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92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1-2707:54:37

    7月27日那天上午,陈绍宽在行政院作了一个封锁长江的内部报告,要求各部门采取配合行动。会上作记录的正是黄浚。当晚,他就把有关内容捅给了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后者紧急通报东京方面,这才有了第二天日侨和日舰的夺命狂奔。

    淞沪会战结束前夕,黄浚父子同被处决。

    然而国家损失已无法弥补。这两父子帮日本人做了多年卧底,不仅卖情报,还卖地图。南京的飞机停泊地点共有13处,但在淞沪会战期间,被日机炸中的倒有11处之多。原因就在于日本人是按黄浚提供的地图下手的。当然,那些地图也价格不菲,一张就喊价150万呢。

    观黄浚一生,只一个可悲可叹可耻了得,文人能做到这种寡廉鲜耻的地步,也真是死不足惜了。

    现在我们应该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老蒋要着急慌忙地让高宗武去上海给日本大使“带口信”了。

    他在继续观察日本海军的动静,看对方会不会因此先己一步动手。

    中国海军的封锁长江计划尽管失败,但给日本海军造成的剌激不言而喻。

    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是现场目击者,他认为中**队可能已做好了在上海作战的准备,因此要求东京同意增兵,同时将已集中在上海的日侨分批输送回国。

    但是,封锁长江与上海开战并不能全然划等号。这一点米内海相要比长谷看得更清楚,所以他没有立即同意后者的请求。

    尽管如此,米内仍然暗中将海军陆战队和航空队调集起来,随时待命,以应对长谷所说的那个可能性。

    日本暂时还不想在上海另开战场,老蒋其实也一样,这时候他的注意力尚集中在华北,即如封锁长江之举,也主要是想通过俘虏日侨和日舰来迫使日方在华北让步。

    不是说他对在上海开战完全没有心理准备,长城抗战后,把朱培德、蒋百里、唐生智这些人召集到一块,穷数年之功,着力打造淞沪防线,还不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吗。

    但上海是什么所在,那是国际大都市,各国都在此处,不是你想打马上就能打的地方,而且中国自己也有通过它保持与国际社会联系的打算。

    既然日本海军面对“封锁长江行动”都还能忍住不出手,那我们更没必要急于上去捅破它了。

    此前,一位大将已来到南京。

    他就是曾参与指挥过“一二八”会战的张治中(保定第3期)。

    “七七事变”时,这位黄埔军校教育长尚在青岛养病,一听到卢沟桥那边打了起来,马上一跃而起。

    国难当头,军人岂能安然躺于病榻之上。

    正是用人之时,大将来到身边,老蒋自然高兴,马上授之以京沪警备司令一职。

    不过他也知道张治中此行的目的,人家来了就是要打仗的,你让他在家里“警备”如何坐得住。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给我记住,千万不要在上海滩主动给我惹事啊。

    (902)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