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65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5-1909:12:44

    按照土肥原最初的设想,地方派系对中央的渗透一般都是排斥和反感的,宋哲元当然也不例外,对宣介溪被捕事件只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他想错了。

    宋哲元得知消息后,马上就发了火,把桌子拍得嘭嘭响,说让日本宪兵队限时放人。

    不放?

    那我自己来,搜查平津特务机关。

    如果还是找不到人怎么办?容易,以牙还牙即可。

    把平津所有的日本人都抓起来,连日侨也不放过,我不信他们不着急不慌神。

    发完火,宋哲元就让秦德纯去跟日方交涉,同时传令各部队做好准备:有必要的话,先在廊坊把铁路和公路都破坏掉,让天津驻屯军进不来。

    此前对于日方提出的要求,宋哲元即使拒绝,也一般采取“婉拒”的方式,然而这次异乎异常地表现了强硬一面,令土肥原吃惊不小,只得让宪兵把宣介溪放了出来。

    但土肥原并不只是退,他趁“白银风潮”的契机,又往前进了一步。

    所谓“白银风潮”,跟币制改革其实是同义词。

    中国的对日抗战,事实上是经过全面而认真的准备的。除军事备战外,不太为人所知的还有精神和经济的准备——新生活运动与币制改革。

    对于老蒋首倡的“新生活运动”,我看到过的很多评价都对此不以为然。几年后,老蒋自己也认为“新生活运动”搞的“非常失败”,基本上什么都没弄成。

    然而就老蒋当时的出发点,是把这一“运动”作为抗战的精神支柱来认同的。

    老蒋本人对日本的心理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觉得日本人尤其是军人政客做事的方式特别不上路,十分讨厌,另一方面又对这个还没中国四川一省大的小国所显现出来的国民精神啧啧称赞。

    老蒋经常给他的黄埔学生讲自己在日本当实习兵时的一段经历。

    寒冬蜡月,天冷得受不了,但是谁也不允许呆在屋子里,到哪里去呢,到户外马棚子里去。干什么?用草给军马擦身子。马擦热了,人浑身也热了。

    老蒋说,这就是一种精神,有这种精神,所以日本人老是打胜仗。你们没有这种精神,所以老是吃败仗。

    训完了学生,又去训国民。

    还是拿他的留日经历做例子:

    兄弟在日本的时候,经常看到车上,路边,大人小孩捧一本书看。

    什么书这么好看呢?

    告诉你们,既不是肥皂剧也不是连环画,里面讲的都是王阳明他老人家说过的话——“致良知”!

    老蒋终于把日本的这种精神给提炼出来了,仔细一看,却原来还是从我们家里搬过去的宝贝。

    有“中国讲史第一人”之称的黎东方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王阳明,整个大明朝将跟元朝一样,在思想上处于一片空白。正是这个罕见的全能性大儒,在他个人的奋斗生涯中,发现自己身上竟然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只要把它发挥出来,施之于“行”,则修身治国平天下,皆易如反掌耳。

    在老蒋看来,这本来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武器,咱们不用,给他们拿去当枪作炮,反过来还把我们给打败了。

    显然,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我们也要“致良知”,这就成了老蒋发起“新生活运动”的理论基础。

    (650)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