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24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4-2614:13:41

    “藏本”是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的一个普通职员,全名藏本英明。有一天深夜,他突然失踪了。

    这事要放在现在,咱理都不用理,去警察局报案都是他们自个的事。可那时候不一样。这不是小事,是大事,不光对日本人,更对中国人。

    与“九一八”时候相比,日本发动事变的借口已经越来越“与时俱进”了。炸铁路好玩是好玩,但很麻烦,而且那毕竟是自家营运的铁路,哪怕是留个疤都觉得心疼。如今,他们时兴玩“失踪”。

    早在关东军策划进攻热河之前,他们就找到一个。当时“失踪”的人叫石本权四郎,被东北义勇军抓去处决掉了。石本原来是关东军的一个嘱托(即联络官),官职并不大,可是日方却硬要对这件事大加炒作,不仅为石本举行了一个“盛大无可再加的葬仪”,甚至连天皇御前大臣、关东军司令部都送来花圈和挽联,那样子,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死了一个日本人。

    由“石本事件”开始,关东军就步步逼近关内,直到侵占热河。

    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日本人就有意无意地希望有人“失踪”,然后他们就能趁势闹事,从中国人身上狠捞一票。

    这次也一样。日本驻南京总领事是须磨弥吉郎,据说此君长得很像土肥原,而做起事来却比后者更露骨更屑小。

    在对华态度上,须磨与北平公使馆的中山、永津是一路货色,无事也要闹三分,何况还出了“这么大的事”。

    他马上行动起来,带着领事馆的一帮人,一面向中国政府提出“严重交涉”,一面策动日本报纸对该事件进行“猛炒”。

    光说是一般职员,引不起别人的重视,须磨就干脆给石本封了官,称之为“副领事”,并且说藏本一定已经死在中国人手里了。

    谁杀的呢?

    没法去扯东北义勇军,就一口咬定是南京的中国宪兵干的。

    这事传到日本国内,其报纸舆论马上根据须磨的说法,像编故事一样进行了一番绘声绘色的演绎。

    出现在日本人眼中的南京,简直就是一个坑害他们国民的大火坑(“对于日本官兵之压迫,非常识之至”):每一个日本人,进得其中,不管你的官都大,均有宪兵检查,并进行“身体之侮辱”。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还有便衣侦探对你进行一对一跟踪哩,连打个电话都要被窍听。

    对于藏本的“失踪”,日本的“柯南”们充分发挥出无远弗届的想像能力,对“犯罪现场”进行了“还原”:

    藏本晚上走出领事馆,突然,从其背后闪出一穿中山装之巨汉(注意,一定要说穿中山装,而不能说是穿和服或者打赤膊),此人将藏本打昏在地,然后就把他绑去杀害了。

    可你怎么知道这“巨汉”就是中国宪兵呢?

    这就得靠点“名侦探”才具备的独特思维了:袭击是“有充分计划的行为”,一般劫匪玩不来,根据“大致推定”,只可能是宪兵所为。

    (591)

    2010-04-2620:10:49

    末了,他们还故作高深状地说,虽然没有找到中国宪兵杀人的具体物证,但“可以判定”这些物证已被用一种非常“巧妙的办法”毁掉了。

    真是张嘴就来,然而赃还就这样栽在你身上了。

    日本外相广田当即要求中国政府限期找人,如果“不表示诚意”,将不惜派海军陆战队进城搜索。

    一时间,古城阴云密布,兵锋似乎随时就会席卷而来。很多居民甚至已提前离家逃难。

    怎么办?

    全城搜,搜全城,一草一木都不放过,不把这个宝贝藏本找出来,大家就都别过了。

    天可怜见,到“失踪”的第5天,总算在南京郊外的紫金山上把这个害人精给找到了。

    问他为什么要躲在山里面,这位老兄说他本来是想离开城里去自杀的。原因是觉得上司欺负他,连汽车座位都不给他留一个,加上老婆又不体谅,还跟他吵架,就觉得活着没意思了。

    可你为什么又没死成呢?

    据藏本说,他到紫金山后,听到有豹子叫,就选了一个“以身饲虎”的自杀法,临死前为豹子做点贡献,顺便还有利于环保。

    可惜人家豹子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日本人那衰样没胃口,根本就没鸟他,叫了两声就走掉了。

    既然找到了大活人,日本外务省自然无话可说。他们回去后也曾企图让藏本“翻供”,不过藏本受我活命恩惠,还有点良心,坚持不肯栽赃,这“供”终究没能翻成。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得以避免,众人都松了口气。负责组织找人的南京首都警察厅调查课长还因此被破格晋升为少将。

    据说紫金山附近是没有豹子的,人们判断那只所谓的“豹子”可能是一匹狼。南京人后来说,这匹狼还是蛮“爱国”的,知道什么人能咬,什么人不能咬,咬死中国人,也就死一个中国人,如果咬死日本人,那就不是死一个中国人的事了。

    虽为戏谑,却浸透着弱肉强食下一个民族的无奈和悲哀。

    黄郛的担心,其实正是当时严酷形势的反映。国都如此,在与日方紧张对峙的华北第一线,又怎能不如履薄冰,步步谨慎。

    对黄郛提出的开中央政治会议讨论的这一要求,老蒋没办法拒绝。接下来,开会,激辩,通车案出人意料地得以通过了。

    毕竟玩政治的人们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头脑的。不承认伪满,已经成了国际共识,并不是通一个车就能推翻掉的。仅就这次谈判结果来看,既能解决关内外交通问题,政府又能得到对半收益,还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老蒋这时候突然站出来说:不能通车!

    他说的是暂时不能通车。原因当然还是害怕社会舆论的压力。

    这时江西苏区刚刚爆发了广昌之战,国共双方都在这次大战中伤亡惨重。随着广昌的失守,中央红军打破第五次“围剿”事实上已不可能。在这节骨眼上,老蒋特别害怕被自己的政敌揪住小辫子,再发生福建事变那样让他无法收拾的局面。

    (592)

    2010-04-2620:15:59

    作者:浪_凡回复日期:2010-04-2616:51:05

    “屑小”是啥意思?还是“宵小”之误?

    ——————————————————————————

    我一直习惯用这个词。浪_凡兄提出,我查了一下,确如兄所言,应为“宵小”。现予以纠正,很感谢。

    2010-04-2709:00:55

    那么什么时候通车好呢?

    至少到8月底。

    前面拖了1个月,现在一下子又要拖2个多月,不是说完全不能拖,问题是拖不下去了。日本人找茬的嘴脸已经非常明显,别说2个月,就是1个月也很难坚持。这在黄郛看来,实在不是一个高明的办法(“甚非计之得也”)。

    黄郛只好让负责谈判的殷同在具体枝节上找毛病,能拖得一时是一时,但他又怕一直这么拖下去的话,不仅日本人可能因此大动干戈,即如国人亦会顿生疑窦,以为谈判代表又有什么“不可告人之隐”,以后再办交涉会更加艰难。

    本来谈好的事情,黄郛和政整会却忽然开始王顾左右而言其它,果然引起了日方的极大不满。他们认为黄郛不仅不如原先想像的那样“亲日”,而且似乎在很多事情上也无法拍板决策。

    既然你做不了主,那在这里跟我们耗什么时间呢,不是消遣我们吗?不如请你让开,换说话能顶事的人来!

    黄郛在北平谈也不是,不谈也不是,只好到南方来找老蒋。

    按照黄郛的想法,跟日本人打交道,必须对诊下药才行,适当时候是需要给对方一点小甜头尝尝的。

    他曾经对别人讲过一个鲨鱼吞糖的故事。

    说他们家乡(浙江绍兴)附近有海。有一天舟行海上,忽然从海里蹿出一条大鲨鱼,张着大嘴要将船一口吞掉。这船上的人可吓坏了,因为从来也没看到过这么凶悍的鲨鱼,于是划着船就跑。

    鲨鱼在后面紧追不舍,咫尺之间,眼看着就悬了。

    船上仓库里有糖包,人们在慌乱之中,就掷了一袋糖包过去。这鲨鱼接在嘴里,巴嗒巴嗒,真是好味,追赶的节奏自然就慢了下来(“追少缓”)。可是糖不一会就吃完了,马上又追。

    没办法,只得继续扔糖包。鲨鱼接在嘴里,吃完再追。如是者三,糖包将尽,船也靠岸了,而鲨鱼仍不肯舍。

    不舍的结局就是倒了大霉,被船上的人轻松搞定(“船人因获巨鱼”)。

    原因嘛,离岸太近,鲨鱼搁浅了。

    黄郛说,现在政府实际上就是让我在这里扔糖包,可是这个办法对掌舵者和撑船者的能力要求都太高了,而且岸边又离得那么远,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最主要的是在我还能划得动的时候,你得给我足够的糖包扔,若是连岸的轮廓线都还没看到,船上的糖包就没了,你让我怎么骗那条鲨鱼?

    黄郛南下,就是来跟老蒋要糖包的。

    然而老蒋对黄郛的意见和建议却颇不以为然,实际上就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让黄郛就那样无条件无代价地干拖下去。

    这黄郛也不是石头缝里崩出来的神仙,没有空手套白狼的本事。这种情况下,纵算他再能讲再有手段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于是黄郛第三次提出了辞职。

    (593)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