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23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4-2420:09:38

    作者:plapla87回复日期:2010-04-2410:13:20

    作者:关河五十州回复日期:2010-04-2223:35:08

    便条:

    明天白天有事,先把早上的提前贴出来,其它的我尽量晚上补。

    作者:关河五十州回复日期:2010-04-2223:37:5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关罕见的跳票了一天啊~

    —————————————————————————————

    不好意思。在外面跑,一拖就一天,刚刚才回来。我今明两天会把未放上去的5次更新全部补上。今天晚上更2次,第二次在9点半左右。明天补更3次。

    2010-04-2420:12:04

    很快,福州就失守了,19路军不得不且战且退。

    本来福州政府还有最后一线得救的机会,但条件是中央红军主力能与19路军联合作战。

    **党史记载,当时周恩来曾向**中央报告,要求派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侧击进入福建的国民党部队,如此既可消灭敌有生力量,又可援救福建政府。

    红三军团有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指挥,能攻,红五军团号称“铁流后卫”,善守。这两支强力军团如能助19路军一臂之力,后来战局当大为不同。

    无奈历史没有假设,当时的**中央正是“左”得离谱的时候,周公这么好的计策当即被李德、博古否决。他们认为福建政府也是“反革命政府”,后者不过是想利用红军给他们反蒋而已,我们怎么能上当呢?都是“反动派”嘛,应该让他们自己去狗咬狗!

    要说李德这位红老外不仅指挥打仗不咋的,政治看来也是不通的,他哪里知道中国唇亡齿寒的道理呢:老蒋这只“狗”迟早还是要回过头来咬你的。

    果不其然,等福建政府被镇压,进入福建的国民党主力部队马上组成东路军,转而全力进攻中央苏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13日,福建政府瓦解,闽变基本宣告失败。此时距革命政府成立仅仅才两个月时间。包括陈铭枢、蒋光鼐在内的几乎所有原福建政府要员都逃往了香港,只有蔡廷锴始终不肯离开部队一步,坚持带着部队南撤,希翼能够虎口脱险。

    危急时刻,19路军依旧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其后卫部队在掩护大队撤离的过程中,尤能进行反扑,而且“其势锐不可当”。让尾追于后的敌军都叹为观止。

    这个“敌军”不是别人,正是长城抗战中同样以悍勇著称的刘戡!

    除了刘戡,紧盯不放的还有一个宋希濂,那个“一二八”会战时把重迫击炮都慷慨地借给19路军的勇将。

    这些猛人都聚着堆追着19路军打,连蔡廷锴的汽车都一度被伏兵击毁,情况十分危急,以致陷入了后有追兵,前有陷阱的困难境地——广东的陈济棠出于种种原因考虑,虽未直接出兵堵截,但暗中早就对19路军的人员和枪械垂涎三尺。他希望趁火打劫,予以收编,所以断然不会放19路军轻易进入粤境躲避的。

    一支“长技”与老西北军十分相似的抗日英雄部队,难道真的就要这样在内战中“散亡”了吗?

    蔡廷锴为了给19路军保留最后一点种子,不得不委曲求全,自己离开部队,同时派副参谋长范汉杰(黄埔第1期)去厦门找蒋鼎文商洽,说明在蒋蔡都已离队的情况下,能否对19路军进行和平改编。

    出于反蒋和地方派系的原因,19路军的广东将领总体而言对黄埔系是非常排斥的,但范汉杰却是个例外,信任虽然谈不上,但始终没人能动得了他。

    (582)

    2010-04-2420:14:45

    作者:纳兰静书回复日期:2010-04-2411:07:11

    一直在追如果这是宋史。

    前两日偶然看到关兄大文,很是喜欢,还没追完,冒昧提个小小的建议,关兄能不能把事件发生的年代日期多多注明下,这样看起来会比较有代入感。

    ————————————————————————————

    目前叙事均按民国纪年标注日期。

    2010-04-2421:31:28

    到这里,我有理由认为,范汉杰可能也是《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范班长”原型之一。倒不是说他们两人都姓范,而是双方履历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范汉杰入黄埔军校时,已经靠近三十岁了,这在当年的黄埔生中属于为数不多的“大龄青年”。这还不算奇,奇就奇在范汉杰的身份非常特殊。

    跨入黄埔军校大门时,范兄就有军衔,而且军衔不低——上校,也就是说是旅团级高干了!

    然后他就跟“老范”一样,再从零起步,一点一滴地从班排长开始干。由于他的实战经验远超其他黄埔同学,所以升迁速度非常之快,仅用3年时间就以令人上眩的速度升为了师长。这个师长还不是一般的师长,是浙江警备师师长。在老蒋家乡当师长,那是开玩笑的吗。

    你问“老范”怎么会跑到19路军里面来?你得知道原先19路军可是老蒋的非嫡系的嫡系,从陈铭枢、蒋光鼐,到蔡廷锴,都是跟过老蒋的,谁会想到有翻脸开打的一天呢。

    范汉杰在19路军中之所以还能确保无事,除了因为他是广东籍,且在参加北伐时与一些广东将领有渊源外,主要还归功于他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职业军人,基本不过问政治。饶是如此,“老范”在19路军中的日子也不好过,从蒋蔡开始,大家就都防他,怕他跟老蒋暗通款曲,等到闽变开始,却又身不由己地成了黄埔系中的“反叛将领”,真是两头受夹板气。

    虽然身为19路军的副参谋长,范汉杰其实就是个摆设,什么也干不了。等到叫救命的时候,大家才想起了他。

    因为蒋鼎文曾在黄埔军校做过学生队的区队长,与范汉杰有师生关系,所以让他去找蒋鼎文疏通还是蛮有些道理的。可惜老范运气不佳,等他到厦门的时候,福州已经失陷,蒋鼎文去了福州。他只好急急匆匆再往福州赶,不过等他到福州的时候,和平解决这件事已经由别人给摆平了。

    在刘戡即将对19路军发起新的攻击之前,他忽然感到难以下手。

    刘戡也在长城打过鬼子,所谓惺惺相惜,他在跟19路军交过手后,感到对方不愧是沪战英雄,果然是条好汉。由此,他也生出了疑惑:在日寇环伺之下,我们这两支部队有必要在内部拼到你死我活吗?

    他给自己的上司卫立煌打了个电话,提出能否对19路军残部予以收编。

    当时由于老蒋顾及老巢安危(得亏红军和19路军只是想到没有做到,未趁势抄他的后路),已将两个近卫师中的88师(孙元良师)调回南京,87师(王敬久师)则须留在福州担任警备。这2个强力师一不在,进攻部队力量马上就受到了削弱。卫立煌同时还考虑19路军已到如此山穷水尽的地步,一定会抵死相拼,虽然灭掉对方问题不大,可是俗话说得好“困兽莫斗”,己方亦要受不小损失,所以他立即对刘戡的建议表示赞同。

    建议不错,但是派谁去呢,弄不好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583)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