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49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3-0809:03:00

    所有的进攻都围绕这一点:4个步兵大队,2个大队用于进攻,1个中队用于配合——佯攻右翼刘戡师驻守的潮河岸阵地。其它部队均作为预备队。

    川原能够一针见血,看出进攻的要害所在,他的对手却对此不甚了了。

    八道楼子的重要性,杜聿明在时就很清楚(毕竟有名将之资啊),所以在郑洞国跟他交接时,就再三要他转告师长黄杰,言明此地极为关键,必须派重兵把守。

    黄杰起初倒也不敢不信,还亲自上来转了几圈,不过他得出的结论却正好相反:八道楼子的确险要,不过正因为如此,所以不需要派多少人,一个连足矣!

    理由是日本兵根本爬不上去。

    不得不佩服这位黄师长的观察力还是蛮强的,他看到日军都穿着大皮靴,背着较为笨重的装备,据此便认为对方爬山一定不行,至少会爬得很慢,而没等他们爬到半山腰,没准我们的部队就已经闻讯增援过来了。

    这种想法也不能说它完全错。问题是鞋是死的,人是活的。日本人这一路过来也没少爬山,你怎么知道他们爬起来就一定会差。

    都不知道指挥官当时是怎么考虑问题的,难道脑子就不会转弯?

    没错,这个黄杰的确是属于脑子不太会转弯的。

    后来国民党在大陆失败,树倒猢狲散,别人见势不好,都投的投,降的降,只有黄杰硬是带着几万残兵跑到越南,然后在那里苦熬3年,一直等到返台,因此被称为“海上苏武”,很受蒋家父子的重用,成为老蒋在台湾的第一号看门人。

    当然了,要不是这样“患难见真情”,论他的天资和能力,在老蒋的黄埔生中无论如何是排不到前列的。

    有人可能要问,就算你不重视,一个旅的人马,也不至于只在这里放区区一个连吧?

    这就涉及到攻防的区别了。

    一般来说,进攻的一方更容易集中优势兵力,实现一点突破,而防守的一方却往往不能做到集中,它只能分散,处处设防,否则漏了哪怕任何一点,防线都可能会面临崩溃。

    黄杰并不是只要守一个八道楼子,中央那一大片阵地也是他的活,所以得平均分配。同时,黄杰的意思,也不是要这个连来独自承担防务,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把他们作为警戒连:你们守好碉楼,看到日军过来就赶紧知会一声,周围部队马上便能赶来协防。

    不是说日军爬上来很慢吗,来得及。

    可是他的这个希望还是落空了,因为驻守八道楼子的那个连也很不称职。

    这时候郑洞国旅在后面轮休,前面值守的是罗奇旅。该连的番号听上去很顺耳,为罗奇旅11团1营1连,可是做的事却挺不上路,大敌当前,竟然还在碉楼里偷偷地搓麻将。更有甚者,嘴谗了,喊个小贩上来买点花生烟酒什么的也是常事,而正是后者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485)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