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66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5-2320:29:49

    老蒋郑重地告诉有吉,如果华北“发生事故”,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二天,广田根据谈话内容,向土肥原发去电令,要求“华北工作”采取“轻度自治”:蒋介石在“广田三原则”上已经软了下来,说可以商量,这个敏感时候,你千万别在北平那里搞得过猛,以免把好事给搅黄了。

    同时,他还授以机宜,让土肥原一开始不要胃口太大,别整天想着要把华北和山东都一口吞下,可以先从冀察两省开始,慢慢吃,别着急。

    土肥原只好“避”重就“轻”,避开宋哲元和韩复榘,跑到天津找殷汝耕去了。

    此前冀东的派驻专员,除了殷汝耕,还有一个唐山的陶尚铭,后者曾做过张学良的日文秘书。由于陶尚铭不肯附从于日本人,结果遭到日方和殷汝耕的联合排斥,只得辞职走人。他一走,冀东大权尽操于殷汝耕一人之手。

    几天后,殷汝耕降下青天白日,重升五色旗,在华北第一个搞起了“自治”政府。

    冀东“自治”的实现,使土肥原立刻又兴奋起来。

    领导就是比咱聪明,说要一点点来,果然就见了成效。

    第一波“华北自治”刚刚退潮,马上又扑上来一个小浪,土肥原做特务的本事,果非板垣辈能比。

    老蒋的神经又紧张起来,他必须拿出新的应对之策。

    单靠宋哲元,恐怕真的“维持”不住,看来还是得像“河北事件”以前那样,再派一位大员去华北坐镇,重建中央权威。

    派谁去呢?

    黄郛肯定不行。他此时身体已极差,再不能帮自己的义弟“尝甘苦”了,同时他也深知,如果自己不在,政整会这样充斥着各类“日本通”的临时机构,很可能走向反面——果然,除殷汝耕之外,王克敏、李择一、殷同等人后来都排着队做了汉奸。

    既不能为我所制,岂能为倭所用,在多田骏上任的当天,黄郛即密电老蒋,要求速下决心,结束北平政整会。

    一个星期后,行政院发布命令,正式撤消了政整会。

    与政整会相比,北平军分会则是另一码事,在何应钦走后,这个机构实际上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于是,老蒋也发个命令,宣告军分会寿终正寝。

    两个机构没了,一个原先的负责人不能去,老蒋便盯住了另外一个负责人。

    这个人自然还是何应钦。

    可是何应钦再也不肯去北平了。

    老蒋先是“晓以大义”,在无效之后破口大骂,甚至对何应钦说,不就是让你去北平出趟差吗,有那么可怕?你要是这么怕死,就不用再当军人了!

    何应钦却偏偏来了犟脾气:不当就不当,打死也不去。

    这下老蒋倒真的没了办法。他也知道何应钦不去有不去的道理。

    咱们抛开被骂成“卖国贼”这一节不说,现在华北不光是对付日本人的问题,平地又跳出了一个宋哲元,那人占山为王的心也很重,不比日本人好打发,自己这么一个光杆司令过去,肯定是凶多吉少啊。

    如果说“河北事件”前后的北平,对何应钦来说是龙潭虎穴的话,现在就等于是龙潭虎穴的平方了(“事态变化,殊难逆料”)。

    老蒋正在想办法准备再哄一下,华北忽然风云突变,第二波大浪又来了。

    (656)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