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57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4-1908:55:57

    有了主子撑腰,李际春的胆子立刻壮了起来。乘着中国正规军队限于停战协定的规定,无法进入滦东,他就来了个猴子称大王,也在当地树了一杆旗。极具讽剌意义的是,旗号竟然也叫“抗日救**”,李某自任“总司令”。

    这一天,正是北平政整会正式成立并讨论处理“察冯事件”的那个日子。

    老汉奸李际春一脸正气状地指着他的大旗:奶奶的,老子现在是抗日部队了,看谁敢打我。

    关东军退走后,他便“接收”了地盘。他后来在被收编时,为了讨价还价,还说这是他的“抗日功绩”哩。

    关东军所谓“倒戈的中**队”当然不止李际春一个。

    板垣在天津开他的“板坦工作室”时,不是也网罗过几个小喽罗,并搞过两次超级失败的“天津暴动”吗?

    这时候他们也跳了出来。其中一个叫郝鹏的,跑到唐山,仿照李际春也树了杆旗,叫做“河北人民自卫联军”,一样当起了“总司令”。这次弟,真应了“司令如牛毛,土匪遍天下”那句话。

    其实原先被关东军特别看中的还有一位,这就是名声已经臭翻天的石友三。这厮被少帅掀翻后,就跟条野狗似的到处东奔西跑,谁给食就跟谁走。在热河战役发起前,日本济南特务机关机关长中野英光(陆大第32期)看上了他,掏出15万工作费,给置办了300支枪,让他潜入滦东“发展”。

    石友三虽然寡颜鲜耻,但在汉奸这个行当里,比他更不要脸的多的是,而且他一板一眼,习惯的还是军人作风,讲究军事准备,没有李际春这些人动作快,一来二去,在日本人眼里,这位昔日的“老西北军勇将”就黯然失色,竟然还不如李际春值钱。

    打抗日旗号固然有混淆视听的作用,不过听在关东军耳朵里总是不爽。于是,便把李际春、郝鹏、石友三等人捏合起来,搞了一个“华北民众自治联合军”,在唐山和秦皇岛各设两处机关,唐山这里由李际春、郝鹏当家,叫做“自治军”,秦皇岛则由石友三把持,唤为“安**”。两处人马总共达到万人,他们平时鱼肉乡里,所谓粮饷“就地自取”,而枪弹则由关东军暗中给予供给。

    由于中**队无法进入,这些汉奸“联合军”便占了便宜,最多时控制河北十九县中的十二个县,等于滦东大部分地区仍无法收复。

    这一漏洞,中方并非没有看到。早在《塘沽停战协定》签定时,中方谈判代表熊斌就提出,关东军撤至长城一线后,如果在“撤兵地域”,发生“妨碍治安之武力团体”(即指伪军),怎么办。

    冈村当时在协议中给出的答复是:等协定签完再说(“双方协议之后,再行处置”)。

    停战协定签完,冈村在看完中山、永津等人带来的“政治协定草案”后,当场把肠子都悔青了,叹息自己还是“心太软”,早知道有这东西,一刀下去,把华北这块肥肉当场切下来都有可能。

    这时候他就想到了那个“再行处置”。以后不管熊斌怎么找他商量撤退伪军的事,他都一拖再拖,就是不肯解决问题。

    (569)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