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90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1-2109:10:55

    形势异常紧迫。

    虽然当时全国抗日已大势所趋,但在国内党政界和知识界,仍有一些主和派。

    典型的就是所谓“低调俱乐部”,站在台上的是汪精卫。

    不过那时候他对究竟是和是战,实际上还是晃来晃去,动摇不定。

    宋哲元退出北平那一天,他还发表了演说,题目就叫“最后关头”。

    口号还是很响亮的,他说要大家一齐牺牲,就算是国人和土地全部化成灰烬,也不留一点“傀儡种子”,不让日本人得到一点便宜。

    可是几天之后,这位仁兄的调子却又变了。

    面对日军在华北的迅猛推进和29军的一触即溃,他不要大家“一齐牺牲”了,而是“要说老实话,要负责任”,更具体一点说,就是“不唱高调”。

    作为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当时肯定还不能说出,日军来势实在凶猛,我们打他不过之类的话。

    公开场合,他只能婉转,唱不了京剧,唱唱越剧。私下里,他对中日之战一开始就是持悲观态度的。

    相对于党政界,知识界也或多或少有些“畏战”情绪。

    张伯苓是民国年间著名的教育家,早在“七七事变”以前,他所创办的“南开体系”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框架。可是在天津之战中,他的南开大学校却首当其冲遭了难,所有校舍都被冲进来的日军骑兵焚毁一尽。

    这位老教授流着眼泪对蒋介石说,如果仗继续打下去,自己的所有学校都将像这样付之于炮火,个人的几十年努力终究还是要毁于一旦了。

    老蒋宽慰他说,你不要着急,抗战胜利后,我一定还你一个南开大学。

    这些人相对来说还比较好打发,最难缠的是胡适。因为此人学贯中西,又一直评论时事,身上颇有点书生意气,常敢言人之所不敢言。

    与汪精卫欲说还休不一样,胡适几乎是在向老蒋“苦谏”。

    就在国防会议的前一天,他还希望能够“再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

    在胡适看来,其时中**力,尚不足以战。如果战,则“中央军力全毁”,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中央军精锐将尽数毁灭。

    这个老夫子始终在一边观察国内局势,虽然他一直口口声声在喊民主宪政,但他清楚地知道,国家“今日之雏形”,根本就不是靠他的那些民主理念支撑起来的,实际就是靠“中央军力”在维系,一旦毁坏,就什么都没有了。

    胡适可怜巴巴地说,我们打,肯定是要败的,与其败而求和,还不如现在就着手,以谋求“五十年之和平”。

    对胡适的话,老蒋一副置若罔闻的样子,在第二天的国防会议上,他还拿这位全国最著名的教授开了个玩笑,言谈中,“颇讥某学者之主和”。

    某学者,影射的就是胡适。

    其实这都是做给人看的,以便在国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抗日领袖形象。

    内心里,老蒋又何尝想现在就打。他先前即使把中央军派入河北,也只不过是想吓唬一下日本人,以“自己的敢于牺牲”吓退对方的“不敢牺牲”。

    (890)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