿也不疼了,与刘景山一起,把阵地上所有能集中的部队都集中起来,带队向西侧高地反攻。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高地再夺回来。

    这回老赵衣服也不穿,赤着膊,提口大刀就冲到了前面(“赤臂衷创,身先士卒”),一副要搏命的架势。

    带伤上阵的前敌总指挥在做榜样,还有哪个小兵好意思开小差的,于是“军威大振”。

    人不怕死,连炮弹似乎都失去了威力。弹雨尽管肆虐,却仍挡不住29军的这种玩命打法,毕竟炮轰也好,射击也罢,都是有空隙的。一批人倒下了,另一批人就乘势冲到高地下面,搭人梯的搭人梯,攀石头的攀石头,一口气爬了上去。

    在高地上,两军继续肉搏达2小时之久。日军直至人员将尽才不得不撤退,被当场斩首300余,而29军的伤亡加一起则将近翻了个倍,士兵伤亡达500多人,连排长13员阵亡,受伤将官更达20余人之多。

    为了争夺一个尺寸之地,杀到如此惨烈,所谓“血满长城之窟”,诚非虚言。

    对于萧振瀛来说,有赵登禹在前线继续指挥,这心就定了一半。

    但只要喜峰口战局不能得到根本扭转,那另一半心就还悬在那里。

    萧振瀛决定亲赴三屯营。

    一到三屯营,他立即代替宋哲元举行前敌紧急军事会议,冯治安、张自忠等指挥官尽数出席。

    萧振瀛没有中原大战时何成浚那样满口袋的委任状和银票,他能给前线部队带来的,只是宋哲元的一封手谕,中有两个“不求”:

    第一,不求有功,只求能撑。

    第二,不求打出19路军那样的声威,只求不让日军小看我们。

    国家存亡,系于一战;29军存亡,系于一战;千言万语,系于一战——摆出哀兵姿态,务求一战得胜,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此时喜峰口的形势对29军,对长城一线的防守确实已相当不利。

    虽然白天不惜代价地将西侧高地夺了回来,但整个松亭山阵地已十分脆弱,特别是东北的老婆山高地因其居于“群峰之冠”,始终为29军在喜峰口的心腹之患,在该高地火力的威慑之下,松亭山陷落只是迟早的事,而松亭山一旦保不住,29军在喜峰口的使命也就只能画上句号了。

    必须对老婆山高地的日军发起有力反击!

    然而正如这两天激烈战况所显示的那样,倘若强攻老婆山,不仅不能确保胜算,自身伤亡也吃不消。喜峰口开战以来,29军已伤亡2000多弟兄,也就是说,一眨眼的工夫,2个团已经没了。部队先后集中于一线的总共3个旅9个团万余人,这样死打硬拼的话,剩下的那7个团全部报销也要不了几天,到时候,即使把老婆山打下来,又让谁去守?

    脑筋不会急转弯,前面就只有死胡同。

    (443)

    2010-02-2214:13:05

    如果把直线改成曲线呢,就像两天前的那个晚上,赵登禹仅仅派出了2个营,就取得了奇袭的成功。

    为什么不复制一下这个模式?

    萧振瀛当即拍板:继续发动夜袭,借此扭转战局(“寒敌胆,断敌攻击之念”)。

    这次,萧振瀛决定玩儿一把大的,派去夜袭的不是2个营,而是2个旅——按照一般经济学原理,投资越多,回报越高,2个营是2个营的效益,2个旅那就得有2个旅的收成。

    有人担心前线部队刚刚经过激战,部队十分疲惫,要完成这样急难险重的任务恐怕难度很大。但萧振瀛认为前线官兵仍保持着高昂士气,且正面松亭山阵地尚在我手,此时出击正当其时。

    要说疲惫,鬼子也好不到哪去,弟兄们,打起精神,操家伙吧。

    为了给大家再鼓鼓劲,萧振瀛还从宋哲元那里拿到政策,亮出了物质奖励这一招:

    生擒日军1名,赏大洋100元;砍死日军1名有据者(最好把脑袋给提搂来,咱们是穷部队,吃不消冒功),赏大洋50元。

    大家夜袭砍人的时候,记得数一数死鬼子的脑袋,这回可是有奖金的哦。

    为慎重起见,萧振瀛又派冯治安师副师长刘自珍骑马亲赴前线,传达命令并与赵登禹等3个旅长会商具体的作战计划。

    商量的结果是兵分三路:赵登禹旅出潘家口,绕攻敌右侧背;佟泽光旅出铁门关,绕敌左侧背;王治邦旅坚守松亭山主阵地,相机策应。

    如果你回过头看一下两天前那个晚上的分兵路线,几乎完全一样,只是营变成了旅,而且旅长都亲自带队上阵。

    时间定于半夜11点。

    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放火时。

    就在赵登禹紧张地做着夜袭准备时,有一个当地村民得知部队要绕到关外去打鬼子,自动找上了门。

    此人名叫宋贵生,今晚,他将成为29军当之无愧的贵人。

    宋贵生长居喜峰口,对老婆山和它周围的地形了如指掌。他说他知道有一条隐秘小路,可以直接绕到老婆山北坡的白台子。

    赵登禹闻言,大喜过望。

    白台子,日军的炮兵阵地,它构成了这两天对29军的一个重大威胁,每个人都必欲除之而后快。

    此次夜袭,即使不能如愿拿下老婆山,也可借机斩断日军之利爪。

    我们都还记得,在东北军防守古北口时,日军川原旅团正是通过“当地人”的指引,绕道占领了蟠龙山制高点,而在喜峰口这里,与29军相处融洽的当地民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子弟兵,据说他们甚至把家里的大门卸下来,抬到前方给部队当担架用。能够有幸干点指指路的活,当然不在话下。

    可见人心之向背,对战斗之胜负确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1点很快到了。

    事不宜迟,马上出发。

    欲至白台子,必经蔡家峪。

    冒着小雪,迎着北风,到达蔡家峪后,部队并没有马上行动。

    再等一等,让鬼子们再多睡一会儿,睡熟一点。

    好了,又让你们睡了个把钟头,很够意思了,现在开始登记吧,我们要数人头了。

    此次夜袭部队均为轻装前进,但有一样东西不能少,那就是口袋——不做其它用途,就为了装鬼子的脑袋,回去发奖金可就靠这个呢。

    (444)

    2010-02-2218:52:04

    凌晨3点,第一个鬼子脑袋被装进了口袋。

    这叫开门红。

    接下来,排排座,吃果果,一个个轮着来。50元大洋一个,鬼子脑袋还是蛮值钱的哩。

    与两天前的那个晚上相比,前面的那个只是试试刀口,现在这个才叫大场面:千把人挨着户地屠牛宰羊,场面何其壮观。

    切倭人头颅,直如夜雨剪春韭!

    对于这些鬼子们来说,死了的也就算了,反正自己也不知道,管它呢。悲哀的是还有清醒的,比如正好走出营房想“唱个山歌”的兄弟。

    放松完以后,回转营房一看,立刻傻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一群凶神,一片刀光,人人手里除了拎一口大刀外,还提着一只口袋,而口袋里装的竟然是同事们血淋淋的脑袋,这简直比“午夜凶铃”还要“午夜凶铃”啊。

    惨叫一声,扭头就跑。

    其它还没轮到的日军一听前面出了这档子事,也吓得七魂去了六魄半,立时作鸟兽散。

    这位要说了,日本鬼子不是战斗精神很顽强的吗,怎么如此不经吓。

    因为他们怕砍头。

    小泉八云说,两种宗教对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甚深。

    其一,为神道教。由于信了这个教,日本人对死人的看法跟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通常把玩蛋了的人叫做“死鬼”,比较怕,而他们不是怕,是敬,因为对他们来说,所有的死人都是神!

    这也成为日本人对参拜靖国神社的分辨之辞:里面的人现在都是神了,而且都是军神,我们当然要对着他们磕头。

    其二,为佛教。这种教派,在日本的影响不如神道教,但仍有一定市场。佛教所谓转世轮回之说,他们也信,在这一点上,倒是跟我们这里的善男信女们没有什么不同。

    在日本人看来,人的灵魂附着于脑袋之上(好象有点道理),脑袋搬家了,无论是做神,还是转世,都白搭。

    所以,他情愿你用剌刀捅了他,也不愿人头落地。

    这次大规模斩首行动给日军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连晚上都不敢睡觉了,一睡就做恶梦。

    怎么办呢?

    日本人不是喜欢搞发明吗,他们就发明了一个“铁围脖”。

    我看到过有关资料上的描述,说是把一张铁叶子,折成半圆,再在两头打两个洞,然后钉在钢盔上,戴钢盔的时候,这张铁叶子就可以围在脖子两侧和后面。

    小发明不错,很有点心灵手巧的意思。不过你要说靠这个能挡得往大刀的力道,也太小看29军官兵的膂力了。只能说起点心理安慰的作用吧,至少晚上能睡得着觉了。

    想一想,那样睡觉也真是活受罪:手里握着枪,头上戴钢盔,脖子上还有个铁叶子,连翻个身都难。

    当鬼子也不容易啊。

    一个小时过后,至凌晨4点,蔡家峪以东高地被29军全部占领。

    拿下蔡家峪,对白台子而言,只是起到一个开路的作用,不过打仗最重要的势已经在夜袭部队这边了。

    英雄们,拎着你们的口袋上吧,你们将势如破竹。

    (445)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