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3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1022:13:44

    原因只能归结于他的运气太好。上任的时候,正巧上海《新闻报》的记者来采访,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位“粗眉大眼,身材高大”的军事主官,遂以为卢沟桥前后战事都系其一人指挥。

    当然,吉星文也并非浪得虚名。

    他亲自上城墙督战,指挥守军连续击退日军发起的进攻,虽然受伤,却仍不肯轻下火线。

    这场攻守,从当天下午一直持续到第二天,身为团长的吉星文头部三处受伤,在采访记者的笔下,他的脑袋“裹着几层厚厚的纱布,两眼因连续失眠而发红”。

    但是,他“绝无倦容”,而宛平城也依然挺立不倒。

    当年,吉星文的叔叔吉鸿昌素有“吉大胆”之称,在抗日同盟军时代,曾露着胳膊猛砍伪蒙军(“袒臂冲杀”),侄子算是把乃叔这股悍勇精神和报国之志给继承下来了。

    卢沟桥这里一打,香月马上就觉得不对劲了,按照“秦松协定”,卢沟桥驻扎的应该是保安队,可你看看对方这实力,哪是什么保安队,分明是29军的正规军嘛。

    他马上派松井来找秦德纯,说你们为什么不遵守“秦松协定”。

    其实一开始就拿“秦松协定”当废纸的,就是他们自己,不过日本人的思维,向来是怪人,而从不责己。

    现在需要宋哲元决策的是,要不要按照“协定”,让吉星文团撤出宛平城,移向永定河西岸。

    宋哲元说:撤!

    冯治安是比较坚决的“主战派”,他不同意撤。

    为什么要撤呢,事情是日本人挑起的,卢沟桥那里也是他们先开的枪,怎么反而变成了我们的不是。

    宋哲元皱起了眉头,你怎么就拎不清呢,现在早已不是讨论谁先开枪的时候了。

    这是命令,照准执行。

    7月21日,宛平和卢沟桥一带阵地开始由保安队接替。

    与其说宋哲元此时还在退让,倒不如说这也是他的一个策略。

    毕竟,日军需要时间整合,29军难道就不需要?

    这时候,朝鲜龙山师团已进抵天津,张家口外的伪蒙军和关东军则跃跃欲试,也就是说,无论是张自忠还是刘汝明,一时半会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攻守位置,如此,品字阵的左右两翼就难以对中心地带进行支持。

    在仍不希望中央军过早加入战团的情况下,宋哲元必须有时间对“品”字阵进行再调整。

    要调整,当然就需要时间和步骤。这在内战时期不是难事,眼下却不一样,日本侦察机整天在头上飞着,你就算是动一兵一卒,都不要想轻易瞒过他们的眼睛。

    如果用做政客的标准来看,宋哲元不算合格,但作为一名经历过中原大战这样超大规模战役的统兵之帅,他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847)

    2010-10-1023:02:30

    复民为天兄:

    承教。感谢厚爱,对兄之垂询,特回复如下

    其一,所谓封贴事件,当时也不免郁闷,但个人文风自认始终一以贯之,否则也坚持不到现在。我以前也说过,不管写书还是读书,标准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要好看,然而历史毕竟还有厚重的一面,幽默只是其中一种,有的地方,甚至原来的外交,有的朋友也说不好看,但写史必须涉及到,我只能在文字上处理得尽量好看,也就是轻松一点。细,也有细的好处,否则就真的变成了只能开口一笑的“什么玩意”。这其实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比如写到黄郛的时候,我就无论如何也幽默不起来。

    其二,笔者笔力所限,但也已竭尽全力,可以说从未敢对笔下文字有所怠慢。兄之所说俗务,慨已能推则推。然而有的东西,不是你一定想做,而是不得不做,有的事情,甚至做了还不免得罪朋友,然求仁得仁,我也只能不求谅解,惟求心安。

    对大家的一路支持,老关实感激不尽,再拜!

    2010-10-1023:15:11

    最近不知道是人特别多还是天涯的服务器老了,更新老是更不上去——可能不是人家东西不好,而是自己的心态不对了,呵呵。今晚争取把最后一更帖上去。

    也不知道一日三更能坚持多久,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吧。

    2010-10-1023:37:30

    宋哲元的第一把刷子叫做“舍得”。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宋哲元的“舍”,就是作出两个动作。一是命令冯治安师磨磨蹭蹭地撤离北平并准备南下,二是由保安队代替吉星文团防守卢沟桥。

    前者是假,后者却是真。

    保安队自然比不上正规军,但那宛平城墙也不是豆腐做的,不可能一攻即下,更重要的是,吉星文团虽退出宛平,却并没走远,驻军的地方也仅与宛平相隔一个卢沟桥,万一有事,一眨眼的工夫他们即可重新进城。

    如果实在顶不住,长辛店和西苑不都还屯集着部队吗,必要时候,宋哲元只要递个眼色给何基沣,后者即可挥师解除宛平之围。

    29军一撤一退,都是符合“秦松协定”的。这种情况下,香月要是再出手的话,的确有点不太好意思。

    此时东京的杉山元也不顺当,他的一个动议搁浅在那里了。

    先前内阁虽然已答应他,会从国内再动员3个师团去华北,但如果天皇说NO,这事一样得黄。

    所以他还得过裕仁这道关。

    先前请示派兵的时候,天皇答应得很好,现在却迟疑起来。

    这就跟下赌注一样,注下得越大,做赌徒的也心慌。裕仁不是一个很有胆略和气量的人,自然得惦惦其中分量。

    他一开口就把杉山元吓了一跳:听说事件不是已经解决了吗?

    敢情“秦松协定”以及宋哲元从宛平撤军的事,这日本皇帝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你别看他天天呆在皇宫里,耳目多着呢,国内国外的事情了如指掌,哪里像回护他的那些人所认为的,好象被蒙蔽了的笼中鸟呢。

    杉山元愣了一下,只好答非所问地哼哼两声: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全部都肯照我们所说的去做啊。

    裕仁不干了: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照做呢?

    看样子,今天皇帝是说什么也不愿意给批复了。

    杉山元蔫了。

    听说天皇没有照准,内阁反应也很快,立即通过了暂停动员令。

    这帮市侩。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的。

    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得另想办法啊。杉山元跟远在华北的香月联系,问对方有什么好主意。

    香月向他推荐了一个人:天津驻屯军参谋和知鹰二。

    所谓物以类聚,惺惺相惜,哪样的人搭哪样的人,桥本群当初怨恨的是这个参谋玩“下克上”的把戏,不把他这个参谋长放在眼里,但“事迹”一汇报到香月这里,后者兴趣就来了。

    好样儿的嘛,如今正当用人之时,和知参谋一看就是个干才。

    香月对杉山元说:要不这样,让和知到东京去说道说道,也许情况就会不一样了。

    好主意。

    和知随即启程赶往东京。

    杉山元把军部一班人召集到一块——听听吧,前线军人的呼声到底是什么。

    (848)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