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10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3-1409:11:03

    当天的情形宛如三国重现。

    一开始,两个回合不到,刘兆藜即佯装撤退。日军前锋部队本来是以为要在阵地前鏖战一番的,见此情景,连怀疑都不怀疑就蜂拥着上来了。

    为什么不疑,因为前面中**队的溃退见多了,打两枪就跑的亦不鲜见,属于正常现象,正常的你都怀疑,那不等于脑子进水了。

    如同当初曹军看到刘备一样,日军指挥官也是“大笑”:川军要“与吾对敌”,“正如驱犬羊与虎豹斗耳”。

    日本“虎豹”们一路猛追,渐渐地就追到了“窄狭处”。

    在“火烧博望”这一节里,对博望坡的描述是“南道路狭,山川相逼”,刘兆藜诱敌而入的这个地形与此类似,有三里路长,是一个呈波状起伏的狭隘地段。

    曹军对博望坡开始起疑,倒不是“路狭”,而是说此地“树木丛杂”,且两边都是芦苇,“倘彼用火攻”,可怎生了得。

    预定的伏击区域没有这么多的树木和芦苇,所以步兵放心大胆地进去了,紧跟其后的是坦克。

    与“火烧博望”唯一不同的是,刘兆藜没有贸贸然采用火攻,他用的是炮攻,这点颇有时代特色。

    在刘兆藜身边,就是那位炮团的范营长,后者一直在用炮对镜进行观测。

    眼看数十辆坦克已经进入隘区,大喊一声:放!

    德造山炮齐轰,这一轮轰击方向是“截尾”,日军队尾的数辆坦克立刻被击中,并堵住了自家退路。

    随后大炮转移方向,再“斩首”。

    一头一尾下来,最后的程序才是“击腹”。

    包括德造炮兵营的大炮在内,川军自带的迫击炮、机步枪、手榴弹一起朝中间倾斜,一时间,“弹如雨点,震耳欲聋”。

    日军被围在中间的大多是炮车和坦克装甲车这些,移动不灵,见两边皆被堵住,只能依傍路边的山岩死角进行躲避。

    可是这时刘兆藜却暴露出了一个漏洞。

    他把中间忽略了。

    那里有一个倾斜的小道,竟然无兵扼守。

    百密却有一疏,这次第,正应了三国上的一句话:“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何惧哉!”

    日军遂向小道突破。

    行得二三里地,到一陡坡,上面铺满了谷草。

    假如这些谷草出现在隘区,鬼子们即使没看过三国,也一定会予以提防,可这是什么时候,这是夺路而逃的时候,谁还有那份闲心低头去看看地面上究竟铺了多少草。

    即然是“火攻博望”,但火一直都没出现过,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炮战之后要上演火攻。

    事实证明,刘兆藜没有漏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漏”,只是因为这段戏需要他“漏”,观众强烈要求看火攻,敬业的都必须返场加演。

    返场的这段戏,在三国里也很有名,叫做“火烧上方谷”。

    陡坡两旁,埋伏着川军的迫击炮和机关枪,此时忽然向谷草进行猛烈射击。

    你不射坦克射谷草干什么,能射出火来?

    这却不是一般的谷草,事前都喷了煤油,一射之后,立刻燃起大火,顿时“火势熊熊,烟雾弥空”。

    炮攻加火攻,牛岛师团机械化部队损失惨重,仅坦克就被击毁13辆,山野炮4门被缴,4门被毁,仅少数坦克和炮车拼死冲过火海逃脱。

    刘兆藜凭此一战立下声名,外战业绩在川军众将中独占鳌头。

    (1076)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