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66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5-2508:57:51

    成立政委会的风声一传出来,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华北各界舆论的强烈反对,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一个星期之后,北平又经历了同样规模的示威游行,使得这个半独立政权的“开张之喜”不得不一再延期。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2月18日,政委会正式宣告成立。从此,华北又恢复到了以前地方派系拥兵自守的局面,只是姓张的换成了姓宋的而已。

    对于政委会,中日双方有不同的解释。中方始终认为它是自己任命的地方机构,还是属于中央的,最主要的是,当初坚持的保住华北领土主权的最低限度总算是达到了。

    但是老蒋仍然忧心忡忡,这种担心甚至超过了张学良主政华北时期。

    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宋还是张,他们所控制的华北,就实质而言,都是半独立的地方政权,但张学良身负国仇家恨,倒向日本人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而且他跟老蒋的亲密程度,也是宋哲元所不能比的。仅此一点,就能让老蒋放心。

    这个宋哲元可不一样,那是一个根本拉不住线的风筝。你下命令让他南下,他可以动都不动,“拒绝内调”,且“不肯相商”,到了后来,竟然采取了联日制蒋,通过日本人的力量来向中央要地盘索权力的办法,乃至形成华北唯他一家独大的局面。

    成立政委会,让华北“倒退”到部分自治,已是老蒋对日本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或者用黄郛的话来说,是扔给海上之鲨的最大也是最后一块糖包。这是底线,越过这条底线,“和平”就到了“完全绝望时期”,“牺牲”就到了“最后关头”,到那时,不想打也得打了。

    一定得在29军高层中找一位可靠之人。

    这时候的宋哲元,已经完成了从武人到政客的转型,他要脱下军装,换上长袍马褂。可是打了这么多年仗,实际并没有什么从政的经验和能力,连句见水平的场面话也说不利索。他跟日本人打交道,主要靠的还是秦德纯和萧振瀛。

    秦萧二人,又以萧振瀛计高一筹。同时后者因使29军进入北平以及“拥宋主冀”之功,再次得到了宋哲元和其它“团体”成员的信任。实际上,此时他在29军中的影响力已仅次于宋哲元,居于张自忠等诸人之上。

    显然,在仅仅靠宋哲元“维持”把握不大,秦德纯又影响力有限的情况下,萧振瀛正是老蒋需要的那个人。

    “国士报之”话犹在耳,现在是真正需要你“报答”的时候了。

    在政委会成立前一个星期,老蒋除任命宋哲元为河北省政府主席外,特授萧振瀛以天津巿长一职。

    与这个委任状一起的,还有老蒋专门让人送来的一封信。

    信中,他称萧振瀛为“兄”。信的内容洋洋洒洒有好几千字,但概括起来,托“兄”的就两件事:

    其一,不要让29军掉转枪口反我(“全军动向,关乎大局”);

    其二,要29军全力以赴对日(“谓努力与日周旋,在维护主权之下,为我国备战尽力争取时间”)。

    在这封私密信件中,老蒋还没忘记借宋哲元来敲打几句:宋哲元不听我的话,反而热衷于跟日本人联系,因此“实甚堪忧”。

    那意思,你可不能跟着他学,而是要把这种不好的倾向帮我扭转过来。

    (661)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