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91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1-2318:07:12

    老蒋说要战,大家也说要战,那是肯定要战了。但这时候国民党内及各派系的主流意见,仍是“以战避战”,或者说是“以战孤敌”,哪怕是战败后再讲和。

    不是每个人都像蒋百里那样拥有超人自信的,而且这位军事学家也说得太吓人了,他是要砸破锅底跟人干哪,要知道,自古以来,打仗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最后赢倒赢了,却锅碗瓢盆全砸得稀巴烂,再也无法收拾,那这样的赢也自动贬值了。

    毕竟大家不是在打电子游戏,这局结束马上就能重开一局。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战争说到底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没有一件事情比战争对国家和百姓的损害更大了。

    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一场仗打下来,战败国固然是一头倒地,即使是战胜国,也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恢复元气,实际上很可能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客观地说,“蒋军事学家”和“胡博士”的论点都有一定道理,打是一定要打,而且要抱着赢的希望去打,但如果能够适可而止,“战而后安”,那就得喊阿弥陀佛了。

    不过在这之前,一定要像蒋百里说的那样,让对方明白,真的打起来,你也是要皮开肉绽的,那他就不敢再打下去了。

    老蒋对国防会议“未有之盛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甚为满意,认为是奠定了抗战“胜利之基”。

    与此同时,国共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二次合作的谈判。事实上,召开国防会议时,周恩来、朱德都在应邀之列,且已到达南京,但他们并未出席会议。

    这与双方在一些条件和协议上未能达成一致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当时国共合作在国民党内部遭到很大阻力,汪精卫对此尤为反对。

    过了一年多后,汪氏脱离重庆,叛国投敌,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不愿与**合作”。

    若论声望和权威,蒋早已远远压过汪,但后者在国民党内仍拥有一定的支持者。

    一边是汪的掣肘,一边是谈判进展不顺,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他为此时时感到头疼,“愤怒甚盛”。

    可是蒋之所以能在国民党内成事,就在于他不仅“威”,大多数情况下还能“忍”,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此前,他已经不顾汪精卫等人的阻挠,亲自干预“七君子”事件,下令把“七君子”都放了出来,并邀其来南京开会。

    这不仅兑现了他在“西安事变”时的承诺,也为国共谈判的顺利进行搬除了又一道重要障碍。

    谈判还在进行,只是谁再往后退一步的问题了。

    举国都在磨刀枪,举国也都在看华北,而此时的华北,狼烟正在继续蔓延

    (895)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