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20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3-0714:22:19

    板垣在外面干得一塌糊涂,家里面的人可并不知道。由于板垣先前是靠“九一八”扬名立万的“民族英雄”,连身为关东军司令官的武藤都对他分外看重。板垣提了一个“谋略为主,作战为辅”的计策,老头子就连连点头,视之为克敌制胜的灵丹妙药。

    说穿了,此时关东军在长城一线的作战,都是在跟着板垣的指挥棒走。武藤不惜违背天皇“旨意”,偷偷越过长城来发动滦东战役,其动机也是为了配合“板垣工作”。因为板垣说了,只要关东军把滦东拿下,就可以为他在华北策动的“叛乱分子们”创造一块可靠的“根据地”。

    就在4月18日那天,当板垣听到关东军果真举兵突破冷口,占领滦东的消息时,高兴得拍手大叫,马上就给武藤发了个电报。在电报中他毫不犹豫地扯了个弥天大谎,说“宋哲元预定4月21日在平发难”,要求关东军高歌猛进,助其一举成功。

    我说板垣,你攀谁,也不能去攀人家老宋呀,宋哲元现在是中国国内当仁不让的民族英雄,有“南蔡北宋”的名号,怎么可能再跟着你跑路做汉奸?

    也不知道这个板垣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许是他哪天做梦做到形似宋哲元的人士收了他钱了吧。

    要说这人吧,就是不能出名,一出名别人就以为你无所不能。板垣不是说完全没有才,还是有点歪才的,不过主要是打仗方面的才,而且他本人确实也对打仗更感兴趣,听到关东军打到滦东来就激动得晚上连觉都睡不好,表现狂兴奋,恨不得自己能亲身参与,而在别人认为他应该干好的份内工作——特务工作方面,那是连他的同事土肥原都大大不如的。

    这位可能要说了,板垣不是搞过“九一八”、“满洲国”,还因此出名了吗?那得看跟谁搭档。“九一八”靠的是石原,“满洲国”则是土肥原在前面给他把路铺好了。真正算他挑起来的也就一个“一二八”,但真正在那边煽风点火的,又不是他,而是田中和川岛芳子这些人。

    板垣自己的份内活干不好,对别人的要求却很高。关东军出乎意料地从滦东撤退后,他为此大光其火,即刻给关东军司令部发了个急电,质问军队为什么后撤:说好“宋哲元”3天后就要起事了,你们是不相信还是怎么着,你们这么一撤不要紧,我的整个华北策反计划就要泡汤了,到时候,别怪兄弟我无能,实在是你们自己不上劲啊。

    接到板垣的电报,武藤坐不住了。

    是啊,宋哲元“4月21日”就要“发难”了,在这节骨眼上,关东军怎么能不配合呢,要那样的话,岂不是让板垣君做出的全部“努力”都付之东流了吗。

    配合,一定要配合。

    但是这次不比以往,天皇对参谋本部已经告诫过了,再想再瞒着他偷偷摸摸地进关作战,显然是做不到的。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派人去做天皇的思想工作。

    被他委以重任的,是小矶参谋长。

    小矶当天就赶往东京去托关系找人。

    当然不是一般人,那得是实实在在有些分量的。

    (483)

    2010-03-0719:06:09

    参谋本部的真崎次长算一个。可是自从被天皇“突袭”一把后,再让他贸然帮着说话就太为难人家了。

    所幸还有敢帮着关东军出头的,此人就是皇道派的总舵手——陆相荒木。

    荒木建议小矶改改思路:

    你得研究天皇陛下的心理,愿意派关东军去占领热河的,根本就不在乎让你们再占领关内。天皇所担心的是,这样过猛过快的话,容易引起英美鬼畜们的干涉,反不利于“满洲国”的长治久安,所以你们一定要围绕着满洲国做文章。我们打动天皇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准确但求最有效!

    天皇说不扩大就不扩大啦?扩大与不扩大,是相对而言的嘛。你得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给他分析,天时也就是打仗的时间拖得越长,长城各关隘越难巩固,而要想速战速决,就必须在地利以及人和上放开手脚,即不限制关东军活动区域,不压制关东军作战的积极性和热情。

    如此,“满洲国”的长治久安才能真正做到一劳永逸。

    真不愧是陆军大佬,一席话说得小矶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领导就是比咱高明啊。

    一个在长城沿线“弹性用兵”的关内作战方案就这样出台了,并随即奏报天皇裕仁。

    看到这一方案,裕仁频频点头。

    既然如此,早说嘛,你们的良苦用心,朕这算明白了。那你们就去“弹”一下吧。

    从天皇那里拿到允许入关作战的圣旨后,武藤大喜过望。

    鉴于天皇曾经要求停止滦东战事,为了顾及皇帝金口玉言的面子,这次武藤决定先从中央军驻守的南天门入手,一方面消除古北口的威胁,彻底击溃驻守南天门的第17军,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宋哲元举事”——进攻南天门的时间(4月21日),就是这么给定出来的

    在接到关东军司令部的正式攻击命令时,川原所拥有的兵力除了那4个步兵大队和2个炮兵大队外,另有1个临时重炮中队和工兵第8大队(小泉大队),虽然仍然不满员,但他打仗的积极性很高。

    早就看对面的支那军不顺眼了,还三天两头变着法来偷袭我,这回看好吧你们。

    古北口一役的成功,使川原自信心大增,表现在外面就是狂得不得了。

    古北口算难打了吧,只不过用了三天。南天门还不如古北口险呢,我相信,连三天都不需要!

    在他眼里,双方似乎已经调了个个,自己手里掌握着2个师,而对手倒只有4个团(日军大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团)。

    当然了,具体到作战指挥上,川原并非是个无头脑的莽夫。

    要进攻南天门阵地,必须知道重点在哪里。

    对此,他是深有体会的。古北口一战,首先拿下了一个将军楼高地,便足以控制全局。这次也要选类似的点。

    这个点叫做八道楼子。

    为什么叫八道楼子呢?

    因为上面有八个碉楼。一个高地上弄八个碉堡,一听就知道是个险地。

    的确,此处位于南天门左翼,不仅远远高出中间和右翼,而且还可以俯瞰北面的古北口镇。它的地位大致相当于喜峰口那里的老婆山,得之能占便宜,失之就要吃亏。

    八道楼子,必夺之地。

    (484)

    2010-03-0809:03:00

    所有的进攻都围绕这一点:4个步兵大队,2个大队用于进攻,1个中队用于配合——佯攻右翼刘戡师驻守的潮河岸阵地。其它部队均作为预备队。

    川原能够一针见血,看出进攻的要害所在,他的对手却对此不甚了了。

    八道楼子的重要性,杜聿明在时就很清楚(毕竟有名将之资啊),所以在郑洞国跟他交接时,就再三要他转告师长黄杰,言明此地极为关键,必须派重兵把守。

    黄杰起初倒也不敢不信,还亲自上来转了几圈,不过他得出的结论却正好相反:八道楼子的确险要,不过正因为如此,所以不需要派多少人,一个连足矣!

    理由是日本兵根本爬不上去。

    不得不佩服这位黄师长的观察力还是蛮强的,他看到日军都穿着大皮靴,背着较为笨重的装备,据此便认为对方爬山一定不行,至少会爬得很慢,而没等他们爬到半山腰,没准我们的部队就已经闻讯增援过来了。

    这种想法也不能说它完全错。问题是鞋是死的,人是活的。日本人这一路过来也没少爬山,你怎么知道他们爬起来就一定会差。

    都不知道指挥官当时是怎么考虑问题的,难道脑子就不会转弯?

    没错,这个黄杰的确是属于脑子不太会转弯的。

    后来国民党在大陆失败,树倒猢狲散,别人见势不好,都投的投,降的降,只有黄杰硬是带着几万残兵跑到越南,然后在那里苦熬3年,一直等到返台,因此被称为“海上苏武”,很受蒋家父子的重用,成为老蒋在台湾的第一号看门人。

    当然了,要不是这样“患难见真情”,论他的天资和能力,在老蒋的黄埔生中无论如何是排不到前列的。

    有人可能要问,就算你不重视,一个旅的人马,也不至于只在这里放区区一个连吧?

    这就涉及到攻防的区别了。

    一般来说,进攻的一方更容易集中优势兵力,实现一点突破,而防守的一方却往往不能做到集中,它只能分散,处处设防,否则漏了哪怕任何一点,防线都可能会面临崩溃。

    黄杰并不是只要守一个八道楼子,中央那一大片阵地也是他的活,所以得平均分配。同时,黄杰的意思,也不是要这个连来独自承担防务,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把他们作为警戒连:你们守好碉楼,看到日军过来就赶紧知会一声,周围部队马上便能赶来协防。

    不是说日军爬上来很慢吗,来得及。

    可是他的这个希望还是落空了,因为驻守八道楼子的那个连也很不称职。

    这时候郑洞国旅在后面轮休,前面值守的是罗奇旅。该连的番号听上去很顺耳,为罗奇旅11团1营1连,可是做的事却挺不上路,大敌当前,竟然还在碉楼里偷偷地搓麻将。更有甚者,嘴谗了,喊个小贩上来买点花生烟酒什么的也是常事,而正是后者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485)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