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23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4-1819:06:00

    日本人赖皮的功夫真是天下无双,等到伪军编遣完成,各方面条件都已具备,他们又足足赖了一个多月,才把关内段全都交出来。

    拿到整个铁道线路还不算完,经历过两次滦东战役后,铁道线和机车车辆都已残破不堪,且一度只能军用,客货运全停,使华北经济处于凋零状态。

    黄郛仍旧起用殷同为铁路管理局局长,后者果然为干吏一员,没用多长时间,就使客货运全部恢复,生产的机车不光能保证自给,还能分拔全国其它干线使用。

    停战后仅三个月,华北经济即大有起色。扣除支出,政整会得到收入900万元。同时,由关外撤退进来的失业人员,也得到大量安置。北戴河海滨一带本来因战乱搞得无人敢去,然到当年夏季,已是“北方中外人士聚集,屹然为战区中惟一乐土”。

    除北宁铁路外,黄郛大力整顿的还有一个平绥铁路(北平至绥远)。如此,一南一北,一东一西,已至少在地域交通和经济上使华北初步恢复元气。

    对于黄郛来说,接收和整顿铁路线只是第一步,如果不处置“非武装区”内的伪军,一切成果仍然有化为乌有的可能。

    但是伪军,本身就是日本人利用停战协定留下的“以华制华”的棋子,岂是那么容易解决得了的。

    凡属乱世,既出英雄,也必产妖孽。

    《“高陶事件”始末》的作者陶恒生回忆,香港陷落前有那么几天,日军还未打进来,而英军已撤,结果在处于“力量真空”的情况下,就冒出来不少这类“人妖”,他们几乎是见人就杀,见物就抢,绝不比鬼子好到哪里去,使难民们提前就陷入了水深火热一般的生活。自然,此类货色在日军进占港岛后顺理成章地就成了伪军。

    滦东伪军大头目李际春就是这样不折不扣的妖孽。不过他还不是临时冒出来的,已经属于跟在日本人屁股后面混饭吃的老油条了。

    他原来是东北军的前身即奉军中的一个骑兵军官,后来奉军退往关外,他舍不得平津的花花世界,就索性离开部队,到天津投靠了日本人。还记得关东军出兵锦州前,土肥原策动的那个“天津事变”吗?里面带着一帮天津混混出来搞事,任便衣队队长的就是这小子。

    在天津他没能翻出多大的浪头来,随后就受日人指使,到关外去招汉奸,弄了几千人马。热河战役打响前,他被编入关东军弘前师团,曾协助日军进攻过东北军防守的石门寨。

    跟“皇军”一起作战,此辈当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日本参谋本部一度很看不上眼,再想到他们出工难出力,不仅无用,还要费钱,就让其在停战协定签定后,担任关东军在滦东地区的警备,不过在这之后就要撤入伪满,由关东军负责解除武装,以免在自家窝里生出什么事端。

    对于参谋本部的想法,关东军却不敢苟同,在后者看来,李际春伪军的作用还远未到挤干榨完的时候。事实上,在关东军撤回长城线后,就在内部下达了秘密命令,强调“滦东治安维持”,必须由李际春及“倒戈的中**队”担当,利用伪军继续维持占领的险恶用心,到此已暴露无遗。

    (568)

    2010-04-1908:52:56

    作者:帕勒斯回复日期:2010-04-1821:48:45

    华北铁路,首重者为北宁路(北平至辽宁)。

    =================

    北宁路的名字来源是北京到广宁,这个宁不只知辽宁.

    到9.18的时候,这条路的管理权据我所知道还没有归

    到国民政府铁道部门的名下.

    ——————————————————————————

    北宁铁路应该是从北平到辽宁省会沈阳,可能不是指的广宁。此条可查一下百度对北宁铁路的解释。如兄有其它确凿资料,希能引来共同探讨。

    2010-04-1908:55:57

    有了主子撑腰,李际春的胆子立刻壮了起来。乘着中国正规军队限于停战协定的规定,无法进入滦东,他就来了个猴子称大王,也在当地树了一杆旗。极具讽剌意义的是,旗号竟然也叫“抗日救**”,李某自任“总司令”。

    这一天,正是北平政整会正式成立并讨论处理“察冯事件”的那个日子。

    老汉奸李际春一脸正气状地指着他的大旗:奶奶的,老子现在是抗日部队了,看谁敢打我。

    关东军退走后,他便“接收”了地盘。他后来在被收编时,为了讨价还价,还说这是他的“抗日功绩”哩。

    关东军所谓“倒戈的中**队”当然不止李际春一个。

    板垣在天津开他的“板坦工作室”时,不是也网罗过几个小喽罗,并搞过两次超级失败的“天津暴动”吗?

    这时候他们也跳了出来。其中一个叫郝鹏的,跑到唐山,仿照李际春也树了杆旗,叫做“河北人民自卫联军”,一样当起了“总司令”。这次弟,真应了“司令如牛毛,土匪遍天下”那句话。

    其实原先被关东军特别看中的还有一位,这就是名声已经臭翻天的石友三。这厮被少帅掀翻后,就跟条野狗似的到处东奔西跑,谁给食就跟谁走。在热河战役发起前,日本济南特务机关机关长中野英光(陆大第32期)看上了他,掏出15万工作费,给置办了300支枪,让他潜入滦东“发展”。

    石友三虽然寡颜鲜耻,但在汉奸这个行当里,比他更不要脸的多的是,而且他一板一眼,习惯的还是军人作风,讲究军事准备,没有李际春这些人动作快,一来二去,在日本人眼里,这位昔日的“老西北军勇将”就黯然失色,竟然还不如李际春值钱。

    打抗日旗号固然有混淆视听的作用,不过听在关东军耳朵里总是不爽。于是,便把李际春、郝鹏、石友三等人捏合起来,搞了一个“华北民众自治联合军”,在唐山和秦皇岛各设两处机关,唐山这里由李际春、郝鹏当家,叫做“自治军”,秦皇岛则由石友三把持,唤为“安**”。两处人马总共达到万人,他们平时鱼肉乡里,所谓粮饷“就地自取”,而枪弹则由关东军暗中给予供给。

    由于中**队无法进入,这些汉奸“联合军”便占了便宜,最多时控制河北十九县中的十二个县,等于滦东大部分地区仍无法收复。

    这一漏洞,中方并非没有看到。早在《塘沽停战协定》签定时,中方谈判代表熊斌就提出,关东军撤至长城一线后,如果在“撤兵地域”,发生“妨碍治安之武力团体”(即指伪军),怎么办。

    冈村当时在协议中给出的答复是:等协定签完再说(“双方协议之后,再行处置”)。

    停战协定签完,冈村在看完中山、永津等人带来的“政治协定草案”后,当场把肠子都悔青了,叹息自己还是“心太软”,早知道有这东西,一刀下去,把华北这块肥肉当场切下来都有可能。

    这时候他就想到了那个“再行处置”。以后不管熊斌怎么找他商量撤退伪军的事,他都一拖再拖,就是不肯解决问题。

    (569)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