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21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4-0109:05:08

    对于真正有荣誉感和自尊心的军人来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怎么努力也扳不回龙头。

    我这个还叫德械师呢,仗打成这样,以后有何面目再苟活人世?

    刘戡的参谋长早就注意到了师长精神恍惚,大概要寻死的人事前多多少少都是有点预兆的,因此早有预防,和其他人一起,一把将刘戡手里的枪抢了过去。

    接下来当然得劝。虽然俗话说得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我们中国的老俗话太多了,正的反的都有,这不还另有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么。

    经大家如此一哄,刘戡想想也对,自己的一百多斤留着还能再打鬼子,这才不寻死觅活地闹腾了。

    难题又抛给了第17军军长徐庭瑶,刘戡师眼看不能再打了,得换人。

    所谓换人,有什么人可换?无非还是把三个师再重新倒腾一遍。

    徐庭瑶一看各师情况,最早残掉的关麟征师此时正在北平郊区休整,黄杰师则正在往密云这边行军,本来也是要进行休整的。

    休整补充计划提前结束,通知两师:前线十万火急,全部回援。

    晚上,郑洞国在走夜路。

    他们这个旅落在后面,可歪打正着,最早接到指挥部的鸡毛信。

    二话不说,拔足飞奔。

    匆匆忙忙赶到阵地,把早已歪的歪,倒的倒的刘戡师换下来,气还没匀上一口,弘前师团就追过来了。

    这是5月11日的中午,郑洞国带着刚刚还在急行军,其实也很疲惫的2千之众,抵挡日军5千人马,打了几个小时后,眼看又要顶不住了。

    此时罗奇旅还没跟上来,郑洞国同样面临着没有预备队可派的窘境。

    拼了。

    郑洞国奋身而起,甩掉上身军装,穿一件白衬衫,挥舞着手枪,带着身边最后的一个特务排,哇哇叫着冲到了第一线。

    这个镜头虽然很是励志,但也太容易招子弹了。不过还好,郑洞国比关麟征的运气要好多了,子弹穿来穿去没穿到身上来,而且很快,此举的积极效应也出来了,所谓兵随将转,郑洞国这一发狠,官兵人人奋勇,一场血战,总算又熬到了天黑。

    如是者连斗两天,弘前师团晚上袭,白天攻,像吃了龟鳖丸似的,精神好得不得了,而且兵力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强。

    黄杰师和关麟征师这时先后回援到位,一左一右,然而仍然挡不住日军的凌厉攻势,没别的办法,只能且战且退。

    先退7里,再退6里,又两道预备阵地没了。

    至此,作为预备阵地核心的大小开岭已被日军完全控制。

    战斗进入了第四道预备阵地:石匣。

    徐庭瑶发现日军这次进展之所以如此神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坦克部队发挥了作用,因此专门在石匣部署了炮兵阵地,用以进行压制。

    这支炮兵部队的骨干力量是独立炮兵第4团,团长为孔庆桂。

    孔庆桂是保定军校第三期炮兵科的,对炮兵这一行堪称专家能手,连当时一般的黄埔将领都对他很是尊敬,称之为“孔老师”。后来抗战全面爆发,进入保卫大四川的最紧张时期,孔庆桂在六战区做炮兵指挥官,干得相当出彩,甚至把宜昌的日军飞机场都给轰掉了,弄得日机一度都没法飞重庆去空袭。

    有了这位专家在前面指导,中国炮的准头好多了,日军的推进速度也不得不慢下来。

    (517)

    2010-04-0113:50:04

    说句实在话,如果不是我们的炮兵在石匣不停地打炮,咱们连前面那两天都可能坚持不了了。

    等到步兵一退入石匣,炮兵阵地离日军近了,当然也离危险更近了。

    中国炮已成日军心腹之患,非铲除不可。

    在百武俊吉大尉的指挥下,日军战车第一中队也用上了夜袭这一招,他们利用92式重型装甲车速度快疾的特点,绕过步兵,突然对左侧突前的炮兵阵地进行了突袭。

    炮兵自身没有多少防卫能力,在敌坦克的冲击下损失惨重。炮兵第4团第9连全体尽没,拥有的4门野炮悉被摧毁。

    右侧的中国炮兵阵地也噩运连连,虽然未遭坦克的突袭,却因专心炮击,位置基本未变动,结果给对方的炮兵给盯上了,咣嚓咣嚓一顿打,野炮也立马瘫下去3门。

    可怜我们的炮兵部队一共也没几门炮,剩下的又要顾头又要顾脚,既防坦克更防大炮,当然打得不爽了。

    趁这机会,日军坦克摇头摆尾,又神气上了。

    到5月13日中午,吃力最多的左侧黄杰师的防线已大为动摇。

    徐庭瑶预感到第4道也守不住了,急命杜聿明,从其部队中分出一个旅向左后侧称动,以便在黄杰师背后8里处的第5道预备阵地设防,将前者接应出来。

    调整很快,可是没有日军进攻的速度快。

    杜聿明的这个旅还没完全进入阵地,越打越亢奋的百武俊吉,就带着他的坦克中队,穿过石匣,直接对该阵地发动攻击!

    由于伤亡剧增,当夜,两师不得不放弃石匣和第5道阵地,继续后撤。

    这时候整整六道预备阵地,只剩下了最后一道——密云以北的九松山预备阵地。

    经历前面五度守关后,第17军继南天门战役后再遭重创,伤亡达4000余人,一半的部队打没了。

    五道预备阵地战斗之激烈,还有一个人可以作证。

    此人就是我们前面屡次提到的光头刘玉章。

    这位老兄所在团不是被徐庭瑶要回来修预备阵地的吗?阵地修完后,他们这个团就守在预备阵地上,任务有一半是做督战队,防止有怕死的溜后面去。

    结果刘玉章第一个看到的是刘戡师。

    刘光头虽然写得一手好文章(看看他的自传就知道了),现实生活中却是个名符其实的火爆脾气。在他看来,谁退都行,刘戡师不能退,因为他们先前“服装整齐,武器精良”,德械师嘛,怎么能如此不经打呢。

    依他的性子,最好是当众把刘戡本人也给拦住了,然后断喝一声:给我上去打鬼子!

    那你倒看看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刘戡师人形都快打没了,而且是奉命撤下去的,你冲他着什么急,发什么火啊。

    果然,刘戡师到底还是和他的老部队黄杰师换了防,郑洞国顶上。

    别埋怨了,跟着一起打吧。

    亲身这么一打,光头不再说怪话了,原来鬼子是真的太凶猛,难怪连德械师都扛不住。

    (518)

    2010-04-0120:16:52

    据刘玉章自己说,他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嘴里就没闲过,除了喊口号,振奋士气外,就是不断地向团长呼叫增援。

    团长很够意思,果真不断地给他添援兵。

    第一天,增了2个连。第二天,又增了2个连。

    增到最后,团长一看,就剩下自个这个光杆团长了。

    可刘玉章还在要人。

    团长实在无兵可派,只好向兄弟部队求救,从那里又拉来2个连,给了这个很牛的营长。

    刘光头那里还有一个迫击炮连,加一块,前后共有11个连,都给他这么一个营长指挥,简直创纪录了。

    两天之后,除了迫击炮连长位置稍居后,还安然无恙外,10个连长非死即伤,没一个完整的。

    要增援的部队卖力,自己就得先豁得出去。刘玉章本营的一个排长跑回来向他报告,说自己的一个排都打完了,如今就剩了他一个。

    光头把眼睛一瞪:那你不是还站在我面前吧,去,打完为止!

    本来打仗这么疯狂,疯到死都是有可能的(窃以为叫他刘疯子似乎更确切一些),**时候,鬼子打了一黑枪,他右臂中弹,从山坡上滚落,血流满身。

    团长闻讯后,一面令刘玉章继续带伤指挥,一面找其他营长前去接替。

    听到前面10个连长全倒了,连刘玉章都挂了彩,那被点名前去接替的营长腿都软了。

    团指挥所离前线没多少路,可这位仁兄硬是走了5个多小时,直到战场上枪声已经渐渐沉寂,才姗姗来迟。

    光头固然猛不可当,但也足见其时战场之惨烈,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现在又轮到何应钦发愁了。

    第17军三个师伤的伤,残的残,再不调到后面去补充,根本就没有力气跟小鬼子玩了

    侧背还有一个萧之楚,把他拉上去吧。于是,第26军星夜换防九松山阵地。

    九松山后,就是密云,也就是到了先前日本人提出,而老蒋和何应钦都觉得“要价”太高的那个停战线。

    那么,这条线现在还有效吗?

    何应钦很想知道,因此他急电上海,让黄郛再探一探日本人的口风。

    这些日子里,黄郛在干什么呢?

    其实他一天都没有闲着。在宣布即将成立北平政整会的第二天,他就通过根本博,见到了日本驻华公使有吉明本人。

    对黄郛出线,有吉明是很高兴的。

    在这之前,他甚至已答应黄郛的要求,对日本在中国的报纸媒体发布新闻统制令,要求凡围绕北平政整会的事情可以报道,但不得在评论中出现诸如“中国政府态度缓和”、“这是直接交涉的第一步”一类明显剌激中国外交部和民众的字眼。

    黄郛同样知道有吉明的心思,因此,在这次会面中,他流露出了一旦北上主持政务,会跟日本“有话好好说”的意思。对于有吉明至为关心的满洲问题,黄郛不答是,也不答否,只是说这个事情双方到时可以再谈。

    对于这个表态,有吉明相当在意,别说以前了,就现在,对于坐下来由中日双方直接交涉满洲等问题,中国外交部都从未松过口。

    黄郛虽然不代表外交部,但毕竟已是中国政府正式任命的华北政务负责人,王命在身,且向来说到做到,在有吉明,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外交突破。

    要谈,就要跟这样的人谈,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大打出手。

    (519)

    2010-04-0209:12:09

    作者:生铁罗汉回复日期:2010-04-0120:19:47

    你姓王的说得倒好听,弱旅顶了3天,似乎很了不起,那你倒是看看前面有多少鬼子,现在有多少鬼子。眼下关东军在城外都聚成堆了,让我1个师(实际上是1个旅)打他1个师团,有没有搞错!

    张政枋师是你的老部队,那112师还是我的命根子呢。

    他毫不客气地对王以哲说:如果你带着112师撤下去,那我也不会留在古北口做“炮灰”——

    关兄,31页王以哲、张廷枢争论篇番号应为:

    “他毫不客气地对王以哲说:如果你带着107师撤下去,那我也不会留在古北口做“炮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处确为笔误,多谢

    2010-04-0209:18:28

    说实话,对于参谋本部和关东军以战逼和的方式,有吉明本人是相当不认同的。他认为这样蛮干,只会把中国逼到不惜与之同归于尽的地步,最后搞得华北一地鸡毛,不可收拾,反而影响“满洲国”的“国境”安全和日本的既得利益。

    和黄郛见过面后,有吉明抑制不住兴奋,当下就给自己的上级领导——外相内田发电报,说了黄郛一大堆好话,建议外务省对黄郛予以全力支持。

    日本外务省对国民政府派员北上主持政务这件事,起先是很不乐意的,原因是以前的华北政权由东北军掌握,自从张学良下野后,名义上处于空白,而日本政府一直心怀叵测,他们从对华分而治之的目的出发,宁愿华北与中央对立,由其扶植的傀儡政权或至少地方独立政权控制,以便于他们可以从中操控和挑唆。

    有吉明这一吹风,使内田的态度出现了松动:虽然都是中央任命的,但此“员”非彼“员”,既然你说黄郛这人比较上路,那就让他来吧,我们不反对。

    日本政府笑脸相迎,黄郛却不笑,也不走。我该说的都说了,你们是不是也应该表示一下。

    他问根本博:是不是我们的军队按照你们设定的停战线,撤到密云,你们就可以停止进攻了?

    根本博有了前面跟陈仪交涉的经验,怕再有变化,就去问关东军,让他们拿一个权威的说法出来。

    武藤随口答了一句:支那军队只要退到我们炮兵打不到的地方就可以了(“日军守备区域炮程不及之地”)。

    黄郛一估算,密云应该算在“炮程不及之地”,因此,在何应钦来询问时,他便按照这个说法进行回复。

    战事不利,何应钦已没有多少可讨价还价的余地了,听说原定的停战线仍然有效,马上就表示同意,并敦促黄郛尽快北上。

    看到停战已有可能,何应钦又催得甚急,5月15日,黄郛终于坐火车北上,前去天津。

    从此,他踏上了一条真正的艰险之途。

    尽管国联干涉和第三国调停,在当时都已频于绝望,但在越炒越热的国内舆论环境之下,和日本人发生直接交涉甚至停战谈判,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国人所不能认同的。

    一些“爱国团体”甚至公开声称,谁要敢参加中日谈判,谁就是卖国贼,那是一定要修理的。

    两天后,火车抵达天津站,车尚未停稳,就遭到了袭击。

    一颗炸弹被扔在车里,目标非常明显,就是冲着黄郛来的。幸亏他早年也指挥打仗,动作尚算敏捷,没有伤着分毫,但是他的卫兵和几个无辜的旅客却倒在了血泊之中。

    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下马威。

    喊一声阿弥陀佛吧,如果就这样被当成“汉奸”给挂了,那可太冤枉了。

    来接站的是时任河北省主席的于学忠。他现在坐困愁城,天天都指盼着有高人指点,能帮他走出困境。黄郛到天津,对于他来说真有如久旱逢甘露,一接到家里,连客套都顾不上,就急着问中央有什么解困的办法,同时再三表示,只要中央拿出解决华北问题的办法,他一定坚决服从。

    此时的华北战场形势,比黄郛原来在上海预想的还要糟得多,简直可以说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520)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