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41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1118:52:45

    第17军的预备队已全部顶了上去,到实在无法可想的时候,连数十个骑兵也被他搜罗出来,骑兵当步兵用,送到前线去顶缺,至此,手中再也无兵可派了。

    求援电报雪片似的发,在最后一封电报中,甚至说出了“最后哀鸣,伏维矜鉴”这样的话,差不多就是以军长身份,趴在地上痛哭着求情了:求求你们,派点援军过来吧。

    可是指挥部的回电还是那句重复的废话:已饬郭军(即预备队)出击。

    高桂滋坐不住了。

    当天他亲自来到前线督战,随同的还有第二战区的两名高级参谋以及《大公报》记者。

    高桂滋的意思很明白,不管是高参还是记者,你们都自己睁大眼睛看看,我真的没撒谎,前线确实已到不堪境地了。

    记者一来就被吓一跳,他看到守军所谓的战壕,其实只是一些在石山上挖的临时掩体,日军一发炮弹过来,这边的官兵就算不被炮弹击中,也会被石头砸倒。

    战壕里堆满尸体,守军非死即伤,阵地上能打仗的人已越来越少。

    此情此景,两个高参亦觉无颜以对,答应马上催要援兵。

    听高参回去一讲,原先认为“客军”是在“打一板子叫十声”的指挥部大佬们终于意识到,这回高桂滋可能是真的顶不住了。

    如果不指望预备队,当然还可以从别的地方调援兵,可是团城口战端一开,平型关全线大叫,都说自己跟鬼子粘上了,抽不出多余力量来增援,即算杨爱源和孙楚的主力部队也是如此。

    给人的印象,倒好象是全线都顶不住了。

    傅作义此时已应阎锡山电召来到平型关,听着眉头也不由皱成了一堆。

    在到山西之前,傅作义就清楚,一旦自己离开,绥远极难守住,但作为一个有全局战略眼光的将师,他更清楚,山西不保,绥远岂能独存,因此没有犹豫就来了。

    来了以后,老阎却又对他不放心,生怕后者名声太响,把自己尚能掌握的晋军都控制过去,所以竟然让他与杨爱源联合指挥平型关战役。

    杨爱源何等材料,能与傅大将军并列?于是,联合联合,最后就联成了一团稀泥。

    傅作义是主张抓住战机,赶快从团城口方向出击的,可是杨爱源听他那个军师“孙神经”的话,始终不愿抽出兵力出击或援救高桂滋。

    杨爱源不肯出人,自己的绥军又不在身边,傅作义不是神仙,能指盼的也唯有预备队。

    可是预备队却如海市蜃楼,永远看得见,摸不着。

    老阎真的把战场当成了生意场,手中捏着一把钱始终不肯投进去,只是瞪大着眼珠,看屏幕上曲线不断来回升降。

    他认为,高桂滋还能耗,再耗一会,把鬼子拖得没力了,出击才能更有把握。

    由8点改到第二天凌晨,让傅作义都觉得难以启齿,因为在此之前,他已通知八路军总指挥朱德,要求**在那个时段同时发起攻击。

    没奈何,只得硬着头皮再电朱德总指挥,要求推迟一天出击。

    朱德那边收到后联络**,可是115师的报务员已经关掉电台要出发了,总部赶紧派通信员飞奔前去,口头通知。

    战场不是儿戏。**自然也对这种糟糕的指挥颇有怨言,在事后的总结中,他说晋军这种打法和配合,不是差,而是“太差了”。

    明明自定的出击计划,可是自己却不能遵守。你打,他旁观,“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就算打,也极不坚决。

    久经战阵的**可谓一针见血,道出了晋军老大阎锡山的弊病所在。

    (1023)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