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77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0722:02:00

    老蒋被扣,空下的位子自然有人惦记。比如国外的汪精卫就正在加紧往国内赶,在老蒋缺席的情况下,他极有可能重新掌控南京政府。汪张早在长城抗战前就有过势不两立的冲突,汪精卫和老蒋两个人,如果你要张学良从里面选一个出来做头的话,毫无疑问他只会选老蒋。

    一边是外界并不支持扣蒋行动,另一边是老蒋的位子将可能被汪精卫或其他人所取代,这时候的张学良就非常希望能尽快释蒋。

    宋美龄刚到西安时,张学良就当着她的面表示,自己一不要钱,二不要地盘,只要“委员长”同意领导抗日,签不签字都可以。

    张学良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别说老蒋死也不肯签字,就算签了,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要知道在南京政府,老蒋虽然权势日重,但说出来的话也并非“圣旨”,就算在国民党内,他的反对派也有不少。更何况老蒋处于被扣之中,南京的要员们日后完全可以以老蒋签字系“出于胁迫”为由,对所有条件予以全盘否认和推翻,都用不着老蒋自个出来反悔。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张学良本身对签字和开会都不很热衷,他相信的,还是自己与老蒋的“君子协定”。

    那既然少帅这么“好说话”,为什么老蒋还迟迟走不了呢,原因就是他的搭档有不同的想法。

    杨虎城的主张是:要么不扣蒋,扣了就不能轻易放。纵然关着不杀,也决不给其以东山再起的机会。

    事实上,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就不愿意放蒋了。

    张学良说,只要老蒋答应我们的要求,咱们还拥他做领袖。杨虎城内心里却大不以为然。

    可是东北军的实力又大大强于第17路军,这让后者只能做出不置可否的表情。

    怎么办呢?

    杨虎城就把希望寄托在“三位一体”的周身上。他相信,只要**把砝码加在他这一头,二比一,张就得让步。

    国共那么大的仇恨,会轻易饶过老蒋吗,不太可能。

    周恩来刚到西安的时候,按照陕北中央起初确定的政策,也的确对杨虎城说过:没有保证,不能释蒋。

    这让杨虎城很高兴。

    此事发生在宋美龄未来西安之前,当时张学良那么急着催老蒋签字做保证,很大程度上就缘于内部压力实在太大。

    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对蒋政策上发生了变化。到宋氏兄妹直接与周公见面后,周张的意见更是逐步趋于一致,即可以在不签字不开会的前提下主动释蒋。

    如此一来,就变成了周张共同做杨的工作。

    **态度的转变,让杨虎城大出意料之外,接下来就感到非常苦恼。讲道理吧,他讲不过周张,论力量吧,又在“三位一体”中处于最小的位置,因此虽然在思想上实际并没有转过弯来,但在当天谈判时他还是“随了大流”。

    一个晚上过去,后悔了。意识到必须给自己留条后路。

    (762)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