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54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4-1014:02:46

    听参谋长把前前后后的经过讲完之后,傅作义取消了夜袭计划,按照何应钦的手令,率部向高丽营撤退集结。

    与此同时,日军一线部队也收到了关东军司令部发出的停战命令,不再对中**队发动攻击。于是,牛栏山之战,就为长城抗战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过去了。有人可能认为很不爽,我们不是打得好好的嘛,干吗非要听那姓何的话后撤呢。

    事实上,何应钦的手令并没有这么神,不是宋高宗颁出来的十二道金牌,傅作义就是不听也可以——前面四个电话也是命令,傅作义不是也没鸟吗。关键还在于,傅作义从他的参谋长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这次停战谈判是真的,而且已经基本达成,事关重大,牵涉全局,35军如果再继续打下去,有可能就会把整个停战都破坏掉。随之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战局至此,靠一个傅作义的力量能够力挽狂澜吗?

    很难。

    傅作义之所以能在牛栏山取得这么好的战绩,一方面是他确实打仗有一套,尤善于防守,而他的对手一路打着胜仗过来,很自然地就出现了骄怠轻敌的情绪,以致临时准备不足。特别是牛栏山一战日军的主力是铃木旅团,这个旅团的战斗力和技战术水平,跟服部旅团相差不多,因此吃的亏也一样,先前被29军的大刀修理过的就是这两个旅团——服部旅团是在喜峰口,铃木旅团则是在罗文峪。

    就实战效果而言,他们跟川原旅团还不是一个档次,而徐庭瑶的中央军第17军也实际是败在了川原旅团手上。

    另一方面,35军也跟宋哲元29军起初到喜峰口、罗文峪一样,其时士气正盛,尽为精兵强将,比较容易打出状态来。

    据说,日本人战后在参观工事时,发现了傅作义部队掩埋的将士遗体,其中最小的看上去还不满十八岁,完全是一副青年学生的模样,然而亦奋身许国,决不含糊,这让他们自己也不由地连声感慨,说“(中国)青年之狂热可见一斑”。

    然而假以时日,随着战斗更趋深入和艰苦,部队是不是还能做到以一挡十,一直保持这种打到底的斗志和激情呢?

    论勇猛,所有这些部队,都没有超得过29军的,但他们在坚持两月之久后,也从“如虎”的状态一直滑落到了“如狗”,甚至于如“绵羊”的地步(当然,也不排除宋哲元从那时起就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商震并非个案,大哥不说二哥,都一样)。

    打仗,最终靠的还是实力。

    倘若要把牛栏山保卫战继续坚持下去,那就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此时后援早已不继,参加长城抗战的各军中,实际上也只有傅作义自己的部队尚能,或者说肯于一战,对方除了川原旅团外,却还有一个同样很能打的熊本师团没真正上阵呢。

    从当时的整体战局来看,北平已三面被围,就算傅作义一面能长久顶住,又能如何?

    见好就收,亦不失为聪明之举。

    不管怎么说,我们总算激动了一下,准备谈判的那些人也应该好受一点吧?

    恰恰相反,对于他们来说,炼狱已经开始,心灵的煎熬早就提前启动。

    (543)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